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细胞分布

亚细胞分布

亚细胞分布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2108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亚细胞分布的相关文献由73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方明、仇荣亮、周小勇等。

亚细胞分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1086 占比:99.92%

总计:221260篇

亚细胞分布—发文趋势图

亚细胞分布

-研究学者

  • 于方明
  • 仇荣亮
  • 周小勇
  • 侯明
  • 刘仲齐
  • 李清飞
  • 胡鹏杰
  • 付倩
  • 刘凡光
  • 吕金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潘攀; 刘贝贝; 范成五; 吴琳
    • 摘要: 【目的】研究辣椒镉(Cd)积累特性与生理抗性和Cd亚细胞分布的关系,从生理和亚细胞水平揭示不同耐性辣椒Cd积累机制,为Cd污染产地的辣椒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初步鉴定的耐Cd能力差异较大的2个辣椒品种S16和线椒301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的方法,设置0、5、50 mg/L 3个Cd浓度梯度,对比分析2个辣椒品种在生物量、耐性指数、不同组织Cd积累量、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以及亚细胞组分Cd含量分布的差异。【结果】(1)在高浓度Cd胁迫时,线椒301的耐性指数、根茎叶Cd含量均显著(P可溶性组分>细胞器;但随Cd浓度增加,线椒301细胞壁中Cd含量占比增加、茎叶细胞器中Cd含量占比降低,而S16茎细胞器中Cd含量增加。表明S16易受到Cd胁迫的损伤,线椒301细胞壁固持Cd则有助于其缓解Cd胁迫。【结论】线椒301比S16具有更强的细胞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壁固持Cd的能力,使其对Cd有更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不宜在Cd污染严重区域种植;而S16则属于对Cd敏感的品种,易种植在清洁区域。
    • 朱秀红; 李哲静; 张记钟; 张萌; 王明昆; 茹广欣
    • 摘要: 为研究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对重金属镉的耐性机制,以泡桐毛白33号(Paulownia tomentosa×P.fortunei 33)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泡桐毛白33号对Cd的吸收累积特性、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Cd在植株各部位亚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下,泡桐毛白33号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均表现为根>叶>茎;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螯合肽(PCs)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壁和细胞液中Cd含量之和所占比例增大,根部和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片SOD活性无明显变化,根部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镉浓度高于20 mg/L时,植株POD活性和根部CAT活性显著升高,叶片CAT活性总体先升高后降低,根部和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综上表明,泡桐毛白33号通过增强根系中SOD、POD、CAT活性和叶片中POD、CAT活性以及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对镉的耐受及富集能力;根部细胞壁对Cd的滞留作用、茎叶中细胞液对Cd的区室化作用及非蛋白巯基类化合物对Cd的螯合,可能是泡桐毛白33号耐受Cd胁迫的主要原因。
    • 陈思; 阎凯; 何永美; 湛方栋; 祖艳群; 李元; 陈建军; 李博
    • 摘要: 为促进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在云南高原土壤污染地区修复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在云南怒江兰坪铅锌矿区矿渣地开展种植伴矿景天的大田试验,设置遮阴处理(光照强度降低25%),以自然光照为对照,测定植株生物量、亚细胞组分和化学形态镉(Cd)、铅(Pb)、锌(Zn)含量及全量,研究遮阴处理对伴矿景天Cd、Pb、Zn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阴处理导致伴矿景天茎、叶中Cd、Pb、Zn含量和累积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含量降幅范围为15.2%~52.1%,累积量降幅范围为17.6%~67.4%;且遮阴条件下伴矿景天Cd、Zn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显著小于未遮阴条件下生长的伴矿景天(P<0.05)。2)遮阴条件下,伴矿景天植株叶细胞壁Cd含量显著降低(P<0.05),Pb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伴矿景天茎、叶中细胞器和可溶部分Z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范围为11.8%~57.3%。3)伴矿景天茎、叶中Zn以醋酸提取态(F_(HAc))和盐酸提取态(F_(HCl))为主,Cd、Pb以氯化钠提取态(F_(NaCl))为主;且遮阴处理导致伴矿景天叶片中FHAc-Cd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去离子水提取态(F_(W))Cd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茎、叶中乙醇提取态(F_(E))Zn和F_(HAc)-Zn、F_(HCl)-Zn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遮阴导致伴矿景天的液泡区隔化和细胞壁固持作用降低,且其体内难溶的磷酸盐类惰性态重金属含量减少,最终降低伴矿景天对Cd、Zn的富集和转运能力。
