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墨系统

输墨系统

输墨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37784篇;相关期刊29种,包括企业科技与发展、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计算机应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等;输墨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燕、D·贝尔特希、F·乔利等。

输墨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37784 占比:100.00%

总计:3737858篇

输墨系统—发文趋势图

输墨系统

-研究学者

  • 张海燕
  • D·贝尔特希
  • F·乔利
  • J·G·谢德
  • R·菲纳
  • 刘澎
  • 康启来
  • 柏子游
  • F·丹农齐奥
  • 刘振龙

输墨系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乔俊伟; 隋建国
    • 摘要: 印刷过程中,有时印品上会出现一条或几条横向条痕,这些条痕明显比相邻区域颜色深的称为墨杠。墨杠是常见印刷缺陷之一,出现墨杠的印刷品通常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胶印机结构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引起墨杠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墨杠出现的特征,可以分为随机性墨杠和规律性墨杠。随机性墨杠出现的位置不固定,或时轻时重、时有时无等,产生原因查找起来比较困难,通常可以从墨辊表面性能、墨辊压力、其他部件异常振动等方面着手解决。规律性墨杠是指墨杠出现的位置、轻重程度等具有一定规律性,通常可以从滚筒齿轮、墨路传动齿轮、滚筒轴承和串墨辊轴承、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压力、墨辊压力、橡皮布张紧程度等方面解决。但是对于部分印刷机而言,即便从以上多方面进行调整,甚至更换零部件,仍然很难彻底解决墨杠问题,这时就有必要从墨路设计角度考虑其对墨杠产生的影响。
    • 刘影; 邢洁芳; 葛力
    •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适于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跟踪校正油墨预置曲线的方法。方法首先分析了墨键开度曲线的特点,建立了墨键开度曲线关系模型,然后在校正曲线前印刷测试文件,将测得的密度与标准值比较,设定微调修正系数,并对机器进行了相应调整。最后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与实验条件所匹配的四色墨键开度曲线,同时标明了CMYK四色机组各自的墨斗辊转角值,将曲线保存于墨控系统,供后续印刷调用。结果找到了油墨预置曲线微调幅度和规律,建立了进一步周期性微调校正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际生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校正后的曲线能够达到墨量预置快速准确的要求,说明提出的校正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 初红艳; 康建山; 陈振欢; 蔡力钢
    • 摘要: 实地密度是反映印刷品色彩质量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印刷品上的墨层厚度,而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及墨键开度又决定了印刷品上的墨层厚度.通过建立输墨系统中各墨辊模型,建立胶印机输墨系统结构模型.基于各墨辊接触点的最小下墨路径和油墨传递路线,建立墨层厚度方程组,通过对方程组的求解,并根据承印物墨层厚度与最后一根着墨辊接触点墨层厚度的关系,得到承印物墨层厚度与墨斗辊墨层厚度的关系,即油墨传递率.通过实验获得不同工艺条件下承印物上的墨层厚度与实地密度的关系,并通过对墨键开度与墨键开口大小、墨斗辊墨层厚度关系的标定,即可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墨键开度与实地密度的关系,即色墨控制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色彩质量控制,即当色彩质量出现偏差时,基于该模型进行墨键开度的调整进而实现色彩质量的控制.
    • 曹慧; 段纯; 杨品
    • 摘要: 针对印刷机输墨系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以输墨系统数学模型为依据,利用MATLAB编程和GUI主界面设计,开发输墨系统科研与教学仿真平台.通过此仿真平台强大的可视化再现图形特点,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科研人员快速检测设计中的不足,及时修正设计方案,提高科研效率.
    • 乔俊伟; 焦永志
    • 摘要: 通过5个主要性能指标,对最新的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特别是在计算着墨率时,考虑到胶印机滚筒缺口的影响,以一个计算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方法。通过列表分析得出了输墨系统设计的一定规律,对掌握胶印机输墨系统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输墨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路菲; 张海燕; 刘琳琳
    • 摘要: 传统着墨率的计算方法只表示不同着墨辊的着墨比率,其值与墨辊排列方式无关,属于静态指标.因此对不同的墨辊排列结构,动态着墨率对输墨性能的评价更有实际意义.文章以罗兰Roland 700及其2种改变分流结构的输墨系统为对象,将输墨系统抽象为有向网.并对油墨传递过程离散化.经计算机仿真,得到3种排列结构下输墨系统的动态着墨率,从而为输墨系统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of traditional ink transfer rate indicates the ink ratio with different inking rollers, the value calculated is a static index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ollers arrangement for different rollers arrangement. The dynamic ink transfer rate has more practical meanings in assessment ink transfer performance on ink system. The paper took ink transfer system with Roland 700 and its two kind of changed diverter structure as study object, and abstracted ink transfer system as a vector net, discreted the process of ink transfer.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dynamic ink transfer rate of three arrangements are attained , which provide certain basis for configuratio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ink system. [ Ch,5 fig. 9 ref. ]
    • 马静君
    • 摘要: 研究高速平版印刷机相关的性能指标,分析印刷机输墨系统因高速而产生的温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从印刷机输墨系统墨辊排列出发,说明了输墨系统温度产生的机理,同时对输墨系统温度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 李淑娟; 张成新; 詹仪
    • 摘要: 通过分析墨路中油墨在墨辊上分配、传递的机理,把油墨在墨路中的每一次分配视为一个节点,建立了描述节点之间油墨分配原理和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利用simulink对其进行动态仿真的方法.通过对两种典型的墨路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其动态性能和墨层厚度变化规律,比较分析出墨路结构和滚筒空当对输墨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为墨路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 赵吉斌; 李秀丽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印刷机测试版,包括具有不同灰度的平网和一些不同面积大小的实地墨块.平网部分由0~100%的不同网点面积组成了灰色梯尺,实地部分由0~100%的不同实地覆盖率组成了面积梯尺.利用设计的测试版在印刷机上进行了实际测试,对版面上特定区域的密度和网点大小进行了测量与记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表示印刷品密度值与网点大小随印量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曲线.针对测试结果,对输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同一张印刷品上不同区域的网点扩大率是不相同的,从而在印刷品上形成马鞍形的分布形态.提出了印刷机固有结构上的原因诸如滚筒空档、传墨辊摆动运动、串墨辊的串动运动等因素对输墨性能的潜在影响.对于具有相同图像面积的墨区,预置系统将墨量调节成相同的墨量供给值,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同样的印刷质量.传统的印刷机印刷准备时间较长,降低了印刷机的生产效率.提出了一种针对输墨系统的无轴传动技术以减少印刷准备时间并降低机器的能耗.为了获得更为精准的油墨预置量,需要针对墨区预置技术研究新的算法.对于一些具有固有缺陷的印刷机而言,针对印刷机结构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