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77885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中国血液净化、传染病信息、肝脏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全国人工肝专家论坛等;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由680位作者贡献,包括潘红英、闵峰、娄国强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7885 占比:99.57%

总计:78218篇

重型病毒性肝炎—发文趋势图

重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学者

  • 潘红英
  • 闵峰
  • 娄国强
  • 宋闽宁
  • 朱建芸
  • 李梦东
  • 李骥
  • 柯邵鹏
  • 苏智军
  • 许家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若章; 劳惠芬
    • 摘要: 目的:探究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发生医院感染组(88例)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组(87例)。比较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检出构成比,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0株(39.68%);铜绿假单胞菌35株(27.78%);大肠埃希菌34株(26.98%);肺炎克雷伯菌7株(5.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组中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均属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相应治疗方案,并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改善患者预后。
    • 赵巧利; 莫玉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38例(38.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30 d、侵入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血浆置换、使用抗菌药物、血白细胞减少是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医院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临床须根据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促进病情恢复.
    • 朱晓玲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6年1月—2017年4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肝病中心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25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7年5月—2018年9月,针对此类对象组建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治疗小组,接收患者2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改进策略,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人工肝支持小组可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住院满意度.
    • 王卫华
    • 摘要: 目的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和真菌耐药性进行探究.方法 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肝病病区住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情况和感染类型以及真菌耐药性进行探究.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肝病病区共收治了5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36例并发深部真菌感染,其中27例为呼吸系统感染,7例为消化系统感染,其余患者感染类型多样且无典型的集中分布特征;36例患者共提取分离真菌32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为最主要的真菌感染源,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次要真菌感染源;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度最高可达100%,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在5%-12%左右,未见显著的耐药性.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因人而异,临床中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使用敏感抗菌素进行治疗,从而确保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命质量.
    • 魏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62例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1,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负面心理刺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 刘晓晓
    • 摘要: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菌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各有患者25例.A组行常规护肝治疗,B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预防性抗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SBP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存活率.结果:B组患者的SBP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存活率分别为24.00%、(55.15±22.35)天和60.00%,显著优于A组患者的44.00%、(70.25±25.25)天和40.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预防性抗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SBP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 王水丽; 林沼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中收集到的病人,共计选取10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被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重型病毒性肝炎,观察组患者为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早对患者开展治疗干预,应用科学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不断提升治疗效果,造福广大患者.
    • 胡飘萍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血浆置换(PE)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RAS)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其对治疗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且行人工肝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E组47例(行人工肝治疗70例次)和MARS组40例(行人工肝治疗47例次),每组按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观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人工肝前后各检测指标[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电解质K+、Na+、Cl-、Ca2+].结果1)PE和MARS均能有效降低ALT、TBIL、DBIL、Cr和Hb、PLT、RBC;PE对降低胆红素浓度的能力高于MARS,而清除Cr不如MARS.2)人工肝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3.00%,PE的不良反应率高于MARS(61.43%比40.43%,P<0.05);PE组低血钙反应最多,而MARS组的低血压反应最多(P<0.05).3)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治疗类型(PE或MARS)、治疗前患者Ca2+浓度以及RBC有关(P<0.05);不良反应对治疗前后TBIL、DBIL、Cr、K+、WBC值的变化有影响(P<0.05).结论 人工肝过程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对治疗前后 TBIL、DBIL、Cr、K+ 、WBC 值的变化有影响.
    • 孙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的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274.3±130.2)μmol/L,ALB为(30.2±18.1)g/L,ALT为(262.7±89.5)U/L,PTA为(46.52±11.03)%;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275.1±143.0)μmol/L,ALB为(30.2±18.5)g/L,ALT为(263.2±89.3)U/L,PTA为(45.52±11.03)%;两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为(78.2±48.2)μmol/L,ALB为(38.2±16.2)g/L,ALT为(32.1±36.5)U/L,PTA为(70.35±10.92)%;对照组患者的TBIL为(98.1±49.2)μmol/L,ALB为(31.8±15.1)g/L,ALT为(46.1±32.4)U/L,PTA为(65.92±10.3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相关症状好转明显,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