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疲劳

运动疲劳

运动疲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7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特种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7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21529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疗仪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可穿戴技术与产业”论坛等;运动疲劳的相关文献由1324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德才、刘晓莉、侯莉娟等。

运动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7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1529 占比:99.46%

总计:122185篇

运动疲劳—发文趋势图

运动疲劳

-研究学者

  • 乔德才
  • 刘晓莉
  • 侯莉娟
  • 殷劲
  • 吴立红
  • 杨则宜
  • 池爱平
  • 焦颖
  • 白厚增
  • 顾一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笛笛; 李艳梅
    • 摘要: 为了探究远红外面料运动裤对运动疲劳的影响,分别选择1条普通运动裤和3条不同远红外面料运动裤,在受试者穿着时测试其肌电信号,分析肌电信号的二维核密度分布判定运动肌肉的状态等级,使用方差分析和样本T检验分析4条运动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远红外面料运动裤具有缓解运动疲劳的作用,其作用效果排序依次为远红外锦纶运动裤>远红外涤纶运动裤>远红外腈纶运动裤>普通运动裤;面料成分对肌肉状态等级值有显著影响,运动肌肉对肌肉状态等级值无显著影响;不含远红外面料运动裤与含远红外面料运动裤对缓解运动疲劳存在显著差异;远红外锦纶运动裤与远红外腈纶运动裤对缓解运动疲劳存在显著差异。
    • 高晨; 王菀; 李玉荣; 裴文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机体对运动疲劳的适应性与大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s)表达变化的关联性。方法 4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疲劳1~6组。疲劳1~6组大鼠分别进行跑台负荷力竭运动1、3、5、7、9、14 d,建立运动疲劳模型。首先记录各疲劳组大鼠达到力竭状态的平均时间,确定大鼠运动疲劳的变化趋势。随后利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运动区皮层MCT1、MCT2和MCT4的表达变化。结果运动5 d后疲劳3组大鼠运动力竭时间达到最短[(67.00±7.07) min],运动9 d后恢复至(89.17±9.45) 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大鼠运动能力基本维持恒定。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提示,对照组大鼠运动区皮层MCT1、MCT2及MCT4均少量表达;运动5 d后,疲劳3组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74.2%(P<0.05);运动7 d后,疲劳4组MCT1和MCT2表达相比对照组升高89.5%和92.0%(P<0.05);此后鼠脑MCT1、MCT2及MCT4维持高表达状态。免疫荧光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脑皮层MCTs表达增加所代表的脑乳酸代谢调控与机体对运动疲劳产生的适应性相关联,可能是运动疲劳医学干预的靶点。
    • 陶晨
    • 摘要: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在运动之后都会出现身体疲劳的情况,而人们也在积极的研究如何才能消除身体疲劳。体育训练中,进行科学、系统的恢复性训练,是保持良好体质与心理状态的关键,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学者们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总结出多种身体放松的方法,采取合理的缓解身体疲劳的方式,以更好地提高运动兴趣,也会选择最佳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和训练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 马婧; 陈慧敏; 张凌韬; 刘晓莉; 乔德才
    • 摘要: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运动疲劳后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的突触可塑性受损。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系统和多巴胺(dopamine,DA)能系统的双重调控,因此旨在进一步围绕Glu能系统和DA能系统揭示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通路突触可塑性受损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F)。利用电动跑台,使小鼠进行连续7天的力竭跑台运动,创建运动疲劳的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小鼠纹状体脑区Glu和DA的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膜蛋白中AMPA受体、代谢型谷氨酸1型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mGluR1)、多巴胺1型受体(dopamine 1 receptor,D1R)和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2 receptor,D2R)的表达含量。结果:1)与Control小鼠相比,EF小鼠纹状体Glu的浓度升高(P0.05);3)EF小鼠纹状体mGluR1的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1);4)EF小鼠纹状体DA的浓度降低(P<0.01);5)EF小鼠纹状体D1R和D2R的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小鼠运动疲劳后纹状体Glu的浓度升高,mGluR1的表达下调;DA的浓度降低,D1R和D2R的表达下调。纹状体Glu能系统和DA能系统的双重异常可能是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的分子机制之一。
    • 龚云; 刘晓莉; 乔德才
    • 摘要: 为了探讨运动疲劳引起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变化及其细胞骨架机制,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n=10)和实验组(PG,n=10).PG组大鼠以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疲劳模型,实验末检测体重和血糖,制备纹状体高尔基染色切片,数码光学显微镜观察树突棘的形态并拍照,Image J软件测量其密度、数量及类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纹状体神经元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微管相关蛋白(MAP_(2),Tau)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CG组比较,PG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5),树突棘蘑菇型占比极显著增高(P<0.01),短粗型占比极显著下降(P<0.01),树突棘密度和数量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PG组大鼠F-actin,MAP_(2)和Tau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CG组的1.33,1.06和1.71倍.据此推断,运动疲劳引发的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可塑性变化归因于该部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
