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期沉降

长期沉降

长期沉降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2824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0学术年会、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等;长期沉降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静娟、罗战友、邹宝平等。

长期沉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824 占比:99.60%

总计:22915篇

长期沉降—发文趋势图

长期沉降

-研究学者

  • 刘静娟
  • 罗战友
  • 邹宝平
  • 陶燕丽
  • 周顺华
  • 杨建辉
  • 冯昱
  • 周红波
  • 李健
  • 胡斌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钰锋; 曹成威; 谈亦帆; 徐长节; 章立辰; 黄勇
    • 摘要: 为探究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基底饱水风化软岩动力响应及长期沉降,选取南昌地铁基底不同风化程度泥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动三轴试验,提出了考虑加载次数、动应力比、偏应力比等因素的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累积塑性应变数学模型,结合动力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风化程度组合地层中,地铁隧道基底位于全风化软岩时,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加速度竖向影响范围分别为16.0 m、7.0 m,位于中风化软岩时动应力、竖向影响范围分别为11.0 m、6.0 m;全风化软岩层的动应力和加速度峰值均大于中风化软岩层的;结合累积塑性应变数学模型,当地铁运营100 a,列车速度为110 km/h情况下,隧道基底位于全、中风化软岩累积沉降预测值分别为25.68 mm、17.98 mm;列车速度的改变对隧道底部风化软岩的长期沉降影响较小。
    • 雷华阳; 万勇峰; 冯双喜
    • 摘要: 滩涂区深厚软土路基在潮汐水位影响下存在工后沉降过大和长期沉降预测公式不准确的难题,是影响滩涂区路基工程安全设计的主要瓶颈.首先对比分析了无潮汐水位下有限元与现场沉降监测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其次,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潮幅和周期条件对路基中心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差异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潮幅和周期的路基长期沉降预测公式并研发了沉降预测程序.结果表明:潮幅和周期对路基中心沉降和迎水面一侧坡脚水平位移影响显著,存在临界周期1 d;路基剖面最大沉降差异位置随潮幅增大逐渐向迎水面一侧移动,随周期变化不明显;考虑潮幅和周期的软土路基长期沉降预测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证明了公式的正确性,利用MATLAB-GUI研发的长期沉降预测程序,实现了潮汐水位下路基沉降的快速计算.
    • 王瑞; 胡志平; 王雷; 白兰; 赵振荣
    • 摘要: 研究目的:现场实测是揭示列车运行荷载下铁路路基动力响应规律的重要手段。本文依托黄土地区某铁路专用线工程,通过现场测试获得重载列车运行情况下路堤内部动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动应力波形特征及演变趋势,结合室内试验数据预测路堤长期动力沉降。研究结论:(1)列车运行荷载下路基土体的受力形式可以分为双峰型、正弦型和偏正弦型三种;室内动三轴试验加载模式可以分为“短暂间歇+突然过渡”和“连续加载+平缓过渡”两种;(2)多种工况下的峰值/轴重比处于特定的包络范围之内,包络区轮廓可以通过指数函数确定;(3)在本文研究背景下,50年运营期内列车运行引发的路堤动力沉降最大不超过45 mm;(4)本研究结论可以为移动列车荷载下铁路路堤服役状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车平; 刁志翔; 王奇石; 商翔宇
    • 摘要: 为了分析深部黏土层对华东地区煤矿立井井筒周围地表长期沉降的贡献度,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华东地区孔庄煤矿主井井筒周围的地表长期沉降,通过对比近40 a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深部黏土地层压缩变形在总沉降量中占比可达70~80%,而且可能存在的井筒破裂处新增失水通道能明显增大总的地层沉降。对整个运营期限内的立井井筒周围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未来60 a含水层不再疏水,地表沉降量仍将持续发展,且其平均速率与前40 a相当。
    • 王国才; 徐启鹏; 刘祎阳; 杭致远; 张勇
