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髓外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2233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实用医院临床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河北省医学会第五届第二次血液学年会暨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等;髓外浆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44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世伦、吴涛、孙龙等。

髓外浆细胞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233 占比:99.93%

总计:182356篇

髓外浆细胞瘤—发文趋势图

髓外浆细胞瘤

-研究学者

  • 陈世伦
  • 吴涛
  • 孙龙
  • 安娜
  • 廖旺娣
  • 李国文
  • 李敏
  • 李新
  • 李英华
  • 杨轶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殿亮; 吴艺; 石琳; 张宽顺; 卢金金; 曹天星; 程志
    •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在髓外浆细胞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放疗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精神状态、躯体活动、社会活动、睡眠情感评分分别为(89.58±2.67)、(90.69±2.41)、(91.19±2.48)、(90.87±2.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62±2.25)、(85.43±2.87)、(86.63±2.56)、(85.53±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24.00%(6/25)低于对照组的52.00%(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6, P<0.05)。结论 对髓外浆细胞瘤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对延长其生存时间发挥重要作用。
    • 贵珍; 吴琴; 孟飞
    • 摘要: 患者女,73岁,因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4年余,增大半年就诊。自诉平素无自觉症状,无声音嘶哑和进食哽咽感,近半年来自觉肿块逐渐增大。专科体格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分别于甲状腺左、右侧叶扪及大小约6.0 cm×5.0 cm、3.5 cm×2.0 cm肿块,质地硬,边界清晰,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 齐萌; 张放; 王郑玥; 罗思琪; 沙炎
    • 摘要: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髓外浆细胞瘤(EMP)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鼻腔、鼻窦EMP的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CT主要观察病灶的密度、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常规MRI主要观察病灶的形状、大小、位置、信号、强化特点;DWI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9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大部分(9/12)肿瘤形态不规则,平均最大径为4.6 cm。4例肿瘤主体位于鼻腔,8例位于鼻窦。CT平扫:相对于肌肉,6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7例密度均匀,7例伴有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4例出现线样残余骨嵴。常规MRI:相对于脑灰质,T1WI上7例均呈等信号,T2WI上5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4例伴流空血管影,增强后7例均显著强化,仅2例见少许液化坏死。DWI:病灶均呈弥散受限,平均ADC为(0.53±0.06)×10^(-3)mm^(2)/s。结论鼻腔、鼻窦EMP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桂芳; 马青; 宋洋; 陈露
    • 摘要: 髓外浆细胞瘤(EMP)指原发于骨髓和骨骼以外的浆细胞肿瘤,由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软组织浆细胞瘤,多以局限性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头颈部,也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由于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也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目前对其生物学行为及诊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常常导致临床误诊、漏诊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该疾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对其合理的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本文根据此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
    • 王思敏; 张晗; 王书兴; 陈奕晴; 步军
    • 摘要: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可发生于全身髓外组织、脏器,但80%好发于头颈部^([1])。影像学上,鼻咽部EMP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实性肿物,于粘膜下呈圆形或类圆形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可突入咽旁间隙并压迫邻近肌肉,但一般不引起骨质破坏。部分鼻咽部EMP可导致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而易被误诊为鼻咽癌。
    • 纪志英; 何志良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髓外浆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原发髓外浆细胞瘤3例,对其影像学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发生部位:左侧竖脊肌1例,右侧闭孔内外肌1例,左股部肌肉1例;(2)肿块大小:最大径约26.4cm,最小径约4.7cm;(3)肿块边缘:较清晰;(4)密度或信号:CT密度或MRI信号较均匀,与临近肌肉类似,增强扫描中度强化,DWI呈明显高信号,ADC-map呈明显低信号改变;(5)临近组织改变:周围肌间隙受压或消失,临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 肌肉原发髓外浆细胞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能够明确显示病变范围及周围骨骼受侵情况,但确诊尚需病理学检查.
    • 杜国强; 李永团; 郭朝斌
    • 摘要: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在临床上罕见,多以放射治疗为主,本文报道1例放疗不敏感的原发于双侧咽侧索的EMP病例,并结合文献,就EMP的诊治进行阐述.
    • 易文静; 王译; 刘松山; 邓杰
    • 摘要: 本文报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以胸椎肿块为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MM及髓外浆细胞瘤(EMP)的临床表现、疾病特点、预后和治疗方案选择等进行鉴别,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患者男性,57岁,初发时因反复双下肢乏力就诊于骨科,行椎体核磁共振(MRI)查见T6及附件信号异常,病变性质不除外肿瘤病变,行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活检见浆细胞样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主要表达浆细胞标记,考虑浆细胞肿瘤;进一步完善血清蛋白电泳查见异常增多的M蛋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提示为IgG LAM型M蛋白(+),骨髓活检提示少数CD138(+)、Igκ(+)或Igλ(+)浆细胞散在分布,诊断为恶性浆细胞瘤,考虑EMP可能性更大,院外长期规律口服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控制病情近2年出现疾病进展,复查骨髓涂片及流式分析,查及异常增多的克隆性浆细胞,确诊MM.
    • 章婷; 蔡金莲; 喻杰
    • 摘要: cqvip:髓外浆细胞瘤(Extra 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克隆浆细胞肿瘤,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4%[1],它可发生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全身各组织或器官,尤以上呼吸道多见。而原发于肺部的髓外浆细胞瘤,即肺浆细胞瘤(Primary Pulmonary Plasmacytoma,PPP),更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 牛玉兰; 牛娟琴; 岳丽娜; 成满平; 章蓉; 王亚庆; 贾雄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观察7例经病理证实EMP的CT及MRI表现,对病灶部位、密度、信号、强化特点、邻近骨质及软组织受侵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7例病例中,病灶位于鼻咽部、小肠各2例,咽后间隙、肺内及肾脏各1例,均为单发病灶.鼻咽部、咽后间隙及小肠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等或等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FS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肺内及肾脏病灶CT平扫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肾脏病灶侵犯肾盂及输尿管.其中1例鼻咽部病灶和肾脏病灶患者行CT增强扫描,表现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病灶内或周边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结论:EMP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其表现仍缺乏特异性,还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予以确诊.CT和MRI联合检查能明确EMP的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对该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