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续性倒塌

连续性倒塌

连续性倒塌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7270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建材世界、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等;连续性倒塌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以一、李国强、王伟等。

连续性倒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2708 占比:99.97%

总计:572855篇

连续性倒塌—发文趋势图

连续性倒塌

-研究学者

  • 陈以一
  • 李国强
  • 王伟
  • 赵宪忠
  • 闫伸
  • 乔惠云
  • 李玲
  • 田黎敏
  • 陈素文
  • 魏建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敏
    • 摘要: 为抵抗叉车撞击等意外荷载引起货架结构的连续性倒塌,通过弹性分析,对组装式钢货架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型货架体系。选取12层4跨高层单元货架结构进行了拟撞击的Pushover有限元模拟,确定货架柱抗撞击力的影响因素和结构塑性发展机制;并同时实施竖向的Pushdown分析,确定了不同柱位的破坏模式。
    • 贾益纲; 詹鸣晨; 吴光宇; 敖居明; 王惠宾
    • 摘要: 为深入考察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先对一2层带板框架静力坍塌试验进行仿真模拟,校核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模拟分析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空间4层框架底层有无楼板的情况,分析了结构在底层为独立梁格状态和肋梁楼盖状态下倒塌过程中的破坏形态与钢筋应力变化,得出肋梁楼盖结构中贯通梁因梁板协同效应并未像在独立梁格中触发“悬链线”机制;通过改变该空间框架底层板厚的情况,分析了不同板厚模型连续倒塌过程中不同的破坏形态与抗力表现,发现各模型贯通梁格区楼板均以失效柱为中心呈“花瓣形”薄膜受拉状态,随板厚增加薄膜受拉区逐渐回拢,应力等值线渐变稀疏,结构承载力相应提高。
    • 乔惠云; 郭壮壮; 陈誉; 张明锋; 丘华生; 王征
    • 摘要: 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都可能造成结构连续倒塌,抗连续倒塌研究经常抛开引起倒塌破坏的原因,直接拆除关键柱,研究剩余结构的抗倒塌性能。该研究以平面框架受撞击荷载为例分析具体灾害对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撞击力简化模型,分析结构体系对撞击力的激励反应,并将撞击拆柱法模拟结果与传统直接拆柱法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结构破坏模式与动力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不同质量、速度、能量的撞击块对框架结构撞击后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撞击拆柱法使节点应力分布复杂,引起相邻节点和构件损伤,使关键柱失效后剩余结构的受力方式和破坏模式发生变化,而传统直接拆柱法低估了剩余结构的动力响应;另外,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撞击能量密切相关,特别受撞击速度影响最大。
    • 林恩
    • 摘要: 钢框架结构角柱失效后,变形主要集中在失效跨,相邻跨可以被当作失效跨的边界条件。分别对结构角柱失效以及对边跨子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提出理论计算公式,探究梁与楼板失效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角柱失效后的剩余结构缺乏足够的轴向约束,只能依靠梁机制抵抗不平衡荷载。横梁只在小变形时,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在大变形时,横梁对纵梁产生横向作用力,影响纵梁发挥悬链线效应,降低结构承载能力。
    • 乔惠云; 罗才松; 马永超; 陈誉
    • 摘要: 局部构件失效导致钢框架结构的传力路径发生变化,除了影响正上方结构的受力性能,还可能使下层结构受到局部块体掉落冲击影响.下层结构能够抵抗撞击荷载,是框架结构抵抗连续倒塌的重要研究内容.下层框架梁碰撞的动力特性对研究其抗倒塌能力至关重要,其中最大位移和撞击力变化是关键的动力特性.考虑完全塑性撞击和完全刚性撞击两种极端情况,依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并结合框架梁的变形能函数,确定梁在块体撞击后最大位移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采用已有落锤撞击试验验证最大位移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当坠块速度较小时,碰撞接近于完全刚性撞击;当坠块速度较大时,碰撞接近于完全塑性撞击;当坠块撞击点接近于跨中时,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接近;当坠块撞击点位于约束端时,完全刚性理论计算值比模拟值偏大.
    • 王景玄; 杨永; 沈亚军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填充墙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抗连续倒塌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基于ABAQUS/Explicit分析方法,以中柱失效工况为例,建立了全填充墙作用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数值模型,合理选取了钢材、混凝土、填充墙砌体等材料本构模型和不同构件之间的约束模型,根据实际工况,结合组合梁构件端部水平拉结作用,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填充墙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失效柱柱顶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和填充墙局部破坏特征,并与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填充墙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倒塌承载力和破坏机理的影响.结果 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抗连续倒塌全过程受力阶段包括梁机制阶段、悬链线机制阶段和破坏阶段;填充墙能够显著提高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在梁机制阶段承载力影响更加明显,填充墙的受力主要通过沿对角方向产生斜压杆支撑作用形成.因此,建议该类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中不可忽略填充墙的作用.
    • 崔双双; 魏中飞; 乔泽惠; 林涛; 陈伟宏
    • 摘要: 为了充分反映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文中基于能量原理,将结构倒塌时消耗能量与屈服时消耗能量之比定义为考虑悬链线效应的结构鲁棒性指标。首先进行一榀1/2缩尺的RC平面框架的连续倒塌试验,得到了具有双峰值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基于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与校准。进一步建立了18个RC平面框架结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中柱失效、边柱失效及不同梁底部纵向钢筋配筋率、顶部纵向钢筋配筋率等对考虑悬链线效应的结构鲁棒性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边柱失效的结构无法发挥悬链线效应,鲁棒性较差;而中柱失效后的结构,由于其存在悬链线效应,结构表现出了更好的鲁棒性。结构鲁棒性系数随着梁底部钢筋配筋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梁上部钢筋配筋率的增加而提高,梁上部钢筋配筋率显著影响结构的鲁棒性。本文提出的基于能量的考虑悬链线效应的结构鲁棒性计算方法,为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 郭艳坤; 夏益兵; 马跃强
    • 摘要: 为了研究核心筒悬挂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运用MIDAS Gen软件对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E8单元E17-4商业办公楼项目进行了连续倒塌分析研究,从结构模型中移除选定的关键受力构件,模拟结构施工过程中构件因偶然荷载的瞬间失效,通过计算结构在构件拆除后剩余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研究悬挂钢结构的倒塌机制并对其进行连续倒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核心筒悬挂钢结构具有一定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当失效1根关键构件时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当同时失效2根关键构件时结构接近倒塌风险,建议采取额外的设计加强措施。
    • 柳献; 孙齐昊
    • 摘要: 为解决对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力学原理和破坏特征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单个案例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3种方法对盾构隧道在出现连续性倒塌时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国内外5起重大盾构隧道倒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结构破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非比例性和连续性特征,具有连续性倒塌的本质.通过多起典型倒塌事故案例的事故树分析表明:盾构隧道连续性倒塌往往是位于特定地层条件下的衬砌结构发生渗漏水的结果.最后,通过事件树分析法,将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过程分为四级事件,对隧道结构倒塌过程中水土流失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讨论.
    • 柳献; 孙齐昊
    • 摘要: 为解决对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力学原理和破坏特征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单个案例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3种方法对盾构隧道在出现连续性倒塌时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国内外5起重大盾构隧道倒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结构破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非比例性和连续性特征,具有连续性倒塌的本质。通过多起典型倒塌事故案例的事故树分析表明:盾构隧道连续性倒塌往往是位于特定地层条件下的衬砌结构发生渗漏水的结果。最后,通过事件树分析法,将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过程分为四级事件,对隧道结构倒塌过程中水土流失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讨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