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5287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学研究、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等;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希光、叶倾城、何高文等。

马里亚纳海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287 占比:99.52%

总计:35458篇

马里亚纳海沟—发文趋势图

马里亚纳海沟

-研究学者

  • 邓希光
  • 叶倾城
  • 何高文
  • 丘学林
  • 张志毅
  • 杨胜雄
  • 王汾连
  • 王海峰
  • 田纪伟
  • 缪圣赐(摘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022年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实验室李铁风教授团队的自供电软机器人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该项活动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 彭祎辉; 赵俐红; 凌子龙; 李沐洁; ENNShinn Hway
    • 摘要: 马里亚纳海沟是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体系的重要区域,对马里亚纳海沟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沟各部分间的形成演化差异。基于研究区的沉积物与水深数据,计算了海沟的初始俯冲倾角(β_(0))与轴线的挠曲(w_(0)),模拟了马里亚纳海沟岩石圈的挠曲,得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各段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模拟结果显示,马里亚纳海沟的挠曲位置约在40~125 km,挠曲幅度w_(b)约为60~840 m,有效弹性厚度约为5~40 km,初始俯冲倾角β_(0)约为0.5°~5°,轴线的挠曲w_(0)约为1.3~4.7 km,整体变化幅度较大;海沟中段的有效弹性厚度最高,南段的有效弹性厚度相对北段略高;海沟中段被大量不同规模的海山侵入,其挠曲幅度、有效弹性厚度、初始俯冲倾角与轴线的挠曲变化幅度都非常大;海沟南段的轴线挠曲很大,明显高于北段与中段,可能与Caroline洋脊的俯冲作用与Caroline热点的影响有关;俯冲初始倾角与有效弹性厚度、挠曲位置、轴线挠曲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 宋子君; 孟凡祎; 李维鼎; 陈琳莹; 罗敏
    • 摘要: 深渊海沟(水深>6 000 m)作为地球表层的最深处,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沉积过程,被认为是沉积物最终的汇。通过对采集于马里亚纳海沟南端水深为5 800~10 954 m的4个站位沉积物开展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水深沉积物组成的差异,判别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变化。主、微量元素含量、Sr-Nd同位素和黏土矿物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马里亚纳海沟不同水深沉积物组成差别较大,整个MBR05和MBR06岩芯8~20 cm范围均发现大量有Ethmodiscus rex (E. rex)组成的硅藻席沉积(laminated diatom mats, LDMs)。沉积物碎屑组分基本上是陆源风尘端元和火山物质端元的混合,且含有硅藻席沉积物的陆源风尘贡献比例更大,表明大盘筛藻大型成席硅藻的勃发可能与亚洲风尘输入有关。同时,稀土配分模式和Ce异常显示硅藻席形成于次氧化沉积环境,而不含硅藻席沉积物形成于氧化的沉积环境,可能是由于末次盛冰期风尘输入增强,刺激硅藻席勃发后快速堆积至海底,导致有机质矿化增强,进而引起沉积环境的变化。本研究对于认识深渊不同水深沉积物组成的异质性及其对底栖微生物的分布、生态和活动强度的影响有指示意义。
    • 汪明星; 常津铖; 任翀; 陈朝晖
    • 摘要: AUV是深渊观测的重要平台,万米级AUV是国际上深渊观测的研究热点。传统对于深度的测算主要依据EOS-80方法,使用压强数据进行深度估算,但由于深海中水层密度、重力加速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实际下潜深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21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研制的万米级AUV样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下潜试验为例,通过AUV搭载CTD获取并分析了下潜温盐数据,并对搭载的CTD性能进行校准检验,在确保数据质量可信、CTD设备性能可靠的基础上,分别采用EOS-80传统方法及TEOS-10静压近似方法,对实际下潜深度进行了估算讨论。通过估算发现,TEOS-10静压近似方法更为精确,本次试验中AUV的最大下潜深度为9919.0 m,置信范围为9908.9~9929.0 m,可为万米无人深潜器下潜深度科学测算提供一定参考。
    • 张志毅; 韩喜彬; 许冬
    • 摘要: 雅浦海沟是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雅浦海沟北部,雅浦海沟与马里亚纳海沟呈典型的垂直相交。本文对该海域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条海沟连接处附近,海沟的水深、形态、剖面等都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分段性,两侧斜坡上拥有隆起、凹陷、断裂等地貌,这些特征与海沟连接处特殊的俯冲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地貌特征和板块扩张速度判断,20 Ma前帕里西维拉海盆扩张中心应位于137°35′34″E附近,雅浦海沟很可能是由帕里西维拉海盆暴露出来的扩张中心转变而成。
    • 李栋
    • 摘要: 2020年11月28日,我国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0909米,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驾驶潜水器到达海底世界的任一角落。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我们是如何回答灵魂拷问“我在哪儿、我要怎么走”的呢?
    • 熊安迪
