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叶林

针叶林

针叶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498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AM)国际会议、第四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等;针叶林的相关文献由9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开运、杨万勤、张远彬等。

针叶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 占比:4.8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498 占比:95.13%

总计:7882篇

针叶林—发文趋势图

针叶林

-研究学者

  • 王开运
  • 杨万勤
  • 张远彬
  • 尤号田
  • 王孝安
  • 胡庭兴
  • 邢艳秋
  • 鲜骏仁
  • 刘增文
  • 刘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瑾; 王雷光; 郑晨; 徐伟恒; 代沁伶
    • 摘要: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Sentinel–2影像,通过多时相影像和地形特征的不同组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的森林类型进行3个层次上的识别和分类制图。结果表明:多时相特征结合地形信息在3个层次上分类精度最高;森林和非森林类型,总体精度为98.15%,Kappa系数为0.962 4;针叶林和阔叶林,总体精度为89.74%,Kappa系数为0.792 6;8种针叶林类型,总体精度为92.87%,Kappa系数为0.918 0。地形信息有利于森林类型信息的提取,多时相的Sentinel–2数据对于大范围精确识别森林类型具有较大的潜力。
    • 潘惠敏; 张化永; 黄头生
    • 摘要: 根据中国暖温带针叶林的群系分布资料和气象站资料,在张新时对Holdridge分类系统修正的基础上,将中国暖温带划分为年均生物学温度(ABT, Annual biotemperature) 10°C~14°C,对中国针叶林178个群系进行计算。使用邬建国生态渗透模型60%占比对针叶林群系的图斑进行温度带划分,并计算群系暖温带图斑占比,研究针叶林群系在暖温带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中国暖温带针叶林群系组成丰富,共包含了47个群系,4种植被型。本文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暖温带针叶林群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 陈慧娴; 肖意; 徐健鸿; 万松泽
    • 摘要: 【目的】研究亚热带毛竹扩张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无机氮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毛竹向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扩张的典型样带,通过挖掘剖面法取0~10 cm、1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扩张样带上不同林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无机氮含量的差异。【结果】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改变土壤铵态氮垂直分布格局、降低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毛竹向针叶林扩张增加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结论】毛竹扩张常绿阔叶林通过降低中层土壤铵态氮和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从而降低总无机氮含量;毛竹扩张针叶林通过增加表层土壤铵态氮和降低中、深层硝态氮含量,进而降低总无机氮含量。
    • 翟静娟
    • 摘要: 为探究边缘效应对林区边缘地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获取山西省霍山七里峪的4个落叶阔叶林地和2个针叶林地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灌木地上部分的鲜质量和干质量,计算其干质量与鲜质量之比,并记录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边缘特征种和指示种。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林的灌木地上总生物量在林地边缘-5 m左右达到最大值26.57 kg;针叶林的灌木地上总生物量在林地边缘-5 m左右达到最大值3.58 kg。林地边缘不同区域的物种生物量不同,各物种生物量沿边缘表现为边缘±5 m区域>边缘-5 m以外区域>边缘5 m内区域。综上,研究结果对指导林区边缘地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王文杰; 王凯; 王媛媛; 温慧; 于景华; 王庆贵; 韩士杰
    • 摘要: 【目的】针叶林和阔叶林构成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森林的主体,科学区分二者林分特征和碳汇功能差异预期助力基于林型差异的精准林分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方法】本文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共调查野外1275块乔木样地(针叶林698块,阔叶林577块),详细记录植物科、属、种、乔灌草植株大小与密度、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计算优势种相对多度、多样性特征、地上碳储量,并以树种耐逆境特征与耐分解特征为基础,评价生物量碳汇功能的稳定性。【结果】(1)针叶林共有植物479种,隶属于79科228属,阔叶林共有植物546种,隶属于81科,255属。针、阔叶林乔、灌、草优势种变化明显,以乔木种类差异最大:针叶林以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更多,而阔叶林以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等多度更高。针叶林灌木以越橘和绣线菊为主,较阔叶林高1.6~2.3倍。整体来看乔木多达90%指标针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灌木为65%,草本为35%。(2)针叶林树更高更粗,较阔叶林高1.5 m、胸径粗2.4 cm,但密度较阔叶林低15%;灌木高度与盖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针叶林草本植物高度较矮、但密度更高。(3)针叶林的碳储量、耐分解稳定性显著高于阔叶林,分别高25.54%和43.24%,但环境稳定较阔叶林低8%(P<0.05)。相比阔叶林,禾本科在针叶林重要性从7.5%增加10.2%。相比而言,同期林业普查碳储量数据可能低估林分生物量碳密度35%左右。(4)与历史数据相比,针、阔叶林乔木高度均降低数米,林分密度高700~1000株/hm^(2),重要林下资源植物减少明显,保守估计森林层厚度年降低量10 cm以上,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值得警惕。(5)与邻国俄罗斯相比,我国森林珍贵的常绿松类、云杉和冷杉树种占比很低,而落叶松和杨桦占比过大,生物量碳储量与俄罗斯最低质量森林相当。【结论】本研究基于大量野外样方调查对东北森林带核心区域针、阔叶林乔灌草植物组成、个体大小与碳汇功能的差异进行了细致刻画,并与历史数据和邻国俄罗斯数据进行了比较。相关结果为东北地区的森林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建议深入开展林分树种组成变化的长期生态学意义与生态风险管控研究,加强基于林分差异的精准管理,并继续加强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 王梦思; 马红亮; 官晓辉; 高人; 尹云锋