    • 摘要: 为揭示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和软土的动力响应和沉降特性,使用Abaqus商业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列车时速下土体和衬砌的动力响应,并使用经验公式预测软土地基在长期循环列车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速度下,隧道衬砌结构各部分沉降规律并无明显区别,隧道周围土体的沉降随分析点深度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列车速度的提升,隧道结构与土体的动应力与动位移均有所增加;软土地基的长期累积变形随运营年限呈指数型增长,第1年沉降值为18.17 mm,第1年地基土发生的沉降占累积沉降量的70%左右,第20年累积沉降值为25.8 mm,随后趋于稳定。
    • 马龙祥; 靳永福; 张超; 汪乐
    • 摘要: 为了探明列车荷载对黏土与粉土复合地层及其中地铁隧道的长期影响,以无锡某地铁区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轨道-隧道-地层系统的耦合2.5维数值模型,分析了运行列车诱发地铁隧道下覆黏土及粉土复合地层的动应力响应规律,进而结合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及粉土的不排水累积变形特征及孔压累积特征,采用分层总和法研究了列车振动荷载长期作用诱发该复合地层及其中地铁隧道的长期沉降量值及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下覆地基土的动偏应力沿深度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隧道下覆约1.3 m深度处,可达2.80 kPa;2)地铁列车运行导致复合地层中隧道结构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铁列车前20万次运行期内,且隧道结构的沉降在此期间发展得较为迅速;3)复合地层中隧道结构稳定后的车致沉降量值可达13.44 mm,其中由土体不排水累积塑性应变引起的沉降为11.40 mm,占比85%,由累积孔压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为2.04 mm,占比15%;4)隧道下覆黏土与粉土复合地层长期变形主要发生在隧道下方15 m范围内,该范围内的土体沉降对隧道结构长期沉降量值的贡献占比达90%.
    • 李翔宇; 李新源; 李明宇; 杨潇; 黄沛
    • 摘要: 针对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日益突出的长期沉降问题,以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考虑土体固结与渗流耦合,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施工扰动后黏弹性土体中隧道在不同渗漏工况下的长期沉降规律,并综合分析了不同程度渗漏水对隧道周围土体超孔压的消散、孔压分布、隧道和地面长期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隧道衬砌发生渗漏时,随着时间的增长,超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消散速度随距隧道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渐变小;相对渗透系数越大,隧道衬砌的透水能力越强,经过相同时间其孔压的降低也越明显;隧道沉降随时间持续增大,相对渗透系数越大,在相同时刻的隧道沉降则愈大,形成的地面沉降槽曲率也越大。
    • 徐正良; 刘磊; 王浩然; 俞剑; 黄茂松
    • 摘要: 有轨电车路基板-疏桩基础的目的在于避免长期轮压循环荷载造成软土路基显著沉降.为掌握其长期沉降特性,基于南方某实际有轨电车工程开展长达两年的工后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在运行初期路基沉降发展迅速,运营约一年后沉降速率变缓并于两年后趋于稳定,且绝对沉降量远小于容许值.该研究又基于土体累积应变显式模型提出了黏土中路基板-疏桩基础的长期循环累积沉降等效有限元分析方法,经与监测值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并采用等效有限元探讨路基板-疏桩基础的承载力机理.
    • 赵宏; 王菊; 杨富莲
    • 摘要: 比较分析常见的三种长期沉降模型,即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三种模型在普通软黏土情况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沉降,长期沉降模型效果预测较好.超固结土在超固结比小情况下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优于双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可以计算土体的稳定型累积塑性变形、破坏型累积塑性变形.
    • 赵宏; 王菊; 杨富莲
    • 摘要: 比较分析常见的三种长期沉降模型,即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三种模型在普通软黏土情况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期沉降,长期沉降模型效果预测较好。超固结土在超固结比小情况下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优于双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可以计算土体的稳定型累积塑性变形、破坏型累积塑性变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