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643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海洋渔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2005年全国海水健康养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等;赤点石斑鱼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乐云、刘晓春、林浩然等。

赤点石斑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3.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643 占比:96.84%

总计:3762篇

赤点石斑鱼—发文趋势图

赤点石斑鱼

-研究学者

  • 郑乐云
  • 刘晓春
  • 林浩然
  • 吴水清
  • 张其永
  • 舒琥
  • 丁少雄
  • 孙明
  • 罗辉玉
  • 黄伟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文刚; 刘立明; 王九龙; 张建柏; 真鍋颯一郎; 唐永政
    •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光周期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血管囊中与光刺激相关基因TSHβ和TSHR表达的影响。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赤点石斑鱼的血管囊结构进行了观察,运用PCR技术对血管囊中TSHβ和TSHR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比较了不同光周期(对照组光周期10L∶14D,处理组光周期14L∶10D)对两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血管囊位于脑垂体后方的间脑下部,在血管囊内部观察到了冠状细胞;赤点石斑鱼TSHβ和TSHR碱基序列与鲈形目鱼种相比具有高度相似性,分别为89%~94%和85%~91%;实验一周后,处理组赤点石斑鱼TSHβ和TSH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光周期(14L∶10D)条件可能影响赤点石斑鱼TSHβ和TSHR基因的表达。
    • 王卓标; 方铭; 郑乐云; 葛辉; 陈欣欣; 罗辉玉; 王志勇
    • 摘要: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多年来其苗种生产深受神经坏死病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其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本研究采集230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易感(染病死亡)和230尾抗性(最终健康存活)赤点石斑鱼苗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获得541268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基因型,并以之对抗病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研究,获得的估计遗传力均值为0.5662,预测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均值为0.1543。随机选择不同数量标记对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5000个(5 k)标记进行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性状遗传评估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为开展赤点石斑鱼抗神经坏死病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参考。
    • 朱雅婷; 张明清; 吴妤莘; 赵会宏; 张海发; 舒琥
    • 摘要: 为揭示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环境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赤点石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盐度、pH值及不同浓度的NaCl、KCl、CaCl2、MgCl2、EDTANa2溶液,探究这些因子对赤点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表明,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C,27.5°C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7 min;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5~35,盐度15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0 min;适宜的pH范围为7~9,pH为9时精子的运动时间最长为33 min。赤点石斑鱼精子在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在400~700 mmol/L的NaCl溶液、400~600 mmol/L的KCl溶液和500 mmol/L的CaCl2溶液中精子均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在MgCl2溶液中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活动能力不佳。赤点石斑鱼精子的最适温度范围与繁殖季节的最适水温范围符合,适宜盐度范围较广,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较强。赤点石斑鱼精子在NaCl、KCl、CaCl2溶液中活力较佳,在MgCl2溶液和EDTANa2溶液中呈抑制状态。
    • 徐文刚; 唐永政; 张建柏; 真鍋飒一郎; 征矢野清; 邹华锋
    • 摘要: 为了解恒定高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孵化后120~420日龄的幼鱼为研究对象,对性腺发育以及与繁殖相关的基因gnrh、fshβ和lhβ表达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为自然水温(13.2~27.1°C)饲养,实验组为26°C恒温饲养.每隔30 d或40 d采样1次,比较两组中鱼的体长、体重、性腺指数(GSI)、性腺发育情况以及gnrh、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表明,从240日龄开始,实验组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实验组体长约为对照组的1.3倍,体重约为对照组的2倍.对照组GSI一直维持在0.25%以下的低值,实验组GSI在330日龄前处于0.4%以下,但在360日龄时出现GSI 1%以上的个体.在360、390和420日龄的个体中,实验组G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对照组中未检测到具有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的个体,但实验组在330、360和390日龄出现了具有卵黄成熟期卵母细胞的个体.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幼鱼脑中gnrh基因表达在各年龄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脑垂体中fshβ表达在360、390和420日龄,lhβ在390和420日龄时,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26°C恒温调节不仅能促进赤点石斑鱼幼鱼体长、体重和GSI的增加,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从而加速性腺发育成熟.
    • 葛晓玉; 吴水清; 陈仕玺; 孙超; 蔡雅博; 郑乐云