    • 曾民; 陈佳; 李娥贤; 殷富有; 王玲仙; 曾黎琼; 郭蓉
    • 摘要: 通过对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中籽粒镉含量低和高株系间镉吸收及分布差异的分析,探讨渗入系低镉株系籽粒镉低积累的原因。采用大田试验,对2份低镉株系、2份高镉株系各器官中镉含量、总积累量、亚细胞镉分布及生育期各器官镉积累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株系不同器官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谷壳>籽粒。高镉株系(GJ11、GJ110)根、谷壳、籽粒Cd含量均显著高于低镉株系,高镉株系根部镉质量分数分别为24.2、22.4 mg·kg^(−1),几乎是低镉株系(GJ71、GJ91)的2倍。高镉株系(GJ11、GJ110)根与籽粒的镉含量比值分别是43.21和32.94,均低于低镉株系(GJ71、GJ91)的67.5和471。所有株系根部镉动态变化趋势一致,镉积累量均上升。然而,高镉株系与低镉株系茎和叶部镉积累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出现差异,并且在灌浆期后发生分化。所有株系分蘖期和灌浆期各器官镉含量亚细胞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细胞壁Cd含量占总量的39.47%—60.39%。研究表明,高镉株系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到籽粒的能力均高于低镉株系,低镉株系间对镉的吸收及转运同样存在差异,其中GJ91能将地上部的镉大量分配并储存在茎叶内,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
    • 周宇; 张聪慧; 翁伯琦; 陈华; 刘朋虎
    •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巴西蘑菇菌株J1(高Cd积累菌株)和J77(低Cd积累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差速离心和酶联免疫法(ELISA),研究了菌丝生长、镉亚细胞分布、细胞内镉螯合相关的小分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以及小分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代谢酶的活性,从细胞水平及酶学活性方面揭示了不同镉积累菌株对镉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外源添加镉浓度增加,2个菌株菌丝生长均受到抑制,出现大量气生菌丝,且J77气生菌丝多于J1;J1和J77菌丝中镉的分布规律均为细胞壁>细胞液>细胞器,表明细胞壁具有固持Cd^(2+)的作用;菌株J77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高于J1;J77和J1中植物螯合肽(PCs)和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相关性分析显示,镉胁迫与GSH-Px活性呈正相关关系,NPT含量与PC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巴西蘑菇菌丝体镉解毒机制包括细胞壁沉积和重金属分区,非蛋白巯基物质的合成,不同菌株对镉胁迫响应存在差异。
    • 王雨琦; 吴迪; 张秀芳; 李明堂
    • 摘要: 为探究生物炭在寒区镍和镉复合污染酸性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效果,通过溶液-土壤-植物三级筛选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生物炭对镍和镉的吸附与固定及其对小白菜吸收、富集、转运镍和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600°C)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镍和镉的吸附能力较强,不同改性条件下菌糠炭和鸡粪炭对溶液中镍和镉的饱和吸附量和解吸量差异较大,其中CaCl_(2)和KMnO_(4)改性菌糠炭对镍和镉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吸附后的镍和镉不易解吸。另外,CaCl_(2)和KMnO_(4)改性菌糠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镍的固定率分别可达72.30%和67.30%,对有效态镉的固定率分别为52.05%和51.10%,且固定的镍和镉在土壤酸化和冻融条件下不易释放。CaCl_(2)和KMnO_(4)改性菌糠炭可以使土壤和叶片中的镍和镉由高迁移性向低迁移性转化,增强细胞壁和液泡等对镍和镉的固定截留能力,从而降低小白菜对土壤中镍和镉的富集和转运,使小白菜的株高、鲜质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CaCl_(2)改性菌糠炭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综合溶液-土壤-植物三级筛选结果,CaCl_(2)改性菌糠炭在寒区镍和镉复合污染酸性土壤安全、高效和持续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黄蕊; 辛建攀; 田如男