    • 摘要: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未知领域,马里亚纳海沟更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近日,中国的团队以深海生物狮子鱼的构造为启发,研发出了一种自适应于深海环境的仿生软体智能机器人,并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10900米处和南海最深3224米处进行了实际测试。该研究成果还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封面。
    • 陈珺
    • 摘要: China''s new deep-sea manned submersible(潜水艇)Fendouzhe,which means"striver"in Chinese,set a national diving record of 10,909 meters in the Mariana Trench(马里亚纳海沟),according to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The landing spot,known as the Challenger Deep,is roughly 10,900 meters deep.The water pressure is 110 kPa,equivalent to 2,000 African elephants.
    • 林钰; 刘荣华; 周顺; 朱晓雨; 王金燕; 张晓华
    • 摘要: [目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具有超高静水压力、低温、无光等生境特征,蕴含独特的微生物资源.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phoniopropionate,DMSP)是海洋环境中最丰富的有机硫分子之一,海洋异养微生物可裂解DMSP产生"冷室气体"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异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DMSP降解能力,为阐明深渊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提供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方法]本文以马里亚纳海沟5个站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常规异养菌培养基(2216E、R2A和TCBS)及2种异养菌富集培养基(TCBS肉汤和碱性蛋白胨水)在4°C、16°C和28°C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其分类地位,并对代表菌株进行DMSP降解能力检测.[结果]共分离鉴定异养细菌1057株,分属于4个门、7个纲和76个属.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占据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的61.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为主要的优势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沉积物各层样品中均占绝对优势.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深层高于表层.碱性蛋白胨水和TCBS肉汤培养基分别对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具有更好的选择性;101株细菌与其最相似物种的16S rRNA基因相似度小于98.65%,为潜在新分类单元.本文进一步选取134株异养细菌进行DMSP降解能力测定,发现52株(38.8%)具DMSP裂解活性.[结论]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及DMSP降解菌株均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我们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深渊微生物生命过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微生物资源.
    • 李毅; 党研茹; 任雪冰; 察倩倩; 秦启龙; 夏呈强; 冯焱; 李宏; 张锋
    • 摘要: [目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海沟,环境极端多样,如高压、低温及无光,拥有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旨在探究马里亚纳海沟不同深度水生细菌形态特征并挖掘可培养细菌资源.[方法]采集马里亚纳海沟7个层位海水(2-8727 m),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水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采用2种常规培养基(1/5×2216E和1/30×2216E)及6种选择性培养基(有机碳氮组合),结合切向流与高压富集培养进行水生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不同深度水样中发现多种大小不一的细菌类群(130 nm-1.5 μm),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在表层水体中常见颗粒附着的细菌,在深层水体中常见自由游动的细菌.共鉴定365株可培养水生细菌,隶属于3个门、31个属与56个种.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是绝对优势类群(占据可培养细菌总数的62.7%),相对丰度在深层水体中高于浅层.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21.8%)和亚硫酸杆菌属(Sulfitobacter,19.1%)是主要优势属,在浅层水体中占绝对优势.稀释的2216E与氨基酸培养基对海杆菌属的选择性更好,葡萄糖-甘露糖培养基与牛磺酸-乙醇酸培养基对稀有细菌的选择性更好.7株菌(5种)是潜在的新型细菌.此外,通过切向流富集培养与压力筛选培养分别分离得到70株(22属)可通过0.22-μm细菌(0.22-μm-passable bacteria)与33株(8属)耐压细菌.[结论]马里亚纳海沟不同深度水样中不同营养利用型细菌、可通过0.22-μm细菌与耐压细菌及其形态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本研究所获得的不同类型的细菌菌株为研究细菌在马里亚纳海沟中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及其营养类型差异和高压适应机制奠定了菌株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