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融信托业

金融信托业

金融信托业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18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专利文献13664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北方经贸、福建金融等; 金融信托业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波、段安仁、何志成等。

金融信托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1.22%

专利文献>

论文:13664 占比:98.78%

总计:13833篇

金融信托业—发文趋势图

金融信托业

-研究学者

  • 刘瑞波
  • 段安仁
  • 何志成
  • 傅磊
  • 周树立
  • 夏蜀
  • 宾有富
  • 张旭
  • 张玉喜
  • 李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星宇
    • 摘要: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下,我国信托业实质上已经形成了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等领域的经营主体都可以借助各种形式涉足信托业务,出现了类信托资产管理业务属性不明,同性质信托业务多头监管,信托业监管规则不一,监管套利难以遏制的监管困境.应对困境,要从法律层面确认类信托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托属性;建立金融监管委员会作为信托业监管主体;将符合信托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金融信托业监管范畴,在坚持合理适度与市场化监管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监管.
    • 张一博
    • 摘要: 信托业在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金融支柱的同时,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难以预计的风险.随着信托业第六次整顿的结束,大量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身,发行了大量的信托产品,随着信托产品兑付高峰期的来临以及国际经济本身的不稳定,信托业风险将会大量涌现.本文从信托业应该承担何种风险以及缓冲机制理论的研究出发,借鉴其他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治机制,探讨了信托业风险缓冲机制应归于何处.
    • 段振茂
    • 摘要: 信托业虽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托业仍在逐步扩张,并成为我国的第四大金融支柱.自从第六次信托业整顿结束后,许多信托公司开始逐步转回,希望通过发行信托产品来回归信托本身.信托风险与日俱增,这不仅是由于现今处于信托产品兑付高峰期,还有国际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他金融领域的防范风险机制来探讨如何建立更好的信托业缓冲机制.
    • 张一博1
    • 摘要: 信托业在逐渐成为我国第四大金融支柱的同时,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难以预计的风险。随着信托业第六次整顿的结束,大量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身,发行了大量的信托产品,随着信托产品兑付高峰期的来临以及国际经济本身的不稳定,信托业风险将会大量涌现。本文从信托业应该承担何种风险以及缓冲机制理论的研究出发,借鉴其他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治机制,探讨了信托业风险缓冲机制应归于何处。
    • 苑改霞
    • 摘要: 以1979年”中信”成立为标志,中国的金融信托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步履,已走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不同于其他金融行业,对于中国信托业,社会评价是复杂的。褒之者认为,信托法律关系和信托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存在,在世界范围内源远流长,信托的理念是在社会大分工日趋细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芯片。近年来,全国的信托公司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向社会和各类投资者提供自己的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在财产转移和资产管理两大领域为受益人实现了意志自由与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
    • 黄志斌
    • 摘要: 尽管金融信托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配套不健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信用不足,行业监管不到位,专业人才匮乏。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环境建设,同时信托业自身也应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积累核心竞争力。
    • 卫荣华
    •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金融信托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推动信托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信托业发展环境的建设,同时在微观层面,信托公司应注重完善经营管理,创新信托产品和营销渠道,积累人才优势,从而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 王琳
    • 摘要: 信托,从字面上讲是指在信任基础上的委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金融信托业的宗旨,也是信托业区别于其它行业的重要标志。我国于200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信托法》中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信托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其优向发展的初浅建议。
    • 张如石; 张晓曦; 张帅
    • 摘要: 本文从设立信托业风险缓冲基金、构建信托产品流通市场、增强信托公司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尝试信托保险制度、加强信托产品的功能和制度创新与提高信托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风险缓冲、预警、控制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以及搞好信托业风险管理文化塑造等方面,研究探讨了风险缓冲机制在信托业的实现形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