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铱配合物

铱配合物

铱配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5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30012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贵金属、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会议暨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2014年中国贵金属研讨会等;铱配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39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维、刘淑娟、赵强等。

铱配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0012 占比:99.99%

总计:930146篇

铱配合物—发文趋势图

铱配合物

-研究学者

  • 黄维
  • 刘淑娟
  • 赵强
  • 郑佑轩
  • 潘毅
  • 王毅
  • 许文娟
  • 左景林
  • 童碧海
  • 梅群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浩森; 甘君仪; 夏昕; 胡永旭; 谢冬冬; 张东煜; 李晓
    • 摘要: 以氟代二苯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结合不同的辅助配体乙酰丙酮(对应配合物Ir⁃1a~Ir⁃3a)、2­吡啶甲酸(对应配合物Ir⁃1b~Ir⁃3b)和2­(5­三氟甲基­2H­[1,2,4]三唑­3­基)­吡啶(tftp,对应配合物Ir⁃1c~Ir⁃3c),设计并合成了9个新颖的苯并咪唑铱?配合物Ir⁃1a~Ir⁃3c。考察了氟化度、不同辅助配体对相应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9个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87~502 nm范围内,呈现出绿光到蓝绿光的磷光发射。其中基于tftp辅助配体的配合物蓝移的幅度最大,特别是Ir⁃1c相比于Ir⁃1a蓝移了17 nm。选取其中4个铱配合物Ir⁃1c、Ir⁃2c、Ir⁃3c和Ir⁃2b,以9%的掺杂浓度制备了旋涂发光器件,结果表明铱配合物主配体和辅助配体的改变对器件的发光颜色和发光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Ir⁃3c掺杂的旋涂器件具有最高的器件效率,外量子效率为10.2%,电流效率可达30.3 cd·A^(-1),最大功率效率为14.7 lm·W^(-1)。
    • 田甜
    • 摘要: 典型的过渡金属铱配合物主要是由金属铱为核心和三个双齿配体或者两个三齿配体形成具有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且铱配合物的发光大多是基于三线态的发光,发光性能与常见的有机荧光团相比有更长发光寿命,更大的斯托克位移。此外,光物理与光化学性质受配体所支配,可通过改变配体调控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因此它们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被广泛用于生物、医药、材料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金属铱(Ⅲ)配合物作为荧光探针在光动力治疗,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阴阳离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 张筱斌; 窦少彬; 钮智刚; 李高楠
    • 摘要: 以2-苯基-6-(三氟甲基)-苯并噻唑和5,7-二氟-2-苯基苯并噻唑为主配体,分别与辅助配体三苯基膦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环金属铱配合物(Ir1和Ir2)。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MS)进行表征并确认其结构。用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Ir1和Ir2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48和546 nm,发黄绿光,相对量子产率为41.1%和69.2%,荧光寿命分别为0.65和0.66μs。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紫外最大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均归因于MLCT/ILCT跃迁。
    • 王洋; 姚子健
    • 摘要: 胺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橡胶、表面活性剂等领域,是一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合物[1]。其中,还原胺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但是传统的方法常加入化学计量的NaBH_(3)CN、NaBH(OAc)_(3)作为还原剂,会得到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2-3]。因此,找到一种理想的催化体系以解决此类反应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氮杂环卡宾由于其优异的σ给电子效应[4-5],可以与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此外,其便于调节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使此类配合物已应用于各种反应的催化过程中[6-8]。
    • 王婷婷; 任美娟; 吴芳辉; 叶明富; 叶晶晶; 查习文
    • 摘要: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灵敏的荧光化学探针[Ir(bzq)_(2)(L1)](PF_(6))(bzq=苯并喹啉,L1=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肟)并进行了详细表征。将该配合物用于对次氯酸盐(ClO-)的荧光测定,发现加入ClO-后,探针溶液的荧光显著增强,在365 nm紫外灯下由暗棕色迅速转变为明亮的橙黄色,可能是配体L1中的肟作为反应位点被ClO-氧化为羧酸,抑制了非辐射衰变过程从而使探针发射出强荧光。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探针[Ir(bzq)_(2)(L1)](PF_(6))的荧光强度与ClO-浓度在0.1~2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8 nmol/L。荧光探针对ClO-的选择性较好,其它可能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当地河水中的次氯酸盐,加标回收率为92.4%~103%,结果令人满意,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ClO-的测定。
