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8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4370篇;相关期刊284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浙江经济、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亚太经济转型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等;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文献由48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越洋、本刊编辑部、方霞等。

产业梯度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370 占比:99.11%

总计:54859篇

产业梯度转移—发文趋势图

产业梯度转移

-研究学者

  • 于越洋
  • 本刊编辑部
  • 方霞
  • 李燕妮
  • 舒凯
  • 谢琼
  • 万青
  • 厉敏萍
  • 叶加申
  • 叶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德昭
    • 摘要: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治理的充分关注使其突破了传统的财政收支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从税收分享机制的崭新视角来研究产业转移和产业转移粘性问题,并尝试提出就地城镇化推进的大国雁阵模式。本文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扩大税源税基、提高财政自给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有效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治理能力,进而对就地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产业转移粘性是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没有在我国区域之间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区域间税收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消除或降低产业转移粘性。我国具有明显的大国经济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布与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其可以在区域内部独立完成若干周期的雁阵式产业转移,进而形成就地城镇化推进的"大国雁阵模式"。
    • 王曙光
    • 摘要: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 姬良淑
    • 摘要: 产业合作是东西部协作中强化西部地区“造血”功能最关键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结合厦(门)临(夏)、济(南)临(夏)产业合作的具体实践,在分析现存产业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开展深度产业合作和提升,强化临夏的“活血”和“造血”功能,以期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东西部合作共赢。
    • 詹桂芬
    • 摘要: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国家或区域的产业与技术发展都会有某个梯度与之适应,这种势差促使产业的布局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最终实现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2011—2020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布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由我国总体布产量变化、东中西部布产量变化以及重点省份产业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并未出现预期的东部产业大规模向西转移的局面。只有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以及产业技术水平,才能解决问题。
    • 江玮
    • 摘要: 将浙江发达地区和山区26县相关产业链“链长”进行结对,双方互相兼任产业链“链长”,推动“单向输血”向“合作造血”转变、由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为打造浙江“共同富裕”的典型样板,2021年11月,浙江省商务厅在产业链“链长制”基础上首次提出“双链长制”,即将发达地区和山区26县相关产业链“链长”进行结对,双方互相兼任产业链“链长”,以山海协作为基础,推动“单向输血”向“合作造血”转变,由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
    • 朱骏
    • 摘要: 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中间梯度地区产业空间的顺利转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选取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为研究对象,分析杭州产业空间演变的历程,厘清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产业空间演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中间梯度地区产业空间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从宏观区域协作、中观空间匹配、微观渐进更新三个层面,提出青山湖科技城产业空间转型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中间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型与空间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 董锦扬; 干云良
    • 摘要: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省内经济差距过大、后续增长乏力、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上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出发,运用增长极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网络开发理论质化分析了多中心发展可以给中西部带来可持续增长、成熟产业、城乡一体化等正外部效应,并探讨了多中心构建中可能遇到的扩大收入差距和政府定位不清两大问题,给出了政府助力建设、注重城市功能互补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三大政策建议。
    •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 摘要: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典型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后,通过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扩大产业开放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产业集聚的作用路径,并结合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影响的差异性.分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但在东部并不显著.分产业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第二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中部大于西部,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西部大于中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统筹产业布局,并兼顾地区间的差异性;创新产业集聚方式,适时调整产业集聚重心,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摘要: 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里木河上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总面积6923.4平方公里,下辖16个团场、乡,总人口40.9万人。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举全市之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牢产业振兴基础,壮大经济发展实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紧盯"大、好、高"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借助浙江对口援疆资源,探索开展"飞地园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
    • 杨关; 王柏玲
    • 摘要: 广西钦州中马产业园为代表的"两国双园"就是一种创新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两国双园"是以产业园为主体推动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并实现在产品生产最优承接地集聚。"两国双园"模式的落地和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同时与我国新时期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两国双园"建设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入手,在深入剖析"两国双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产业转移时,应考虑承接地的环境承载力,在"两国双园"的建设方向,绿色转移理念应融入新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之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