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评价

预评价

预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10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安全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20028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江苏预防医学、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职业卫生与病伤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6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8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第九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等;预评价的相关文献由10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金龙、史文晋、张建鹏等。

预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0028 占比:99.60%

总计:120516篇

预评价—发文趋势图

预评价

-研究学者

  • 杨金龙
  • 史文晋
  • 张建鹏
  • 杨乐华
  • 沈月华
  • 黄德寅
  • 刘丽
  • 刘新荣
  • 吕琳
  • 吴世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詹朝曦; 徐林; 林联泉; 宋文洁; 戚欣悦; 许雯娜; 杨小艺
    • 摘要: 为实现绿色医院项目在设计阶段的快速循环优化,提升医院项目的建筑绿色等级,以BIM技术为基础,结合云模型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构建绿色医院建筑性能预评价模型。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构建绿色医院建筑性能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1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利用BIM技术可视化、模拟化、数字化等优势,提取建筑性能预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以云模型理论改进物元可拓理论,利用MATLAB辅助隶属度计算确定项目绿色等级。最后通过马銮湾医院项目进行建筑性能预评价模型应用分析,得到"2星级"的评价结果及设计方案优化意见。结果表明,该绿色医院建筑性能预评价模型具有可模拟、可循环优化和可模糊量化等优势,可为项目阶段提供建筑性能模拟评价、反馈和性能提升的循环设计优化路径,有效指导绿色医院的设计和建设。
    • 吕敏
    • 摘要: 策划和预评价是建筑策划的两个重要操作程序,其中,预评价工作是通过对策划成果的评析,分析策划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策划内容和预评价结果的反馈,策划团队才能提出合理的任务书。在预评价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方法与理论,经历了从纸质图纸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即从“二维”到“三维”的过程。当前,随着建筑设计项目复杂程度的提高,策划团队对预评价技术与分析工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现在常用的预评价方法的工具、研究对象、特点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BIM协同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建筑策划预评价方法。
    • 李宛蓉; 屈张
    • 摘要: 历史环境新建项目要兼顾环境协调与设计创新,需要定量展开建筑策划预评价工作,避免可能的经验主义错误。文章基于城市营销理论,通过大数据方法确定预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权重,建立量化的预评价模型,以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展示中心为例,分析建筑策划预评价方法在历史环境新建项目中设计优选、深化推进的作用。
    • 王晓宏
    • 摘要: 本文结合某大桥的工程实例,探索跨铁路立交桥与既有线铁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桥梁方案施工安全性进行比较,从施工安全性角度提出施工风险管理即安全应急预案。
    • 潘艳; 张飞
    • 摘要: 主要研究建筑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全过程控制,分别从事前装修设计阶段预评价、事中样板间控制与事后污染物控制处理3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调研了当前室内环境污染物甲醛的污染情况与污染特点。根据调研情况逐步深入分析,提出事前对装修设计预评价来控制污染物甲醛浓度。结合工程实际,举例说明了装修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甲醛污染水平评价和预测的实施过程。事中样板间控制对控制污染物甲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常用的室内污染物甲醛治理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 吴松刚
    • 摘要: 为识别和分析某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扩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建议,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采用类比调查法、检查表法等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包括各类粉尘、苯系物、有机醇类、有机酯类、二噁英、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废物分选工。
    • 郑敏慧
    • 摘要: 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发生转变。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提出,采用分层教学设计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并且让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变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 羊烨; 王长山
    • 摘要: 随着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增强,室外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得到很好的控制,室内噪声源逐渐上升成为室内声环境的主要矛盾.空调系统从源头和传送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分别以固体声和空气声的形式传播.以布鲁克被动房室内声环境的优化为例,对屋面的设备机组、管道、风口进行优化治理后,室内声环境A声级可以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但房间内仍受到低频噪声的影响.对比多个设计标准,文章提出被动式超低能耗设计标准在预评价和后评估2个阶段,对建筑室内声环境的评价应该关注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尤其是设备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在设计和前期安装阶段介入设备的降噪设计,可以较低的代价实现更好的效果.
    • 赵丽丽; 袁美玲; 吴迪
    • 摘要: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对某采油厂原油化验室改造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类比同类企业化验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本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从职业病预防角度是可行的。
    • 张学艳; 李小琴; 朱思雨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在水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为没有类比资料的水泥生产项目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评估,进而提出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定性和半定量地确定某水泥生产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如粉尘、SO2、NO、NO2、CO等进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水平,水泥粉尘、矽尘为高风险,煤尘、SO2为一般风险,其余为低风险.结论:该方法在无类比资料的情况下,根据职业性有还是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提出了"危害级别-暴露级别"为基础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析方法,降低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成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