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3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433篇;相关期刊528种,包括当代经济、商业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2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第六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30周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国际投资论坛——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与培育:理论、环境与模式会议等;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文献由1588位作者贡献,包括喻志军、王磊、杜运苏等。

产业内贸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8 占比:23.2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4433 占比:76.35%

总计:5806篇

产业内贸易—发文趋势图

产业内贸易

-研究学者

  • 喻志军
  • 王磊
  • 杜运苏
  • 杨丽华
  • 邵桂兰
  • 刘志雄
  • 吴学君
  • 戴庆玲
  • 肖海峰
  • 高敬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亚楠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采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分工模式和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两国通过产业间贸易的分工模式和各自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贸易合作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 户艳辉
    • 摘要: 文章基于1999—2018年中美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层面分析了双边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规模和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服务业整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相差不大。现阶段各分行业中,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和保险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维护维修和政府服务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旅行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决定了中美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格局。
    • 朱艳
    • 摘要: 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保持稳定增长。通过G-L指数、MIIT指数分析表明,中韩工业制成品总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差异、人均GDP差异等是影响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合理利用外资、大力发展科技、扩大市场规模,可以有效促进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
    • 刘志雄; 陈红惠
    • 摘要: 利用UN Comtrade 2010—2020年中国与印度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论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究中国与印度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研究发现:静态分析方面,中国与印度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偏低,各年份间存在波动频繁的特征,各能源产品类别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动态分析方面,产业间贸易是中国与印度能源产品贸易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产业内贸易在石油及石油制品贸易量变化上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目前,中国与印度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业内贸易水平波动较为频繁,差异明显。双方需要加强能源领域合作,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加强政治互信,积极规避双边能源贸易合作风险。
    • 程中海; 屠颜颍
    • 摘要: 文章以OECD(2021TiVA)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的G-L指数、MIIT及其类型指数,并与总值贸易法的测度结果展开比较。采取增加值贸易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具体国际地位,更为合理地刻画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时空演变以及参与国际化生产的程度和水平。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分析还是国际比较,总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均存在扭曲和误判。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步显现在知识密集型部门,逐步弱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动态时空演变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渐进式变动特征。同时,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呈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式阶梯上升态势。
    • 郭永劲; 苏宝财
    • 摘要: 【目的/意义】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葡萄酒贸易水平,为两国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描述2010—2020年中澳两国葡萄酒贸易现状,通过测算G-L指数分析中澳葡萄酒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通过测算MITT指数分析中澳葡萄酒动态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结果/结论】经过对中澳葡萄酒产业2010-2020年的贸易数据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可得,中澳葡萄酒产业内贸易G-L指数处于0~0.25之间,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低,为高度垂直分工;MITT指数总体偏低,均小于0.50,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表现为产业间贸易。因此,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利用好自然条件优势,通过挖掘中国黄金葡萄维度线来提高葡萄酒的国际竞争力;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要靠国家间的积极对话与加强合作,优化对华投资结构。
    • 刘志雄; 郭雨欣
    • 摘要: 利用2011-2020年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竞争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水平型和垂直型混合兼具的特点,但以垂直型为主;中国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主要以设计类和工艺品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视听类、新媒体类等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品贸易额较少。在与RCEP国家文化产品贸易中,我国需要依靠现有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同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
    • 胡蕾
    • 摘要: 当前,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中日两国为东亚经济极具势力的经济体,深化中日之间的服务贸易是加速搭建两国经济桥梁,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利用2005—2020年OECD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日当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与发展结构,通过测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认为中日服务业目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水平逐年降低,并且不同行业间水平差距较大,以运输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疫情后我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业内水平开始上升,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建议。
    • 郭鸿琼
    • 摘要: 基于中国金融全方位开放与RCEP生效的背景,采用G-L、MIIT、TC、RCA指数分别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和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其次,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风险防控、同业竞争、跨境数据安全管理的角度探讨了RCEP对中国金融服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基于钻石模型创新地设计了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的高级要素培育路径、市场竞争扩张路径、金融产品升级路径;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可借助RCEP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服务规则的制定,增强与亚太其他国家的金融互信与合作,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水平,进而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
    • 马慧莲; 康成文
    • 摘要: 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RCEP的签署为中日韩三国双边经贸合作的扩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框架机制,中日韩应借此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中日韩“新三角”贸易格局,达到“1+1+1>3”的效果。本文客观阐述了中日韩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贸易结合度变化,通过运用UN comtrade数据和指数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日、中韩、日韩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其产业内贸易程度,并从中日韩比较优势差异以及贸易互补性的角度,揭示了中日韩三角贸易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