    • 佟鑫; 赵世盛; 楚曦; 李文豪; 李红岩
    • 摘要: 以4,4'⁃二溴⁃2,2'⁃联吡啶(dbr⁃bpy)为中性配体,分别以6⁃苯基烟醛(L1)、6⁃(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3⁃甲醛(L2)为环金属配体合成了2种Ir?配合物[Ir(L1)_(2)(dbr⁃bpy)]PF_(6)(Ir1)和[Ir(L2)_(2)(dbr⁃bpy)]PF_(6)(Ir2),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乙腈溶液中配合物Ir1和Ir2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84和530 nm,发光量子效率分别为49%和66%。电化学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环金属配体中CF3的引入,可以降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级,从而使氧化电位向正极移动。配合物Ir1和Ir2与半胱氨酸(Cys)均以1∶2的比例结合,发生磷光猝灭响应,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检出限分别为35.1和18.5μmol·L^(-1)。将OH-加入配合物Ir2的DMSO/H2O(7∶3,V/V)溶液中,OH-取代配合物中性配体上的溴取代基,使配合物Ir2的发射峰蓝移,溶液发光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发光强度提升4倍。
    • 陈承善; 张筱斌; 窦少彬; 陈萌森; 钮智刚; 李高楠
    • 摘要: 以2-嘧啶基噻吩(pymbt,L1)和2-嘧啶基苯并噻吩(pymbtp,L2)作为环金属化主配体,二(二苯基磷酰)亚胺(Htpip)作为O^O型辅助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磷光金属铱配合物(pymbt)_(2)Ir(tpip)(Ir1)和(pymbtp)_(2)Ir(tpip)(Ir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铱配合物Ir1和Ir2在溶液中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为563 nm和619 nm,为橙黄光和红光。在无水无氧二氯甲烷溶液中相对量子效率分别为6.3%和10.1%,磷光寿命为0.50μs和0.63μs。同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配合物Ir1和Ir2的最低能量电子跃迁进行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得的相应光谱数据对应的趋势相符。
    • 聂建航; 王哲; 金雨廷; 张建坡; 金丽
    • 摘要: 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系列[Ir(ppy)_(2)(py-H)]^(+)(1),[Ir(ppy)_(2)(py-pr)]^(+)(2),[Ir(ppy)_(2)(py-pz)]^(+)(3)[ppy=苯基吡啶,py=双(吡唑-1-基)甲烷,pr=吡咯,pz=吡唑]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光谱特征.采用密度泛函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优化了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结合溶剂化模型计算3个分子在CH_(2)Cl_(2)溶剂中的光谱特征.基态优化得到Ir-N1、Ir-N4和Ir-N6与相应的实验值符合良好,激发态几何构型相对于基态变化较小,这与斯托克斯频移现象相符.配合物1-3的最低能吸收分别在399.07、401.68和396.15 nm,其磷光发射分别在513.00、513.78和510.38 nm,其最高占据轨道(HOMO)主要由金属Ir和配体ppy占据,而分子1和2最低空轨道(LUMO)均为ppy配体占据的π*型轨道,其跃迁属性为金属到配体和配体内部的电荷转移(MLCT/ILCT)跃迁,分子3的LUMO是由ppy和py配体占据的π*型轨道,其跃迁属性仅为金属到配体(py)的跃迁(MLCT).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共轭配体py上引入取代基团不会对配合物发光颜色产生重要影响.
    • 常桥稳; 陈祝安; 王姿奥; 姜婧; 余娟; 刘伟平; 晏彩先; 陈力
    • 摘要: 通过对2,4⁃2R⁃苯基⁃4⁃甲基喹啉主配体进行修饰,在苯基空间位阻较小的2位和4位引入供或吸电子能力的取代基(甲基,Me或甲氧基,MeO),分别合成了2种铱磷光配合物(2,4⁃2Me⁃mpq)2Ir(acac)和(2,4⁃2MeO⁃mpq)2 Ir(acac),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它们的光致发光光谱发射波长分别为610 nm和580 nm,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分别为75%和80%,HOMO/LUMO能级差分别为2.04 eV和2.19 eV。以纯红光发射的磷光配合物(2,4⁃2Me⁃mpq)_(2)Ir(acac)为客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TAPC(30 nm)/CBP∶(2,4⁃2Me⁃mpq)_(2)Ir(acac)(30 nm)∶x%/TPBi(30 nm)/Liq(2 nm)/Al的OLED器件,并优化了掺杂浓度,在10%的优化浓度下实现了高效红光OLED发光。器件的发射波长为607 nm,CIE坐标为(0.63,0.37),最大亮度为25980 cd/m^(2),电流效率为23.11 cd/A,外量子效率(EQE)高达20.28%。
    • 解肖鹏; 韩文
    • 摘要: 文章就中国和外国专利文献关于红光材料领域主配体、辅配体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认真分析了红光材料研发过程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利,尝试对主配体、辅配体之间构效关系初步解析,以期窥探结构对发光效率的影响。希望为发光领域的同仁提供启迪和帮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