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357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东方食疗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第十四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等;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潘诗云、黄绮玲、李俊达等。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3574 占比:99.98%

总计:473650篇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发文趋势图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研究学者

  • 潘诗云
  • 黄绮玲
  • 李俊达
  • 林启谋
  • 王弋
  • 董哲
  • 郑佳琳
  • 饶子亮
  • 高成生
  • 黄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林; 夏成兴; 禹路; 杨德林
    • 摘要: 后腹腔淋巴漏为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后罕见并发症。对于术后淋巴漏,目前暂无统一的治疗指南。本例中予患者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jection,PAI),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淋巴漏得以控制。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此法值得推广,特报道此例供各位同道参考。
    • 王涛; 田坤; 刘雅婷; 宋飞雪
    • 摘要: 目的观察与探讨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恶性胸腹水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B组胸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后行局部深部热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0%,发热6例(12%),胸腹痛14例(28%);B组有效率94%,发热2例(4%),胸腹痛1例(2%);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所致的胸痛、腹痛发生率高(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胸腹腔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
    • 郭曲; 毛玉荣; 林亚英; 熊畅; 董若凡; 张振宇; 庄永菊; 许希中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盆腔淋巴结切除方式联合盆腔内注射铜绿假单胞注射液对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Ⅱa期(术前)宫颈癌患者,均行经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四组观察组1(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对照组1(系统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组2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对照组2(PA-MSHA+系统盆腔淋巴清扫术)。分别比较四组术后1~7天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7天拔管率;术后4周、8周行超声或CT检查,评价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情况。结果除术后第一天外,各观察组术后第2~7天盆腔引流量明显减少,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天拔管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形成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联合盆腔内注射PA-MSHA,可明显减少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引流量,并缩短置管时间,还可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及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 郑霁月; 孙伟; 孙桢; 李伟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I)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1日)。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共计861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I可显著提高MPE治疗总有效率[RR(95%CI):1.48(1.34~1.63)];与铂类药物组相比,PAI组总有效率也显著增高[RR(95%CI):1.53(1.37~1.71)];PAI组胸痛、发热的发生率增高,而对照组及铂类药物组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更高,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I单药胸腔灌注可显著提高MPE病人的临床疗效,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胸痛和发热,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该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闫振华; 潘春玲; 任永佳
    • 摘要: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注射液联合顺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汝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18例肺癌合并MPE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顺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PA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治疗后肺癌细胞(NCI-H1395细胞、95-D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9.49%)高于对照组(44.07%)(P0.05)。结论PA注射液联合顺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肺癌合并MPE,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活力,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赖超; 倪雪莉; 黄锡英; 冯活林; 李万春
    • 摘要: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茂名市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顺铂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检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积液中的癌肿瘤标志物含量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胸腔积液中的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化蛋白片段19(CYFRA21-1)、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IA-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胸腔积液中的CEA、SCCAg、CYFRA21-1、Shl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顺铂治疗,且有助于降低患者肠胃道不良反应。
    • 檀碧波; 狄岩; 李勇; 王冬; 赵一杰
    • 摘要: 目的 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洛铂腹腔注射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浆miR-124的水平,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50例确诊胃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患者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洛铂腹腔注射,对照组单纯洛铂腹腔化疗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变化、腹水情况、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血浆miR-12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miR-124、SOD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6、TNF-α、MD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洛铂腹腔注射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能降低副反应、改善机体的应激状态,治疗中监测血浆miR-124及炎症应激指标对评价机体状态有价值.
    • 李俊达; 张俊琳; 林启谋
    •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对乳腺囊肿的治疗效果,探讨PA-MSHA在单纯性乳腺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单纯性乳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于超声引导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入PA-MSHA,B组于抽液后注入无水乙醇,C组于抽液后注入高渗糖水,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随访24个月,对3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12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113例完成随访,失访7例.术后6、12、24个月,各组间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0).A、B、C组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其中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单纯性乳腺囊肿,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俊达; 林启谋; 袁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在减少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A组(向侧颈术野喷洒3 mL PA-MSHA)和NS组(侧颈术野喷洒3 mL 0.9%氯化钠溶液),每组50例.术后每天通过侧颈引流管向PA组和NS组分别注射1 mL PA-MSHA和0.9%氯化钠溶液,当24 h总引流量≤15 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6个月内每月进行1~2次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引流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皮下积液和淋巴瘘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A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的术后体温、伤口感染和淋巴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及术后局部应用PA-MSHA可有效减少患者侧颈区引流量,促进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王龙龙; 李腾; 吉鸿利; 徐杰; 姜艳茹; 连金山
    • 摘要: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手术后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淋巴漏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甲状腺癌手术后淋巴漏治疗的5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均在手术后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实施治疗,经引流管逆向将1~2 mL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注射至创腔内,随后将引流管夹闭,并在30 min后重新开放引流管.观察全部患者治疗后引流量变化情况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 5例患者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进行治疗后,引流量有显著下降,并在治疗第4天全部成功拔除引流管.用药后全部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短时间内体温快速升高,在实施物理降温措施后2~3 h,患者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未继续出现发热症状.用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疼痛表现,其中4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1例患者出现显著疼痛,对于疼痛感较明显的1例患者,采用药物止痛后,患者疼痛程度有明显减轻.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后淋巴漏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可显著减少引流量,缩短引流管使用时间,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