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达信号分选

雷达信号分选

雷达信号分选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89814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火力与指挥控制、现代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第十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五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全国第三届DSP应用技术、第九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年会等;雷达信号分选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贵喜、杨承志、傅雄军等。

雷达信号分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9814 占比:99.95%

总计:289952篇

雷达信号分选—发文趋势图

雷达信号分选

-研究学者

  • 赵贵喜
  • 杨承志
  • 傅雄军
  • 宋新超
  • 陈涛
  • 黄建冲
  • 司锡才
  • 汤建龙
  • 郑惠文
  • 刘永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江浩; 季华益; 罗佳奕; 周钧; 余仲阳; 李煊鹏
    • 摘要: 信号分选是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与前提,传统方法在雷达数量增加、模式多变的情况下,分选性能显著下降。通过分析旋转长基线干涉仪(RLBI)体制中辐射源脉冲相位参数时变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夫变换的信号分选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频率参数聚类进行初次分选,再利用霍夫变换提取不同来波方向上脉冲的相位时变特性直线,最后利用相位周期延拓进行脉冲序列提取。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相位参数直接分选不同来波方向上的脉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旋转干涉仪信号分选中因缺乏方位信息而造成的分选效果下降问题。
    • 郭立民; 聂新文; 陈涛; 郑鑫桐
    • 摘要: 针对传统雷达信号电子侦察先分选、再融合、后识别的流程繁琐且低效,本文提出直接对疑似敌方雷达的某个脉冲构建单脉冲特征矩阵,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其进行高相关脉冲的挑选和脉间调制类型识别.对挑选的高相关脉冲和识别的脉间调制类型结果进行分析,提取出脉冲间特征以及脉冲特征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完成后续分选操作.注意力机制分特征空间和脉冲重复间隔(PRI)时序两个层面.特征空间层面以待识别脉冲为焦点,利用位置分布特征和各分布位置脉冲数统计特征提取高相关性脉冲,简化单脉冲特征矩阵,完成预分选.PRI时序层面先通过CNN判断脉冲序列是否为混合型,若为混合型,则存在干扰脉冲,以待识别脉冲为焦点进行二维变换,分析其分布规律,根据杂散程度去除干扰脉冲.由于神经网络训练慢且不同脉间调制类型的脉间特征相对关系是已知的,采用有监督学习方式,提前用CNN对不同脉间调制类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脉间类型识别的目的.通过对常规、抖动、参差、脉组变频、捷变频、脉宽捷变、线性滑变这7种脉间调制类型雷达信号进行分选仿真,验证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雷达信号分选算法对同时到达多目标雷达信号进行先识别后分选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信号主+预分选方法更加高效,且识别正确率更高.
    • 王磊; 张志勇; 曾维贵; 曹司磊; 张天赫
    • 摘要: 针对传统聚类方法在处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时存在的聚类质量低、参数需要人为设置、易受孤立噪声脉冲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场联合决策图改进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类算法。将数据场理论应用于数据对象密集程度的表征,生成势能距离决策图,进而自动实现聚类数目和中心点的选择,最后结合GMM聚类实现对数据对象的聚类划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到达角、脉宽、载频等参数存在较大抖动,测量误差以及存在孤立噪声脉冲干扰和脉冲丢失时,本文方法相较于现有典型分类方法具有更好的分选效果。
    • 于子川; 夏厚培
    • 摘要: 在雷达信号分选中引入密度峰值聚类,可以快速发现聚类中心点,无需确定聚类数目。借鉴势熵概念提出密度熵,优化了聚类中核函数截断距离的选取算法。对如何自动判断聚类数目和聚类中心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门限函数和判断规则,还对原算法的分配、合并准则进行了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刘俊江; 周旭; 徐立
    • 摘要: 雷达信号分选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对抗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雷达侦察信号处理非常重要。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并对每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说明。随后提出一种基于天线扫描的能量域信号聚类方法,介绍该算法的原理,给出仿真的结果。通过仿真试验,证明该信号聚类算法对于机械扫描雷达能够取得较好的聚类效果。
    • 张星池; 胡进
    • 摘要: 将脉内特征提取、调制类型识别和聚类分选联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雷达信号联合预分选方法。现有的基于脉内特征的聚类预分选方法需要预先设计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而所提方法可自动提取脉内特征参数,并根据聚类结果,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了以往分选算法的单向流程,引入了反馈机制以深入挖掘特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对雷达信号的脉内特征进行提取,并依靠脉内特征参数进行分选。
    • 张恒; 徐亚波; 郭欣
    • 摘要: 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的作用是对敌方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参数测量、目标识别,是雷达电子战装备的重要组成。为了提高分选技术的水平,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信号侦查算法,现分选技术能够适应特殊体制雷达信号,但信号增批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在演习训练和例行侦察任务中,严重影响雷达对抗情报分析人员和电子战行动指挥员掌握雷达目标特性和电磁态势。文中从雷达对抗侦察的工作原理入手,从系统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电磁波传播机理和实际作战运用环境,全面深入分析了侦察信号增批的原因,并针对性地给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改进建议,可以使雷达对抗装备乃至操作人员更好应对信号增批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改进雷达对抗侦察装备性能,提升其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星; 陈相; 周一鹏; 陈游; 肖冰松; 王洪迅
    • 摘要: 针对传统DBSCAN算法参数设置依靠人工经验的不可靠性,并且对非均匀数据聚类效果差的问题,基于云模型(Cloud Model)提出了一种CMDBSCAN算法,算法首先结合距离曲线倾角突变的特点自适应获得邻域半径,并根据雷达信号分布密度设置聚类密度点数阈值,可实现DBSCAN算法自适应运行;同时结合多维云模型理论,对DBSCAN算法分选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估,利用判定结果进一步优化参数设置.根据仿真模拟的复杂对抗过程中帧收的雷达信号进行实验,证明该算法可实现非均匀雷达信号的自适应分选,同时可有效避免在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中的"增批"问题.
    • 刘峻臣; 胡进; 何航峰
    • 摘要: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需要人工预先设定聚类数目并且对聚类中心的选取十分敏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网格划分数据场的雷达信号分选方法.首先,使用网格进行子空间的划分,根据网格长度确定数据场影响因子,并清除信号交叠处的高密度网格;然后,利用改进的等效距离计算数据场以确定聚类数目和聚类中心;最后,使用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对雷达信号进行分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数据场的计算速度,较好地确定交叠雷达信号的聚类数目和聚类中心,并且能有效分选出参数捷变的雷达信号.
    • 李伟
    • 摘要: 为在辐射源非协作的情况下对脉冲流密度很大的雷达信号进行有效分选,要克服Fast ICA算法在分选雷达脉冲时分离速度慢且实现复杂、K Means++算法在分选雷达脉冲描述字PDW时对噪声和孤立噪点敏感且需要先验条件K值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在CPU+GPU异构系统上实现的这2种算法的融合方案,融合后的算法能有效克服单独利用一种算法的缺点、综合两者的优点.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融合方案能有效提升雷达信号分选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