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边底水

边底水

边底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94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02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内江科技、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加重油和油砂技术交流会、第三届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等;边底水的相关文献由27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恩、吴建军、肖都跃等。

边底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13.9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802 占比:85.14%

总计:942篇

边底水—发文趋势图

边底水

-研究学者

  • 王兴恩
  • 吴建军
  • 肖都跃
  • 陈沈云
  • 刘睿
  • 张矿生
  • 刘同敬
  • 叶俊康
  • 成杰
  • 王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金永辉; 陈儒兵; 李源流; 高建文; 曹宝格; 肖玲;
    • 摘要: 边底水较发育的低渗透油藏受储层特征、人为开发政策和工程等因素影响,很难确定油藏的见水类型,导致油井见水后不能制定出针对性开发措施。以水驱原理、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以矿场监测资料为辅助,对油井见水前后的动态进行分析,判断油井见水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S区块延9油藏油井见水类型主要是地层水,次为注入水,油井见水类型不同,见水后采出水含盐量变化规律亦不同;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井射孔段长度影响,油井见注入水后采出水的含盐量介于原始地层水含盐量和注入水含盐量之间;影响油井见水类型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地质条件、开发政策和工程因素,并对不同见水类型油井提出不同的控制含水上升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油藏合理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 廖伟; 刘国良; 李欣潞; 张赟新; 郑强; 陆叶
    • 摘要: 具边底水储气库注采容易引起气水界面移动,水侵前缘运移及注采风险评估,对储气库水侵区库容的恢复和动用及注采井调峰能力的提升极其重要。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例,评价了边底水储气库气水前缘恢复动用的可行性,利用示踪剂数值模拟技术确定注气前缘位置,通过多轮次注气驱替,提高储集层渗流能力。建立了影响注采井水侵的动、静态参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呼图壁储气库30口投产注采井的见水风险等级。研究区高水侵风险井仅有3口,主要位于储气库的西部水侵区。制定了边底水储气库水侵预警机制,其要点在于生产过程中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及时跟踪中—高水侵风险井产水量、水气比、产水中Cl;含量、井口压力等变化,调整优化注采速度及注采气量,从而控制气水前缘推进速度。
    • 廖伟; 刘国良; 陈如鹤; 孙军昌; 张士杰; 王玉; 刘先山
    • 摘要: 为了有效指导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运行上限压力和动态监测井网的优化调整、保障储气库运行安全,以目前中国库容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新疆H储气库为研究对象,根据储气库高速往复注采地应力场交替变化的特点,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各类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建立了H储气库区域尺度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三维动态地质力学模型,综合评价了H储气库在经历原气藏14年衰竭式开发及其改建储气库后长期高速注采气过程中交变应力下的圈闭动态密封性.研究结果表明:①H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变化对区域地应力场具有显著影响;②原H气藏开发后断裂两侧地应力具有较大差异,但盖层未发生变形破坏,作为含气边界的控藏断裂也未发生滑移,保证了H气藏改建储气库的安全性;⑦由于H储气库高速注采导致地应力场变得更加不均衡,对储气库注采井的完整性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④H储气库在长期高速注采运行过程中盖层未发生剪切和拉张破坏,但地质力学数值模拟显示储气库长期高速注采导致储层南部的H断裂两侧形成最大约5 cm的相对错动变形,H断裂的密封性成为影响储气库完整性的薄弱区域;④建议在储气库南部H断裂上盘部署监测井,加强注采动态监测.结论 认为,该项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估了气藏型储气库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圈闭的动态密封性,对保障H储气库长期注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耿瑞娟
    • 摘要: 库姆萨依油田为带边底水的普通稠油油藏,具有高孔、高渗、边底水发育的特点,随着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进入中高轮次阶段,边底水侵入严重,高含水井比例逐步增多,油田开发效果变差.为此,针对高含水井引进氮气泡沫堵水技术进行矿场试验,其原理是利用泡沫粘稠度高,遇油消泡、逢水稳定,堵大不堵小等特点阻止液体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层或高渗区窜流.一方面调整纵向吸汽剖面,扩大蒸汽有效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实现封堵高含水层及抑止底水锥进,以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该技术试验在该油田取得较好效果,单井产量比试验前提高了17倍,含水下降40%.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借鉴意义[1].
    • 王云川
    • 摘要: 油井存在油水互层时,油层和水层间具有良好的封隔效果是延长油井见水期的方法之一.X井位于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其目的层石炭系地层裂缝发育、油水层交错且受边底水及注水井等因素的影响,油井完井投产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并形成水淹,油井产能迅速下降.为保证完井后水层和油层间的水泥石仍然具有良好的封隔效果,采用韧性膨胀防窜水泥浆体系进行固井.文章在室内测试了该水泥浆体系的密度、流变性和失水量等基本属性,并结合力学软件和室内试验,优化水泥石的力学参数.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既能够确保油井的固井质量,同时又能满足完井施工后水泥石完整性和封隔性要求,具有良好的防窜性能,满足封隔油井层间水窜的要求.X井固井作业的成功为同类井确保完井后水泥石力学完整性提供借鉴.
    • 孟选刚; 沈振振; 张恒; 高飞龙
    • 摘要: 柴上塬区勘探开发程度较高,区内油井普遍见水,油藏内地层水的附存类型的判别对于油田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调研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细化,通过对测井、生产动态、压恢测试等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藏有无边底水的判断进行了全面充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各井不存在无水生产期、压恢测试后期未出现下掉、纯水层与含油层并不处于同一套砂体.综合确定,区内长6油藏不存在边底水,无明显的油水界面,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油藏.
    • 刘祖鹏
    • 摘要: 针对胜利油田沾29块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率高、日产油量低的问题,利用岩心驱油实验和微观可视化设备,研究了应用水溶性降黏剂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运用非线性混合法则,实现了水溶性降黏剂在数值模拟中的表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数值模型,优化得到了沾29块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水驱,水溶性降黏剂驱油效率提高了4.6%;水溶性降黏剂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可降低原油黏度及界面张力,减少残余油饱和度;非线性混合规则表征了原油黏度随水溶性降黏剂浓度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沾29块开发方案中,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注入浓度为3%~4%,周期注入量为500~600 t;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措施有效期达396 d,平均日增油为3.1 t/d,矿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于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陈建文; 朱玉双; 刘新菊; 吴德志; 张涛
    • 摘要: 为明确西峰油田长2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本文通过水质分析、压汞、核磁共振、物性测试、试气试采等可知,研究区地层水主体为CaCL2型,少量为Na2So4型,其中CaCl2型地层水为最原始的地层水水型,Na2So4型地层水可能是古大气水溶入地层中所致或者为水淹所致;地层水微观存在形式主要为自由水、毛管压力水;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平面上呈片状,空间上以透镜状为主,部分井存在"上油下水"现象。研究区油水分布主要受控于构造,其次是沉积相和储层分均质性,区域构造决定了东部以及北东部油气较为富集的基本格局,鼻状隆起控制油水接触关系;三角洲前缘亚相决定了水流优先从砂体轴向突进,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并在在水动力条件频繁变化的水下分流河道侧翼部位发育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非常好的遮盖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