    • 摘要: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母本、云纹石斑鱼(E.moara)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一代,俗称红云石斑鱼(红云斑).本文通过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溶液,采用头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数目为48(即2n=4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各1对,2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20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染色体臂数(NF)为56,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 =48= 2m+2sm+4st+40t,NF =56.本研究为红云石斑鱼的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变异,以及杂交后代种质鉴定、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 徐文刚; 刘立明; 王九龙; 于文松; 孙明; 征矢野清; 唐永政
    • 摘要: 为了解石斑鱼Epinephelus性腺分化前后脑垂体中促卵泡激素(FSHβ)和黄体生产素(LHβ)细胞分布及基因含量的变化,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孵化后55、80、120日龄幼鱼的性腺和脑垂体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进行识别和定位,并运用qRT-PCR技术测定其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和黑边石斑鱼早期性腺发育分为未分化期、分化期和卵巢期;石斑鱼性腺在55日龄时为未分化阶段,其位于肠道附近且观察到性细胞和血管,80日龄时为性腺分化阶段,性腺原基两端的结缔组织向前延伸并形成突起,表明卵巢腔正在形成,120日龄时为卵巢阶段,卵巢腔已完全形成且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石斑鱼性腺已分化为雌性;两种石斑鱼在55、80、120日龄时的脑垂体结构相似,分为神经垂体(NH)和腺垂体(AH),腺垂体进一步细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在55、80、120日龄时,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均检测到FSHβ和LHβ免疫信号,其主要分布在PPD区域,少量分布在RPD或PI区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黑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均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研究表明,两种石斑鱼性腺在120日龄时已分化完成,脑垂体结构在55日龄时已完全形成且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在两种石斑鱼性腺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角色可能是促进个体的早期发育和加速性细胞的增殖.
    • 徐文刚; 刘立明; 王九龙; 于文松; 孙明; 征矢野清; 唐永政
    • 摘要: 为了解石斑鱼Epinephelus性腺分化前后脑垂体中促卵泡激素(FSHβ)和黄体生产素(LHβ)细胞分布及基因含量的变化,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黑边石斑鱼E.fasci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孵化后55、80、120日龄幼鱼的性腺和脑垂体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对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进行识别和定位,并运用qRT-PCR技术测定其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和黑边石斑鱼早期性腺发育分为未分化期、分化期和卵巢期;石斑鱼性腺在55日龄时为未分化阶段,其位于肠道附近且观察到性细胞和血管,80日龄时为性腺分化阶段,性腺原基两端的结缔组织向前延伸并形成突起,表明卵巢腔正在形成,120日龄时为卵巢阶段,卵巢腔已完全形成且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石斑鱼性腺已分化为雌性;两种石斑鱼在55、80、120日龄时的脑垂体结构相似,分为神经垂体(NH)和腺垂体(AH),腺垂体进一步细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在55、80、120日龄时,两种石斑鱼脑垂体中均检测到FSHβ和LHβ免疫信号,其主要分布在PPD区域,少量分布在RPD或PI区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黑边石斑鱼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在120日龄时均显著高于55、80日龄(P<0.05)。研究表明,两种石斑鱼性腺在120日龄时已分化完成,脑垂体结构在55日龄时已完全形成且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在两种石斑鱼性腺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角色可能是促进个体的早期发育和加速性细胞的增殖。
    • 葛晓玉; 吴水清; 陈仕玺; 孙超; 蔡雅博; 郑乐云
    • 摘要: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母本、云纹石斑鱼(E.moara)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一代,俗称红云石斑鱼(红云斑)。本文通过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溶液,采用头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数目为48(即2n=4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各1对,2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20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染色体臂数(NF)为56,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2m+2sm+4st+40t,NF=56。本研究为红云石斑鱼的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变异,以及杂交后代种质鉴定、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 彭立成; 谢郑松; 阮金盛; 周绍锋; 夏道演
    • 摘要: 将平均体质量(103.6±13.8)g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进行为期12个月养殖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氨氮含量在(0.141±0.033)mg/L~(0.174±0.010)mg/L之间,亚硝酸氮含量在(0.015±0.011)mg/L~(0.086±0.017)mg/L之间,溶解氧含量在(6.52±0.40)mg/L~(7.28±0.62)mg/L之间,化学需氧量在(0.56±0.011)mg/L~(0.88±0.013)mg/L之间,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在(0.032±0.018)mg/L~(0.054±0.015)mg/L之间,pH值在(7.91±0.035)~(8.12±0.012)之间;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养殖水环境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和pH值相对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