    • 摘要: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土壤碳氮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凋落物或土壤淋溶碳氮的变化,揭示凋落物分解通过淋溶对土壤碳氮的影响及氮添加情况下这种影响的变化,进而探究凋落物分解与土壤碳氮的关系。[方法]以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土壤和凋落物为对象,设置6种处理:凋落物、土壤、凋落物+土壤、凋落物+氮、土壤+氮和凋落物+土壤+氮,每个处理3重复。氮添加量(NH_(4)^(+)-N/土壤)为120 mg·kg^(−1),针、阔叶林凋落物添加量分别为12.1、19.7 g·kg^(−1),凋落物放置在土壤或石英石表面,土壤湿度控制在60%饱和持水量,于25°C暗培养箱中,采用氮淋溶模拟氮沉降的方法,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培养期间,氮溶液分5次不等氮量淋溶,每次110 mL溶液(按照淋溶次数分配依次为80、10、10、10、10 mg NH_(4)^(+)-N),收集淋溶液,测定其溶解性有机碳(DOC)、氮(DON)和无机氮。[结果]凋落物淋溶液有较低的无机氮和DON,较高的DOC;凋落物添加分别降低针阔叶土壤淋溶液中NO_(3)^(−)-N 22.6%和29.9%、提高针叶林土壤淋溶液中DOC 181.4%,但是降低阔叶林土壤淋溶液中DON 39.2%和阔叶林土壤MBN 53.2%。氮添加后,凋落物对添加氮的截留较少,且阔叶林凋落物截留高于针叶林;凋落物通过淋溶输入土壤的DOC减少,而DON增加。氮添加增加土壤可淋溶的无机氮量和针叶林土壤淋溶液DON,但凋落物降低土壤氮淋溶的作用在氮添加情况下没有减弱。[结论]凋落物具有减缓土壤NO3−-N输出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氮添加可通过改变针阔叶林凋落物DOC和DON的输出影响土壤氮变化。
    • 侯悦明
    • 摘要: 云南的野生菌约占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因此被誉为“真菌王国”野生菌一般生长在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夏秋季雨后天晴,你们便可以去寻觅这些“小精灵”的身影。野生菌种类多它们有着各具特色的外表。有的虽不能食用,但有着独特的美,让人们忍不住驻足欣赏。
    • 杨承栋
    • 摘要: 【目的】揭示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所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和林木生长量下降的状况及其作用机制,阐明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经营技术途径。【方法】依据多年来研究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土壤质量退化的状况与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的实践,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深入研究国内外单树种纯林经营、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及其防治措施的进展。通过对比的方法,即比较单树种纯林与相似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变化的差异,揭示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机制,阐明混交林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的机制及其技术途径。【结果】相似立地条件下,单树种纯林、特别是单树种针叶纯林经营和连作经营,与不同林分类型的混交林比较,其凋落物量下降,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有效磷含量下降、交换性阳离子含量下降、pH值下降、土壤生物化学活性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林木生长量下降。研究也阐明了发展我国主要造林树种混交林可选择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混交模式,指出了改造现有的单树种纯林、特别是长势差的单树种针叶人工林,使之成为不同林分类型有群落结构的混交林的经营技术途径。【结论】发展有群落结构混交林是维护、恢复和提高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
    • 孙宝成; 蔡兵
    • 摘要: 木兰林场林业有害生物主要为针叶林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种类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松毛虫,到九十年代落叶松尺蛾、舞毒蛾、落叶松腮扁叶蜂,油松叶小卷蛾,再到近年地上地下害鼠、松针卷叶蛾、红脂大小蠹、云杉侧扁锉叶蜂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期间发生种类不断增多,有些种类突发一段时期悄然消失,有些种类呈周期性发生,有些种类一直在发生。不同时期发生种类不同,每个种类发生特点不同。调查分析不同时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于做好今后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发生趋势测报及科学防控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 摘要: 3月21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总统普京(右)和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针叶林里度假。两人穿着同款羊皮猎装的影像资料曝光后,这款猎装随即受到俄民众追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