    • 摘要: 为探究镉胁迫对大薸(Pistia stratiotes)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积累与分布特征,用不同镉浓度(0、10、25、50、75、100μmol·L^(-1))的营养液处理大薸18 d,测定植株生物量、生长形态及其体内镉含量,并分析叶片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大薸生物量、冠径、叶片数、分株数和镉富集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地下部镉含量、总镉含量、单株富集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各处理下,大薸地下部镉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当镉浓度>10μmol·L^(-1)时,大薸叶片细胞壁组分镉的占比最大(42.61%~46.91%),其次是细胞器组分(27.04%~39.72%)和可溶性组分(17.68%~26.06%)。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镉的占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细胞器组分则呈下降趋势。大薸叶片中镉主要以醋酸提取态为主(35.00%~59.06%),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16.72%~26.45%)和水提取态(7.77%~33.22%)。研究表明:大薸通过根系固持、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严重镉胁迫损伤,通过醋酸提取态贮藏降低镉毒性和移动性;10~100μmol·L^(-1)镉处理18 d后,大薸可维持较高的镉富集量和较低的生物量,在进行镉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同时避免因其快速生长而引起水体二次污染。
    • 葛高飞; 沈旭松; 陈诺; 王琴; 许阳
    • 摘要: 为研究铅胁迫下添加茶多酚和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结合差速离心法和扫描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舒茶早茶树叶片铅吸收特性及铅的亚细胞分布,并比较茶多酚和钙离子两种不同添加剂对茶树叶片铅吸收和亚细胞分布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铅胁迫显著增加茶树叶片中铅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的含量。茶多酚添加后,茶树叶片铅含量显著降低30.89%,钙含量显著增加11.10%;添加钙离子对茶树叶片铅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使钙的含量显著增加了34.57%。铅被茶树吸收后,茶树叶片表面和气孔周围褶皱度增加,铅沉积于液泡内,造成细胞器的损伤;茶多酚和钙离子的添加减轻了铅对叶片细胞的损害程度。铅在茶树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顺序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质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研究表明,茶多酚主要通过减少铅的吸收量来缓解茶树叶片的铅毒害作用,钙离子主要通过改变铅在茶树叶片细胞不同组分中的含量(增加细胞壁对铅的截留、降低细胞内铅的含量)来缓解重金属铅对茶树叶片细胞的伤害。
    • 张明辉; 时曼丽
    • 摘要: 硅(Si)和硒(Se)是缓解环境胁迫的2种有益元素,然而,关于Si-Se相互作用对镉(Cd)毒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仍知之甚少。采用盆栽土培试验,基于Cd胁迫(15 mg/kg)设置Si、Se单一或组合处理,以不施Cd、Si、Se为对照(CK),探索Si、Se对Cd胁迫下小麦生长、Cd分布及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i和Se均能有效缓解Cd毒性,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与Cd处理相比,Si、Se单一和组合施用均显著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及光合参数特性(P<0.05),降低了植株根系和地上部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抑制了Cd向上运动,导致地上部Cd浓度显著降低34.04%~69.69%。同时,Si+Se结合使用增加了根系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肽(PC)及Cd在根系细胞壁和细胞器中的分布。此外,与Cd处理相比,Si+Se结合使用降低了HMA3的相对丰度,上调了TM20、HMA2的表达水平。综上,Si和Se对Cd毒性改善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调节Cd转运基因表达,促进根细胞壁和细胞器螯合Cd以及减少Cd向地上部转移所实现。
    • 张立; 王杰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形态硒(Se)对镉(Cd)胁迫下油菜对镉累积及相关分布的影响,采用自然Cd污染土壤(4.58 mg/kg)进行盆栽试验,以不施Se为对照(CK),研究不同硒形态:硒酸钠[Se(Ⅵ)]、亚硒酸钠[Se(Ⅳ)]、硒代甲硫氨酸(SeMet)、纳米硒(SeNPs)对油菜镉累积、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的影响,为Se应用于降低植物Cd累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Se(Ⅳ)外,其他硒形态[SeNPs、Se(Ⅵ)、SeMet]皆减轻了Cd对油菜干物质及光合色素含量的不利影响。SeNPs、Se(Ⅵ)、SeMet均降低了油菜根系、地上部的Cd浓度及转移系数(TF),Se(Ⅳ)亦降低了地上部Cd浓度及TF系数,但对根系Cd浓度无明显影响;地上部、根系Se浓度中,皆以SeMet处理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与CK处理相比,Cd的亚细胞分布中,硒处理的地上部、根系的细胞壁Cd比例更低、可溶性部分比例更高;而在Cd化学形态组成中,硒处理均降低了地上部、根系中水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的Cd比例,提高了氯化钠提取态的Cd比例。综上,硒可增加Cd在细胞壁和液泡中的螯合量、降低油菜植株幼苗中Cd的活性化学形式比例以及限制根系Cd向上易位,从而减少地上部Cd积累,以施用硒代甲硫氨酸(SeMet)处理效果最佳、Se浓度最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