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流量

引流量

引流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7119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护理学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骨伤科学术交流发展大会、第一届中国·嵩山骨科高峰论坛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骨科年会等;引流量的相关文献由1060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宗生、倪娟、冯世苗等。

引流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7119 占比:99.71%

总计:117463篇

引流量—发文趋势图

引流量

-研究学者

  • 尹宗生
  • 倪娟
  • 冯世苗
  • 吴兰
  • 周良学
  • 张寿
  • 李天艳
  • 罗东
  • 罗林丽
  • 钱建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娜; 邓雅媛; 刘洋; 查卓岑; 候小晨; 葛菲; 孙文婧; 胡曼婷; 杨德春; 陈文林
    • 摘要: 目的:探讨为接受乳腺癌整形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分层引流法(组织瓣上+组织瓣下双管引流法)进行切口引流对其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整形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为两组患者切除病灶、使用局部组织瓣修复填充缺损部位后,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分层引流法进行切口引流,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腺体瓣下单管引流法进行切口引流。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引流量、术后置管的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皮瓣坏死及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结果:1)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2)在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的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中切除组织直径≥5cm患者术后置管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中切除组织直径≥5cm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腺体瓣下单管引流法相比,为接受乳腺癌整形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分层引流法进行切口引流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术后引流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缩短其中切除组织直径较大患者术后置管的时间。
    • 张吉帅; 赵文; 马克新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医院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胸腔引流量分为A、B两组。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0.05)。结论:食管癌开胸术后患者,胸腔引流量100~250 mL/d拔除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胸腔引流量<100 mL/d,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刘海鹏; 徐伟; 陈康
    • 摘要: 目的:观察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4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手术创面采用缝扎和电凝止血,观察组采用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平铺于创面止血。对比两组患者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区疼痛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止血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或预防术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为术中止血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 赵金玲
    •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需接受胸腔闭式引流老年性胸腔积液患者病症改善效果。 方法:视 2018年 1 月~2021 年 9 月接收 98 例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老年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奇偶数法,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 结果:经对比,实验组各指标均更优异,P<0.05。结论:针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老年性胸腔积液患者,综合护理的作用明显更强。 因此,可将其作为高质量护理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进行临床推广,加速患者症状改善进程,提高症状改善效果。
    • 戴龙圣; 李琴; 吴震; 李波; 于洋
    • 摘要: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不同引流量下拔除引流管的安全性及对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外科中心一区,行非体外CABG患者18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均为3支病变,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前1d引流量多少将患者分为两组,组A为≥100m L,<200m L组,共101例,组B为<100m L组,共80例。比较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ICU治疗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其他重要相关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组A患者总住院时间[(13.22±3.315)vs.(14.50±3.515)d,P<0.05],术后住院时间[(7.21±1.409)vs.(8.11±1.714)d,P<0.01]以及引流管带管时间[(2.66±0.571)vs.(3.43±0.546)d,P<0.01]均显著少于组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术后相关重要不良事件、ICU治疗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总引流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ABG患者,当术后引流量在100~200m L间拔除引流管,可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带管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拔管后出现心包填塞、伤口感染及二次开胸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王洪干; 廖招娣; 强荧艳; 钱丽
    • 摘要: 脑室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需要进行脑脊液外引流,将脑室或腰大池内血性的或感染的脑脊液通过脑室外引流装置向人体外引流,以达到置换脑脊液和控制颅内压的目的,引流方式包括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umbar cistern drainage,LD)[1]。每日脑脊液的引流量一般不超过500 mL(正常脑脊液分泌量为400~500 mL/d),多数控制在200 mL/d左右,引流速度平均<15~20 mL/h[2-3]。
    • 林树楷; 李钢; 周奋; 王辉; 曾坚锋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腰大池外引流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血液生化、脑脊液(CSF)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170例SAH患者据腰大池外引流量分为低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79)和高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91),均由同一医师实施腰大池外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首次)和第5天(末次)收集2组SAH患者CSF,采用干化学分析法检测CSF常规和生化;同时抽取2组SAH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小板(PLT)、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氯化物(CL)、胱抑素C(CPI-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AT)、皮质醇激素(CS)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记录2组SAH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出血位置、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间。结果2组SAH患者收缩压、心率、PLT计数、血清Cre、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T在不同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引流时,2组SAH患者CSF蛋白定性、糖定性、白细胞计数、LAC、PCT、CL、CPI-C、FIB、CRP及ACTH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首次引流比较,2组SAH患者末次引流的CSF外观、蛋白定性、糖定性、白细胞计数、LAC、PCT、CL、CPI-C、FIB、CRP、AT、CS及ACTH含量等指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SAH患者腰大池外引流量可促进患者血液及CSF各项指标恢复。
    • 周绍福; 侯建金; 卢荣加; 伊鹏; 陈韶平; 龚进; 王建华; 莫教彬
    •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行腰大池引流患者的一系列临床指标,明确腰大池引流所诱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腰大池置管引流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GCS评分、引流方式、置管时间、引流量、有无脑室内积血,分析引流所诱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腰大池引流所致脑积水的发生率为16.00%.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GCS评分、引流方式的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置管时间、日均引流量、有无脑室内积血的脑积水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周、日均引流量>250 mL、存在脑室内积血均为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延长、引流量过大均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风险增加,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具体病况合理控制置管时间及日均引流量.
    • 许庆山; 蔡三英; 陈继良; 王旭; 吴锦清; 王晓露; 朱建福
    • 摘要: 目的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可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在减少围术期出血中理想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接受单侧TKA的患者,根据患者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剂量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1 g组、关节腔注射3 g组、静脉注射1 g+关节腔注射3 g组,对五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3天,静脉注射1 g+关节腔注射3 g组患者的Hb及Hct远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TKA后血容量丢失,最佳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联合关节腔注射给药.
    • 谭小青; 黄秀铨; 李韩柳; 唐晓明; 甘艳军; 凌毕益
    • 摘要: 目的:分析引流管固定装置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采用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制动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量、置管用时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引流量更多,置管、切口愈合和患者清醒用时更短,VA S评分更低(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24h和术后72h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使用引流管固定装置,有效地提高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促进切口愈合和患者清醒,降低疼痛程度与颅内压水平,该装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