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硬组织

软硬组织

软硬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24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软硬组织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喜玲、张丽敏、段银钟等。

软硬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244 占比:99.80%

总计:48340篇

软硬组织—发文趋势图

软硬组织

-研究学者

  • 姜喜玲
  • 张丽敏
  • 段银钟
  • 冷军
  • 毛新霞
  • 袁学东
  • 赖文莉
  • 邹可
  • 邹敏
  • 陶天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芸伶; 何儒雅; 聂敏海; 李腾艳; 刘旭倩
    • 摘要: 背景:口颌面部为外形美的敏感部位,其损伤常同时累及软硬组织。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能促进机体局部软硬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口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将来二者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以“CGF,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浓缩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组织再生、口颌面部”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于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1-2021年。最终选用文献63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对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及来源进行简要介绍,着重总结了二者分别促进与口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相关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讨论了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和CD34+细胞,可促进多种组织细胞,尤其是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③浓缩生长因子在种植手术、自体牙移植、颌骨囊肿切除术、膜龈手术、清创缝合术中有广泛应用,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术后骨再生效果及美学效果。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软组织、神经再生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已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多种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也可诱导脂肪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多数临床研究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⑤“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脂肪干细胞等易于获取的干细胞,有定向形成口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可能,未来或可填补因创伤、肿瘤切除手术等造成的深在口颌面部组织缺损,并促进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⑥因此,尝试将“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难治性口腔溃疡、牙周手术、牙种植术及口颌面部外伤手术的治疗也是改善口颌面部功能及外形美的新思路。胶原海绵、壳聚糖膜等或可作为“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运载体,便于塑形,并可延长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时限。
    • 赵子慕; 周健; 于艳春; 林海燕
    • 摘要: 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一类种植术后常见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性损伤和边缘骨丢失,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1],治疗的关键在于根除致病细菌和清除种植体表面的污染[2]。种植体表面去污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为机械清创和药物治疗。然而,由于种植体表面特殊的形态特征,仅用上述方法无法彻底去除菌斑生物及致病菌[3]。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将光源和光敏剂结合起来,通过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杀死细菌微生物[4],因其具有微创、副作用小、耐药性弱等优势,近年来作为一项细菌感染的无创手术辅助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PDT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种植体表面去污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朱彬; 周奇; 占江鄂; 杨再波
    • 摘要: 目的:探究运用Damon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女性牙列拥挤患者的疗效及唇型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口腔诊疗中心收治的120例不拔牙矫正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观察组采用Damon自锁矫治。观察矫治6个月后两组头颅侧位片、模型及牙弓变化及拆除托槽后唇部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及磨牙宽度、上下牙弓周长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上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前磨牙、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下颌磨牙宽度,上下牙弓周长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拆除托槽后,观察组LL’-X小于治疗前(P<0.05),即治疗后LL’-X少于治疗前约1.35 mm。结论:Damon自锁矫治对不拔牙矫正女性患者有扩弓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下唇软组织。
    • 摘要: 目前,与口腔种植相关的书籍层出不穷,却少有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前牙美学区这一最受瞩目的口腔区域。本书作者从美学区种植的手术设计、美学分析、外科操作、软硬组织增量、二期手术方式到最终的修复体设计以及并发症处理都作了细致的整理和介绍。
    • 李永军; 门贝
    • 摘要: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13位点种植同期骨增量术后6个月行最终修复时发现存在种植体周感染,经局部处理控制了炎症,种植体表面成形及软硬组织增量后最终重建了红白美学。
    • 康楠; 李芳芳; 张雪莹; 杨迎慧; 李梦; 陈彬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安氏Ⅱ^(1)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颅面部软、硬组织在头影测量上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期为矫治设计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后的72例青少年安氏Ⅱ^(1)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角型患者32例,均角型患者40例,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将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导入Uceph软件进行软硬组织标记、测量,对比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高、均角型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除SNB外其余软硬组织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型与均角型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牙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高角型患者非拔牙矫治后U1-SN、U1-L1角、覆盖及颏唇沟角减小,L1-MP和鼻唇角增大。均角型患者非拔牙矫治后U1-SN、U1-L1角、H角、颏唇沟角及覆盖减小;L1-MP和L1-APo增大。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安氏Ⅱ^(1)高角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倾向于采用拔牙矫治,矫治过程中加强垂直向控制;均角型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预后较佳;拔牙矫治前后唇突度、鼻唇角及颏唇沟角变化与切牙内收具有明显相关性。
    • 严泓清; 付芳歧; 李明坝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翻瓣联合引导性骨再生(GBR)技术对上颌前牙区患者的牙槽骨宽度、软硬组织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上颌前牙区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翻瓣联合GBR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翻瓣联合GBR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牙槽骨宽度、牙槽嵴顶吸收值、龈沟深度、唇侧骨厚度以及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时红色美学评分(PES)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牙槽骨宽度为(3.66±0.53)mm,明显宽于对照组的(3.21±0.40)mm,牙槽嵴顶吸收值为(0.64±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0.15)mm,颈部唇侧骨厚度为(4.05±0.79)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0.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PES评分分别为(11.48±1.26)分、(12.53±1.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1.22)分、(11.60±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翻瓣联合GBR技术在上颌前牙区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其不仅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宽度,对软硬组织的影响较小,而且可提高美学效果。
    • 摘要: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从美学区种植的手术设计、美学分析、外科操作、软硬组织增量、二期手术方式到最终的修复体设计及并发症处理都做了细致的整理。结合丰富的病例图片,对当前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临床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都可以通过此书对美学区种植技术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 单敏慧; 钟馨桐; 张蕊; 叶家萌; 许晨雨; 赵艳红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12~16岁青少年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差异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参考.方法 选择7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 ∶ 1,年龄、垂直骨面型严格匹配.用Invivo 5进行三维重建并测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女性患者舌咽体积分别为[(6.68±2.71)cm3、(5.36±1.73)cm3,P=0.019],男、女性患者舌骨垂直距离分别为[(101.56±16.72)mm、(92.44±19.11)mm,P=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 Y轴角、NP-FH、RH、PFH、AFH、FHR、OP-SN、IOB、U1-E、Sn-G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上气道与颌骨有显著相关性,女性上气道与牙齿角度及软组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男性舌咽体积更大,牙颌软硬组织趋向于平面平整且上唇及颏部靠前的水平生长型.临床上制定不同性别的诊疗方案时,男性趋向于着重考虑颌骨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女性着重考虑牙性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旨在逐步建立反映不同性别患者特征的颌骨及牙性指标,为预判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改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阮宗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隐形牙齿矫正器对青少年骨型Ⅱ类下颌后缩的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洛阳市九都路口腔门诊部收治的青少年骨型Ⅱ类下颌后缩患儿42例,所以患儿均采用隐形牙齿矫正器矫正2年,观察患儿矫正前后侧面软组织角度和软组织线距的改变情况.结果 矫正后患儿的侧面软组织角度叫矫正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矫正后患者的Sn-H线,UL-E线,LL-E线距离较矫正前显著减小(P<0.05).结论 隐形牙齿矫正器对青少年骨型Ⅱ类下颌后缩的效果较好,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