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降黏

降黏

降黏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51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4115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59次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一次工业表面活性剂技术经济与应用开发会议等;降黏的相关文献由165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仲富、叶仲斌、李颢等。

降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115 占比:99.26%

总计:44443篇

降黏—发文趋势图

降黏

-研究学者

  • 程仲富
  • 叶仲斌
  • 李颢
  • 付亚荣
  • 吴配月
  • 施雷庭
  • 李阳
  • 杨欢
  • 邓飞
  • 颜学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振鹏; 刘晓杰; 于洪波; 贾宁; 张楠; 贾宝宝
    • 摘要: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一种外加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使用性能,对聚合物中分子结构及功能单体进行设计。通过TPEG型聚氧乙烯醚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研制了一种磷酸化型聚醚,该磷酸化型聚醚作为第三单体在减水剂合成中添加,开发出一种磷酸酯型聚羧酸型减水剂。优选聚醚分子量为500,单酯含量在80%左右,酯化率在85%以上,温度为90°C,反应的时间为4 h,第三单体添加量为聚醚质量的2%。与普通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市场在售的降粘型减水剂进行混凝土性能测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磷酸酯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包裹性好,不泌水,不离析,且倒流时间明显提前,混凝土抗压强度比不受影响,因此初步确定该自制型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降低混凝土黏度的效果。
    • 李宏伟; 王建洁; 韩先瑞; 宋晓磊
    • 摘要: 低温改性沥青极薄罩面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节能环保,美化路面,提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采用降黏机理和强度机理对适用于极薄罩面技术的低温改性沥青的工作性能、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极薄罩面的低温改性沥青的材料和制备方法。提出适合1 cm低温改性沥青极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津雄、荣乌高速公路,取得了较好效果。
    • 郑万刚; 束青林; 曹嫣镔; 管雪倩; 于田田; 张仲平; 初伟
    • 摘要: 稠油油藏经过多个周期的蒸汽吞吐开发后,油汽比大幅下降,无效低效井增多,经济效益变差,亟需探索多轮次吞吐后稠油转型开发技术。针对现有化学冷采助剂无法满足现场油藏低动力降黏驱油要求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梳形两亲渗透降黏驱油剂(PDE-1),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聚合条件对PDE-1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微流控等技术手段对PDE-1的渗透解聚性能、润湿性能、降黏性能和静态洗油性能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成PDE-1时最佳单体配比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功能单体BBAM∶含醚键单体为75∶20∶1.5∶3.5,引发剂用量为0.3%,聚合温度为40°C,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反应时间为6 h。所合成的PDE-1在储层低动力条件下可自发渗透解聚稠油;能改变毛细管内的岩石润湿性,变储层毛细管阻力为驱油动力;在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PDE-1对普通稠油的降黏率达97.5%;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对油砂的洗油率达58.7%,具有优异的降黏性能和洗油性能。
    • 刘少兵; 林海阳; 陈森章; 张建立; 孙富山
    • 摘要: 采用自制的聚乙二醇单甲醚马来酸酐酯(MPEGMAH)降黏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等小单体,以过硫酸铵[(NH_(4))_(2)S_(2)O_(8)]为引发剂、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得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酸醚比[n(MAA):n(MPEGMAH)],SMAS、MPA、(NH_(4))_(2)S_(2)O_(8)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合成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105°C、酸醚比为4.2,SMAS、MPA、(NH_(4))_(2)S_(2)O_(8)用量分别为MPEGMAH质量的0.7%、0.3%、5%时,制备的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保坍性能好、混凝土排空时间短,综合性能最佳。
    • 郭元强
