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物

风物

风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专利文献23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学时代、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动漫界:幼教365等; 风物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肖炳旺、郭钰婷、张晓霏等。

风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87.77%

专利文献>

论文:23 占比:12.23%

总计:188篇

风物—发文趋势图

风物

-研究学者

  • 肖炳旺
  • 郭钰婷
  • 张晓霏
  • Vino
  • 周作人
  • 乌有
  • 刘云霞
  • 刘鸿璐
  • 吕云
  • 唐碧月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朱锦根
    • 摘要: 南国风光,无论山水,终归是秀丽、细腻、温润的。一片树叶,一捧溪水,一块石头,一阵花香,都有别于北国风物。这块黄蜡石质地之温润,一如南国的君子。石上的纹路,犹如一幅工笔画,细细密密,耳边总有一股气流盘旋,震耳欲聋:若它是风声,吹进山间,松林呼啸;若它是水声,大江奔涌,浪花相逐。仁者好山,智者乐水,心是画师,不同的心境下,照鉴的便是不同的风物--赏石,便是观察自己的心境。
    • 鲍黎健
    • 摘要: 古歙风物问政笋问政笋以壳白为上,黄者次之,浅褐色又次之,至深褐则径委猪槽不食。笋嫩质脆,落地即碎,以当天开啖最佳,鲜嫩入口,嚼之无渣。
    • 刘芹
    • 摘要: 《全唐诗》中有关江南运河的诗篇,书写了唐朝江南运河风物。江南运河地区显示小桥流水风光,鱼米之乡物产,水市吴声生活,细腻婉转情韵。诗人们对江南运河风物的吟诵,生动地再现了唐代的江南运河。
    • 杨思颖(文·图)
    • 摘要: 东湖北岸,一栋玻璃建筑伫立在一片水杉林中,几只白色水鸟轻轻掠过窗外,传来陶啾的鸟鸣。它们见证了湖畔的时序更替,也记录了风物变迁。坐在一楼的遊心咖啡,犹如坐在东湖水中,音乐声在耳畔涨落,天光云影折射而来,空气里夹杂着咖啡的香气和人们的轻声慢语。
    • 小玲
    • 摘要: 一客居京城多年,年华渐老,故园之思疯长之势却不可遏止。近日,老友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寄来一件她家制作的香榭莉园茉莉鲜花原液,说要用这家乡风物,治愈我这快入于膏荒的乡愁。拿到茉莉鲜花原液往脸上一喷的那一刹那间,埋在内心记忆中最深处的花香扑鼻而来,忍不住喷在发间、脸上、身上,房间里、衣柜里,从上而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久违的花香萦绕在周围,久久地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不愿出来,儿时的往事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 胡雪峰
    • 摘要: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设计教与学,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构思技巧,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探究出其不同寻常的意义,以此来立意或行文。将通过“风物”来独特构思的技巧概括为“四特”:注意创设特定的场景、赋予风物以特别的内涵、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以独特的角度去表达。将“风物”在行文中的技巧归纳为“四出现”:出现在开头或结尾、出现在重要情节或具体的场景中、出现在细节描写中、出现在全文多处。选用五种写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融合法、线索法、引用法或化用法、视角法、象征法。
    • 柳菲絮; 张文(摄影)
    • 摘要: 一碧万顷六月天,湖光潋滟绿河山。夏风如期而至,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讷谟尔河上游的山口湖风景区,山水奇绝,风物优美,漫无边际的葱绿肆意蜿蜒,拥抱着湛蓝的湖水,挥洒出一幅大美龙江的夏令画卷。远观天水相连、湖天一色,近顾微波倒影、青绿交映,看不尽山清水秀,唱不厌碧波无痕,正是夏至万物极盛时,只此青绿更醉人。
    • 魏华莹
    • 摘要: 冯杰是诗书画并进的写作者。他积数十年之力,用诗歌、散文为北中原建立起博物志,绘制文学地图,是“北中原乡村的‘解人’”。其作品被称为“写给北中原的情书”,接续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趣味观,富含理趣与意趣,成为中原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冯杰笔下,万物皆有灵。他满怀真诚之心,平视风物与自然,将乡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花鸟虫鱼、风物吃食,无不写得充满生机、诗意盎然。他《对豫北鸟声的注释》,记述《稻米生长的过程》,甚至《为农舍里的一只蜂巢而唱》。乡间的稻垛也让他充满感情,“稻垛倚着我/就像月光倚着树/或像河流倚着帆影”[1]。他忆及纺车,“在乡间这只鸟站在那里/枯瘦的骨骼一如珊瑚/丰盈的羽毛已让岁月哔哔剥落了/像古典的青铜”[2]。
    • 傅慧娴; 贾茜
    • 摘要: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进而失败先后被贬永州和柳州。在柳州任刺史期间,他在身心困厄的艰难中也并未放弃自己“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寄许京兆孟容书》)的信念,其政绩受到了当地人的敬仰,也留下了不少的诗歌作品,为柳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柳宗元逝世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修建了柳侯祠,并于原址上扩建成柳侯公园,在他曾经游览的山上立碑刻字。这些实物、碑刻等遗迹,与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文创作构成了相互阐释对照的关系,一同折射出他心性人格、处事态度、理想情志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