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拱结构

拱结构

拱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52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765925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技资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与环境优化技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讨论会等;拱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63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彦林、傅立新、易震宇等。

拱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65925 占比:99.99%

总计:1766083篇

拱结构—发文趋势图

拱结构

-研究学者

  • 郭彦林
  • 傅立新
  • 易震宇
  • 潘建平
  • 王明明
  • 蒋正华
  • 薛翊国
  • 侯守江
  • 刘磊
  • 周庆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中阳
    • 摘要: 文章针对1/6矢跨比圆弧拱在基础竖向简谐加速度激励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展开了试验研究,发现基础竖向激励频率大约为拱的自振频率的2倍时,拱发生激烈的面外发散振动,最终导致面外参数动力失稳。通过基础周期激振下拱面外动力失稳试验,以及TIPA激振器模拟基础激励,利用NDI动态采集仪测定结构动态响应探明了拱面外动力失稳特征及失稳模态,揭示了拱发生动力失稳的变化规律与机理,即拱发生面外振动的最大振幅与加速度大小正相关,随着加速度增大,不稳定域稳带宽也随之增大。
    • 王延臣; 高振旭
    • 摘要: 钢木组合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受力性能和较优经济效果的新型组合结构形式。本文以某工程为例,考虑支座非均匀变形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选取的代表榀钢木组合拱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匀支座变形及支座相对变形方向对钢木组合拱的受力性能有较大影响,对钢和木构件受力性能影响有所差异;下端支座附近钢构件上翼缘应力最大值为176.2MPa,各工况下钢木连接区域均有一定的应力集中现象;当支座变形Δ=-20mm时,胶合木应力达到最大值,其值约为弹性应力的1/5;各工况下钢木组合拱均处于弹性受力范围内,满足受力要求,且具有较大的设计安全性。
    • 黄永强; 周建龙; 张洛; 罗遥; 汪大绥; 傅晋申; 杨成栋; 陈颖智
    • 摘要: 南京江北A1地块超高层项目的建筑高度为499.8m,采用带伸臂桁架加强层的巨型拱支框架-核心筒结构。与已建成的超高层结构不同,本项目采用拱结构替代普通的环形桁架,实现了结构高效和建筑美观的融合。根据不同分区的结构布置和荷载,结合理论推导的合理拱轴线,以拱弯矩最小为设计原则确定了各分区的最优拱形。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实现拱结构推力的自平衡,降低巨柱的次弯矩。对比了K形和X形伸臂桁架的结构效率,确定了最优的伸臂桁架布置。根据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对加强层处核心筒墙体采取针对性加强措施。对在核心筒内采用C80高强混凝土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供类似超高层项目参考。
    • 郝杰
    • 摘要: 拱结构主要以桥梁的形式出现在交通工程中,在水工结构作为底部基础较为少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水工结构进行除险加固,本文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三屯河水库溢洪道泄槽底部拱基础进行结构分析和配筋复核。计算结果表明:拱结构运行期在自重及新建泄槽水重作用下,拱顶最大竖向位移0.75mm,主拱最大拉应力为0.41MPa,腹拱最大拉应力为0.97MPa,均未超过C20混凝土抗拉强度,结构自身稳定,配筋满足规范要求,为下一步除险加固设计工作提供了指导意见。
    • 高岩渊; 刘华; 汪锋; 张剑; 王京杭
    • 摘要: 以某拱结构为对象,设计了偏心加载的静载试验方案,通过测量拱结构在静载作用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变及结构变形,从而确定拱结构实际工作状态,其为检验拱结构性能及工作状态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对某拱结构引桥的跨中截面正弯矩偏心加载,分析了偏心加载作用下跨中截面测点的应变及变形、残余应变和残余变形等。通过荷载试验分析可知,拱结构拱顶截面测点的应变和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加基本成比例变化,主要测点残余应变和残余变形均较小,相对残余应变率和相对残余变形率基本小于20%,表明拱结构在偏心加载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 龙杰烨; 王柏生
    • 摘要: 为填补目前木拱廊桥在结构简化设计方法上的空缺。文中基于其结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简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结构内力计算方法。通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发现,该简化模型及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牛头处接触压力、苗杆弯矩、苗杆轴力,相比于有限元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效率更高,该方法为木拱廊桥主拱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 郑立钢; 常龙飞; 江华; 江玉生
    • 摘要: 为研究顶拱矢跨比的改变对车站钢管柱受力安全及地表变形的影响,以北京地铁17号线香河园站为背景,建立拱结构力学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拱结构在拱脚处的内力随矢跨比的变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及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不同顶拱矢跨比下钢管柱受力特征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顶拱矢跨比条件下,钢管柱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中板位置附近;2)随着顶拱矢跨比的增大,钢管柱的轴力和地表沉降最大值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3)PBA车站在二次衬砌扣拱施工阶段钢管柱轴力涨幅最大,此阶段完成时钢管柱轴力占车站完工轴力的75%以上;4)车站主体结构施作完成后,地表最大沉降在车站中线上方,沉降槽曲线以车站中线左右对称分布,与小导洞的对称形式相同,且顶拱矢跨比较小的车站,因施工引起的不均匀沉降较小,有利于控制地表变形。
    • 杨勇
    • 摘要: 相比箱型框架结构地铁车站,无柱大跨拱形车站更为美观大方、空间开阔,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分析了装配式车站的应用现状,提出"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的施工工艺,重点分析了"预制+现浇"叠合拱壳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流程,并介绍了该工艺在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吴中路站施工中的应用.该工艺是富水软土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的创新尝试.
    • 任鑫; 罗钰茗; 张相玉; 邓洪永; 张毅; 周一一; 谢亿民
    • 摘要: 拱结构具有能将结构受到的竖向荷载或面外力转化为轴力的力学特性,本文主要对比不同拱结构的拱宽变化,探究由负泊松比胞元构成的拱结构受力时是否具有负泊松比效应.建立具有周期性胞元的拱结构,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控制拱的矢跨比和宽度不变,对实心均质拱结构、网格型拱结构、内凹六边形拱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形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多胞结构的拱与均质的拱在同种受力状态下,均质拱的整体宽度变化具有整体一致性(整体增大或减小);而对于采用周期性多胞结构的拱结构,在其跨中区域与靠近拱底区域拱宽变化并不一致,采用网格型胞元(正泊松比)与内凹六边形胞元(负泊松比)构成的拱结构在相同部位的拱宽具有相反的形变.
    • 陈培超; 张靖
    • 摘要: 拱结构由于可以有效的分担竖向荷载,自古以来在工程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第九届河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赛题便是以拱结构为选题背景,利用竹皮纸作出拱结构来承担荷载.计算书的设计与制作是大赛中本科组与专科组之间区别.文章旨在以结构设计大赛赛题为依据,以PKPM软件和结构力学求解器为工具,讲解结构设计计算书的写作方法和结构分析过程.为此类竞赛计算写作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