    • 解海鑫; 高原; 陈杰; 付宇舒; 张研; 梅庆康; 赵猛
    • 摘要: 目的探讨疲劳前后大学生静动态平衡能力变化特征,以期为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大学生男、女各20人。采用Monark功率自行车、Polar M400心率表和Polar心率胸带为大学生实施疲劳方案,采用Freemed足底压力平板对大学生疲劳前后静态单足站立进行足底压力数据采集,使用Y平衡(Y Balance Test,YBT)对大学生前侧、后中侧和后外侧3个方向上的伸展距离进行疲劳前后动态平衡测试。结果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单足睁眼疲劳前后Sway长度显著增加、椭圆面积非常显著增加、平均X轴显著增加、最大振动非常显著增加。在单足闭眼疲劳前后中Sway长度非常显著增加、椭圆面积显著增加、平均速度显著增加、平均Y轴显著增加、最大振动显著增加、最小振动显著增加。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单足睁眼疲劳后椭圆面积非常显著增加、平均速度显著增加、平均X显著增加。单足闭眼疲劳前偏心角度非常显著增加、最小振动显著性增加;在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单足疲劳前前侧伸展距离非常显著增加、后中侧伸展距离显著增加、后外侧伸展距离非常显著增加、综合值距离非常显著增加。单足疲劳后前侧伸展距离非常显著增加、后中侧伸展距离非常显著增加、后外侧伸展距离非常显著增加、综合值距离非常显著增加。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单足疲劳前前侧伸展距离显著增加、综合值距离显著增加。单足疲劳后前侧伸展距离显著增加。结论大学生在疲劳状态时姿势控制能力减弱,闭眼单足站立时平衡控制对视觉具有一定依赖性;疲劳增加大学生跌倒风险,还增加大学生运动控制难度,导致运动损伤概率增加;疲劳可显著降低大学生的单足静、动态能力。
    • 魏孔明
    • 摘要: 微量元素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在人体内含量甚微,但却具备重要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主要通过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对机体的生长及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参考期刊《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中的元素专论栏目与期刊《生命科学》中的相关文献可知,微量元素通过形成激素、酶或结合蛋白等共同维护人体各系统协调运转,保障机体健康及正常活动,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以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为例,分析其生理功能及对体能训练的重要影响,既可为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应用提供相应参考,也能为相关课题研究以及训练过程中参训者身体健康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 孙海峰; 王锐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运动疲劳后大脑各功能区皮质的激活状态变化,及早了解中枢性运动疲劳的机制。方法收集32例健康受试者的资料,分为右利手组与左利手组,并设计了功率自行车骑行和双手/单手握拳的运动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给予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成像结果显示双手运动时,右利手被试者右手对应的脑左侧M1区ω_(1)值高于左手对应的脑右侧M1区ω_(1)值,右手运动疲劳后,其激活的脑左侧M1区ω_(1)值明显高于左手运动激活的脑右侧M1区ω_(1)值。双手运动时其左半球的ω_(1)值低于右手运动的M1区ω_(1)值,ω2的检测结果同上。左利手被试者的试验结果与之对称。在安静状态时,左侧基底神经节区的Cho/Cr为1.16±0.53;运动疲劳后则为0.71±0.52,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状态时,左侧基底神经节区NAA/Cr为1.95±0.17,运动力竭后则为2.81±1.88,出现了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手相比非利手具有更长的神经簇时间响应,标准偏差也更大。而运动疲劳后左侧基底节代谢物Cho/Cr下降则是由运动性疲劳限制引起的,运动力竭后左侧基底节代谢物NAA/Cr上升则是运动性力竭的限制因素。总之,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评估运动疲劳后大脑皮质的激活状态对神经科学和运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 曹庆雷
    •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热预适应延缓运动疲劳现象的机制,对成年雄性SD大鼠肌肉组织经热预适应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寻找与之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热预适应组,对照组室温安静饲养,热预适应组进行热预适应处理,处理条件为每日42°C热处理15 min,每隔30 min重复1次,每日3次且连续处理7天。处理结束后,提取两组大鼠肌肉组织RNA,使用BGISEQ-500平台对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样品测序片段比对基因组的平均比率为92.53%,比对到基因的平均比率为84.26%。经测序得到的17 951个基因中,已知基因为17 616个,预测的新基因为435个;同时,测序得到的9 825个新转录本中,有8 325个属于已知蛋白编码基因新的可变剪接亚型,435个属于新的蛋白编码基因转录本,剩下的1 065个属于长链非编码RNA。在热预适应后的肌肉组织中,共获得2 26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712个,下调基因555个。结论: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提供了样品中全部转录本信息,获得了在肌肉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在肌肉运动疲劳代谢通路中有着重要作用,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大鼠经热预适应处理后会激活某些基因编码信号通路的因子,并启用这些信号通路延缓疲劳并延长运动时间。
    • 杨果; 李臣
    • 摘要: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西番莲果皮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不同产物的抗氧化与抗运动疲劳活性。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吸附西番莲果皮黄酮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特征,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6.0mg/mL、上样液pH5.0、上样流速1.0mL/min、上样液体积60mL、乙醇体积分数71%、洗脱流速1.0mL/min、洗脱液体积120mL,纯化后样品中黄酮含量从10.2mg/g 增大至26.8mg/g。纯化物对DPPH·和·OH的IC_(50)低于提取物,分别为0.82mg/mL、0.78mg/mL,因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与相同灌胃量的提取物相比,纯化物可明显延长小鼠的运动时间,减小其运动后血清中LA、BUN和MDA的含量,显示西番莲果皮黄酮纯化物的抗运动疲劳活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