    • 摘要: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因施工中存在黏度大、流速慢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限制。利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的可设计性,引入具有保坍和降黏功能的分子基团,采用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大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不饱和功能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常温合成高保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并探讨了各共聚单体对合成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保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酸醚比3.0,AMPS、HEMA、H_(2)O_(2)用量分别为HPEG质量的1.6%、1.2%、1.0%。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所合成的减水剂能显著降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黏度,2 h保坍性能更好,掺减水剂混凝土的7、28 d抗压强度更高。
    • 吴晓涛; 李薇; 许中奇; 张帮亮; 施雯
    • 摘要: 南海原油密度大、含蜡量高,对南海原油采用沿程磁处理,可降低聚集度,从而达到降黏输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磁处理对油品有降黏效果,使用仿真软件模拟磁铁摆放得到磁感应强度分布,再通过搭建沿程磁处理输油实验管道,以南海原油为介质进行实验研究。将有无磁处理的压力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使用流变仪测定的油品黏度变化,综合分析得出使用250组磁处理南海原油的平均降黏率可达17%。将沿程磁处理降黏技术应用到湛茂线输油管道,百公里能节省动力损耗约为13.38%。
    • 李继存; 赵少鹏; 陆加越; 杨晓奇
    • 摘要: 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聚羧酸减水剂对C55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将优选出的聚羧酸减水剂与三种保坍剂进行了复配,研究了该复合型外加剂对泵送顶升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PCA-Ⅳ、PCA-Ⅷ,PCA-Ⅰ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低含气量下的工作性最佳;当PCA-Ⅰ与三种不同保坍剂母液复配,且PCA3A∶PCA3B∶PCA3C的质量比为3∶3∶4时,可以实现泵送顶升自密实混凝土4 h以上的平稳施工性能。
    • 路建萍; 沈燕宾; 王佳; 许磊; 谢元; 李辰; 王兰
    • 摘要: 对强腐蚀性、高黏度、高含油量和高悬浮物量的酸化压裂返排液进行了“降黏-中和-脱稳-过滤”处理。结果表明,最佳降黏工艺条件为:pH=4,H_(2)O_(2)投加量2000 mg/L,Fe^(2+)投加量500 mg/L,反应时间60 min;最佳脱稳工艺为:pH=8,PAFC投加量120 mg/L,PAM投加量1.2 mg/L。优化条件下,经综合处理后的酸化压裂返排液,其含油量4.4 mg/L,SS含量1.3 mg/L,平均腐蚀率0.035 mm/a,黏度1.4 mPa·s,与地层水以任意比例混合,配伍性较好,各指标均达到回注水的标准。
    • 张辛铖; 何林; 隋红; 李鑫钢
    • 摘要: 重质油包水(W/O)乳液普遍存在于石油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因其高黏度、高密度、强界面稳定特性,导致重质油包水乳液分离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为了提高重质W/O乳液的分离效率,本文探究了温度与甲苯加入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述降黏过程与脱水率之间的协同机制。采用自制的TJU-3破乳剂对重质W/O乳液进行破乳,通过调整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和破乳温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构建了重质油平均分子模型并计算了SARA四组分在不同甲苯含量的重质油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甲苯添加量对重质油中SARA四组分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沥青质分子和TJU-3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重质油的黏度降低到1500mPa·s时,可实现在1h内完全破乳;黏度降低到50mPa·s时可实现在20min内完全破乳。当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为400mg/L时,乳液的脱水率最高;破乳温度为60°C时,破乳速度最快。SARA四组分中胶质的扩散系数增大最显著,是重质油的黏度能被甲苯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TJU-3分子能够破坏沥青质界面膜,进而实现破乳。该协同机制和工艺条件可为石油工业中重质W/O乳液的低温快速破乳工艺提供参考。
    • 罗浪漫; 李锦; 闫瑛; 张伟风; 耿绍; 罗冲; 温洋兵
    • 摘要: 对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过程中涂布液进行黏度测定并分析涂布液离心固形物化学成分,研究了回流涂布液黏度升高的现象,找出悬浮物富集的原因,并提出回流涂布液的降黏方法。结果表明,回流涂布液的离心固形物含量高于新鲜涂布液,且主要成分为含碳物质,平均粒径为1~2μm,Ca元素含量达37%;造成回流涂布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基片中细小组分间的结合强度弱,易脱落至回流涂布液,且回流涂布液中过高的Ca元素含量也是导致其黏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在回流涂布液中添加0.1%的聚乙二醇400,其黏度由416.4 mPa·s降至243.5 mPa·s,平均粒径由0.339μm降至0.116μ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