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院内

院内

院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9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24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现代医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全国医院院内中药制剂与新药开发学术研讨会等;院内的相关文献由215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祥艳、A·勒帕普、A·帕绍等。

院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57.2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424 占比:42.44%

总计:999篇

院内—发文趋势图

院内

-研究学者

  • 于祥艳
  • A·勒帕普
  • A·帕绍
  • B·D·普拉特
  • B·穆然
  • G·莫内雷
  • J·M·帕蒂
  • M-A·卡扎利斯
  • S·M·巴克
  • S·P·皮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智辉; 彭亦通
    •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作为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尽管VTE在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特别是在住院患者中,但VTE有可预防的特点,合理实施VTE的预防措施可极大降低VTE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目前,我国三甲医院院内VTE的防治能力较早年有所提高,但国内整体院内VTE防治情况并不乐观。一是院内没有建立VTE防控组织架构;二是医护人员存在着VTE的认识不足。基于现状,我国各医院水平的VTE防治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从基本的VTE概念和发生机制、国内外VTE的发生率、病死率和防控现状等进行阐述,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对院内VTE防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提高院内VTE防治能力有所启发。
    • 李倩
    • 摘要: 目的:研究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和急救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CRAMS评分0.05);研究组接警速度、反应时间、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和诊治流程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电话沟通、现场处理、组织协调、院内衔接、收费合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多发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死亡率、入住ICU率和住院前后病死率,提高了急诊救治满意度,对预后效果有明显提升。
    • 刘彦鳞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对50例患者的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在这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由于中毒的程度较深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就死亡,剩下的49例患者中47例患者经过本院的精心抢救和护理在1周后都痊愈出院,最后的2例患者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继续住院治疗;此次研究中的结果和以前没有院前急救情况下的抢救效果比较,有院前抢救的抢救成功更高(P<0.05).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 卢红华; 肖丽萍; 梁洁娴
    •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的12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FME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评分、腹膜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失效模式RPN评分、RPN总分及腹膜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腹膜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张景春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院内卒中应急流程的实施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实施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前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归入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实施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后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溶栓率、各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溶栓率44.35%较对照组30.65%(P<0.05).观察组院内影像检查完成时间、院内检验完成时间、溶栓等待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院内卒中应急流程的运用,可提升溶栓率,缩短院影像检查、检验完成时间和溶栓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
    • 徐双燕; 姚梅琪; 黄鑫; 封秀琴; 宋剑平; 许杰
    • 摘要: 目的 筛选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跌倒的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发生跌倒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等.采取Lasso回归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法筛选预测因素,构建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并开发列线图.C指数、H-L拟合优度检验验证模型区分度、一致性.Bootstrap重采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 70例患者发生院内跌倒伤害,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8.81%.年龄≥60岁、功能障碍、联合服用特殊药物、无陪护、低血钙是跌倒伤害的五大预测因素.模型C指数为0.823(95%CI0.756~ 0.875),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03.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8.42,P=0.4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院内跌倒伤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临床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快速通过院内跌倒伤害预测列线图获得重回风险,识别院内跌倒伤害发生高风险患者,为针对性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蔡阳林; 陈盛安; 吴国新; 余杨; 黄珍; 董立芸; 卫敏珊
    • 摘要: 目的:了解模拟临床场景下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模拟在全院30个临床科室区域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案例,随机抽取相关科室的1医1护,利用科室现有的急救设备(呼吸囊、除颤仪)进行心肺复苏,使用挪度高级复苏安妮的软件系统:skillreporter VER:3.0.0.2实时记录心肺复苏的参数,包括总得分、CCF、平均按压中断时间(s)、平均深度(mm)、回弹达标率%、平均速率(次/min)、平均通气量(ml).结果:30例研究对象均值:总得分(40.70±27.09)、CCF(66.83±9.34%)、中断时间(8.30±3.30 s)、平均深度(45.70±5.31)mm、回弹达标率(73.17±22.84)%、平均速率(113.90±9.84)次/min、平均通气量(432.6±233.79)ml;总得分合格以上占比33.3%,CCF达60%以上占比76.6%,中断时间小于10 s占比66.7%,平均深度50-60 mm占比23.3%,回弹达标率大于75%占比56.7%,平均速率100-120次/min占比63.3%,平均通气量400-700 ml占比53.3%;术科组总得分和通气量显著低于非术科组(P<0.05).结论:临床科室病房内1医1护配合心肺复苏总体质量效果欠佳,主要是按压深度不足,按压频率偏快,中断时间大于10秒、胸廓回弹达标率不高,仍有很大提高空间.相比非术科,术科的整体医护配合心肺复苏质量较差,需加强培训.
    • 李旭锋; 郭予雄
    • 摘要: 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复苏后应维持正常氧供和常压通气,采用动脉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生理监测指导复苏后管理,而亚低温治疗并未在改善预后方面带来益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评估复苏后的神经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及体感诱发电位等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但缺少足够的临床研究.
    • 姚雯颖
    • 摘要: 目的 为分析院内检验科出现感染的相关风险,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完善院内检验科的工作和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院内各个科室医护工作者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共922人,对科室内医护工作人员的痰液样本进行取样和检测,分析和总结造成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感染风险应对措施,与院内其他科室的感染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本院共有医护工作人员922人,出现院内感染者37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1%.院内感染风险发生最高的三个科室分别是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3%、8.42%、6.74%.与其他科室相比检验科的感染风险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幽门螺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检验科医护工作者感染路径主要是工作意外和空气感染.结论 检验科是院内感染高风险科室,感染路径主要是工作意外、空气感染,以此为依据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感染风险预防对策有助于降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
    • 朱秀华; 吴晓燕; 龚芬; 沈茜茜
    •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出现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398例,分析各科室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状况及不同来源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状况。结果398例患者中呼吸内科156例,占比最高(39.20%);肾内科1例,占比最低(0.25%);痰液224例,占比最高(56.28%);胸腹腔积液1例,占比最低(0.25%)。结论通过对医院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可以看出呼吸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胸腹腔积液该菌分布的比较广泛,需要医护人员对二者加以重视,从而在源头上降低医院内出现感染的概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