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4909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安徽林业科技、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3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河南省林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造林密度的相关文献由124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楠、杨章旗、杨锦昌等。

造林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7 占比:1.3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4909 占比:98.61%

总计:45540篇

造林密度—发文趋势图

造林密度

-研究学者

  • 孙楠
  • 杨章旗
  • 杨锦昌
  • 尹光天
  • 康向阳
  • 李新利
  • 陈少雄
  • 丁贵杰
  • 刘春鹏
  • 周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宝林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油松枝条发育的影响,以油松营造林作为试验林区,调查了28年生油松林木树高、茎粗、郁闭度、枝条数量、枝长、基径以及分枝角。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油松平均胸径、枝条数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枯枝率逐渐升高,基径、枝长、分枝角均逐渐减小。综上,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油松枝条发育,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培育目的调整造林密度,达到培育目标材种及提高木材质量的目的。
    • 郭芳
    • 摘要: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密度是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文章对造林密度的内涵和作用展开分析,从林木生长、林木质量及生态能力3个方面阐述了造林密度的影响,就当前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科学控制造林密度的措施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林木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 张春青
    • 摘要: 通过对福建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进行不同造林密度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的增大,枫香林的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呈现出递增趋势;但除了树高在最小与最大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胸径、冠幅、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在尿素不同量(100 g、300 g、500 g)与过磷酸钙不同量(100 g、200 g、300 g)施肥梯度范围内,生长量差异明显,为枫香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 代林利; 周丽丽; 伍丽华; 刘丽; 黄樱; 彭婷婷; 邱静雯; 何宗明; 曹光球
    • 摘要: 以不同林分密度(1800、3000、4500株/hm^(2))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131.54、161.42、172.69 t/hm^(2),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乔木层>林下地被物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53.11%—67.37%),其次是树干、树根、树皮(25.89%—35.74%),高密度杉木林分有利于树干、树皮、树根碳密度分配比例的增加。2)乔木层,树干、树皮、宿留枯枝及宿留枯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鲜枝及鲜叶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具显著差异(P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根头和粗根占比最大(57.38%—70.84%)。4)林下植被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不断降低,而林下凋落物碳密度随林分密度增大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具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适当增加林分密度有利于提高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
    • 杨月吉; 杨新烟
    • 摘要: 在我们人工培育杉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的因素不仅仅只有土壤、光照、养分等问题,其中造林密度问题也是尤为重要的因素。造林密度的高低是在培育杉木时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他是影响光照率、生长率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简单地概括了现在杉木的种植现状,阐述了杉木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运用目前杉木的种植背景,将某片杉木林作为实验区,依据实验的方法,探究出造林密度对杉木种植的影响,通过最终的实验结果,总结出杉木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探究和讨论如何能够培育出优质的杉木,以便促进林区杉木种植业的发展。
    • 鲍正宗; 张锋; 王光华
    • 摘要: 杨树属于速生乡土树种,为促进杨树林的速生丰产,需要落实科学的培育计划,达到适宜的速生杨树苗造林密度。重点分析速生杨树苗造林密度和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速生丰宁杨树提供技术参考。
    • 娄清; 谌红辉; 丁贵杰; 安宁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造林初植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的长期影响,以广西凭祥伏波实验场31 a生马尾松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造林密度(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林下植物96种,隶属52科90属,灌木层物种种类多于草本层,不同密度下灌木、草本层中的优势种植物变化不显著。(2)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随造林密度增大逐渐降低,各指数以A密度下最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酶活性在A密度最大外,其余各项土壤养分指标均是B密度最大;土壤全钾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在3333株/hm^(2)及以下更有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土壤肥力长期维持,可为合理造林密度确定及马尾松人工林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 鲜李虹; 刘勇; 常笑超; 王凯; 宋协海; 王洋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在造林4年后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配置是否对毛白杨根系分布存在影响,为毛白杨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的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在水平方向30、60、90、120、150 cm处,垂直方向20、40、60、80 cm处依次取样,每株共取得20个根系样品,共选取18株标准木,获得360个样品。对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造林初期密度对树木的树高存在显著影响,胸径影响不显著。2)不同造林密度会对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为2 m×3 m的细根生物量、细根根重密度均显著高于3 m×4 m密度配置;而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则以3 m×4 m密度配置下更优。3)水平方向上,2 m×3 m密度条件下,距树干水平距离0~30 cm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距离,且0~30 cm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3 m×4 m。2 m×3 m密度下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以120~150 cm处最大,而3 m×4 m密度下比根长各水平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4)垂直方向上,两种密度下生物量、根重密度均呈现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以0~20 cm深度处最大。5)3 m×4 m密度下根长密度表层显著高于其余深度土层,而2 m×3 m密度下60~80 cm根长密度分配比例(27.30%)接近0~20 cm处(27.25%),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细根分配比例。2 m×3 m较高密度40~80 cm根长密度占整株的53.64%,高于3 m×4 m较低密度40~80 cm的45.62%。【结论】不同密度配置显著影响毛白杨细根的空间分布,2 m×3 m较高密度配置会导致毛白杨根长密度分配比例下沉,即密度带来的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细根的向下伸长,吸收更深层次的土壤资源。
    • 曹艳云; 郝海坤; 黄志玲; 何琴飞; 彭玉华; 蒙芳; 吴秉堃; 陆国导
    • 摘要: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500、2222和1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 梁美菊; 李振东
    • 摘要: 通过进行6种造林密度不同抚育模式实验,观察了不同时期生长量的变化模式。结果表明:6年后,单位面积蓄积量的顺序依次为株行距2.0 m×2.0 m>株行距2.0 m×1.5 m>株行距1.5 m×1.5 m>株行距2.5 m×2.0 m>株行距3.0 m×2.5 m>株行距3.0 m×3.0 m。单株材积顺序依次为株行距3.0 m×3.0 m>株行距3.0 m×2.5 m>株行距2.0 m×2.0 m>株行距2.5 m×2.0 m>株行距2.0 m×1.5 m>株行距1.5 m×1.5 m。不同密度的造林处理,只采取第一年抚育和采取3次抚育相比,3年抚育,对于枫香的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2年最为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