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赋存特征

赋存特征

赋存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地质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60167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地下水、地球、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81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地下水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等;赋存特征的相关文献由157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宝群、朱炎铭、王强等。

赋存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6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60167 占比:99.06%

总计:60737篇

赋存特征—发文趋势图

赋存特征

-研究学者

  • 胡宝群
  • 朱炎铭
  • 王强
  • 王运
  • 田小林
  • 郭国林
  • 严芳玲
  • 刘庆献
  • 刘炯天
  • 刘连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召平; 李国富; 田永东; 王宇红; 李超; 陈浩越; 吴迪
    • 摘要: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抽采废弃矿井煤层气,已成为煤矿区煤层气的重要资源之一。基于山西晋城矿区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实际,系统介绍了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地面抽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前我国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形成的冒落-断裂带,为采空区煤层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主要来源于煤柱及残留煤层、临近未采煤层和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基于体积法对废弃矿井采空区吸附气和游离气资源分别进行计算和评价。为有效解决采空区上部含水层涌水对钻井井身稳定性及抽采效果的影响,将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井身结构由二开优化为三开结构,优先采用压缩空气潜孔锤钻井技术,用氮气取代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安全揭露含气断裂带的井工艺技术;根据晋城矿区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井抽采过程中压力和日产气量的变化特征,将采空区煤层气井抽采划分为自由放喷、气量快速下降、稳压产气和定量产气4个阶段,并提出了适用于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抽采的"四段制"抽采控制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面临"废弃矿井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其控制机理和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条件评价及抽采参数优化方法"2个关键科学问题和"废弃矿井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其控制机理、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评价模型与方法和废弃矿井采空区煤层气抽采技术"等研究内容。
    • 李剑楠
    • 摘要: 本次工作在系统收集军都山岩浆岩带地区以往地热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内地层、构造条件、热储层空间分布规律及赋存特征,并对该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依据。
    • 袁伟; 阚艳伶; 乔海涛
    • 摘要: 以越西盆地中上游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丁塘、邓家坝水源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测绘、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等工作手段,查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结构和孔隙水赋存特征。从富水性、资源量等方面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比推荐了取水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共发育4个含水段,其中第二含水段单位涌水量达99.55 m^(3)/(d·m),渗透系数7.76 m/d,因其埋深较浅、顶板防污性能好等优势,可作为主要取水目的层,若采用大口径+辐射井工程取水,单井出水量可达5296 m^(3)/d。该研究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 徐阳洁; 陆运涛; 仇雁翎; 张华; 朱志良; 尹大强
    • 摘要: 目前,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已在各类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出。由于亲脂性,进入水环境中的OPEs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后造成危害。文中选取太湖周边典型水厂,检测分析水厂原水中OPEs的赋存特征,并考察水处理工艺段对OPEs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太湖周边水体中11种OPEs的总含量为48.7~1 100 ng/L,且整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特点。研究的水处理工艺段对超过半数的OPEs产生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效率因物质而异。该结果有望为深入了解太湖流域饮用水中OPEs的来源、环境行为及最终归趋提供科学依据。
    • 易同生; 陈捷
    • 摘要: 为探索页岩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以黔西下石炭统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2口调查井和2口探井资料重点从地层层序及沉积相、页岩赋存特征、成藏条件及有利区评价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表明:(1)黔西下石炭统页岩沉积受北西—南东向水城—紫云断裂控制和水城—六枝隆起构造影响,划分为威宁—水城沼泽—潟湖过渡相沉积区和水城—紫云浅水陆棚海相沉积区,形成威宁、紫云2个沉积中心,沉积厚度介于30~200 m,研究区威宁—水城页岩沉积厚度为119 m,底界埋深介于1500~3000 m,为勘探有利区;(2)受多期构造影响和同沉积控制,褶皱、断层共生组合控气成藏特征在该区较发育,为典型的逆断层封堵背斜组合构造控气成藏模式;(3)平面上,威水背斜与水城—紫云断裂所形成的构造作用带是威宁—水城区域下石炭统旧司组页岩气富集有利区,面积约为944 km^(2);垂向上,至少存在3套富有机质页岩含气层,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 杨波; 杨莉; 孟文祥
    • 摘要: 随着对钪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近年陆续开展钪成矿机理研究及找矿工作,核心内容之一是厘清钪的赋存特征。据前人研究,各类钪矿床中钪主要以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形式存在,目前发现的含钪矿物种类已逾800种。对于白云鄂博矿床,钪资源储量较大,无独立钪矿物产出,钪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其他矿物,分布分散、含量低。囿于测试技术及取样限制,目前尚无利用精确定量技术系统探究钪在白云鄂博矿床不同矿物中赋存特征,因而主要富钪矿物查明程度不够,难以进一步探讨钪在矿床中富集机制,亦不利于下一步钪资源的利用和勘查找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白云鄂博矿床34种矿物进行系统测定。测试结果表明,6种矿物中钪(Sc;O;)平均含量大于0.100%,从高到低为铌钇矿(2.485%)、铌铁矿(1.263%)、铌锰矿(0.251%)、黑紫色萤石(0.181%)、方钍石(0.145%)、富钇易解石(0.124%),其中铌钇矿是各矿物中单点钪含量最高的矿物(3.093%);16种矿物中钪含量介于0.004%~0.067%,分别为褐钇铌矿(0.067%)、碱性角闪石(0.062%)、铁钍石(0.060%)、黄绿石(0.049%)、铌钙矿(0.031%)、氟碳铈矿(0.028%)、磷灰石(0.028%)、铈硅磷灰石(0.025%)、独居石(0.023%)、霓石(0.02%)、黑云母(0.019%)、硅镁石(0.011%)、褐铈铌矿(0.008%)、钾长石(0.007%)、磁铁矿(0.005%)、钠长石(0.004%);12种矿物未检出钪。通过分析发现:(1)本次研究矿区钪含量最高的矿物为铌钇矿,主要6种富钪矿物为铌钇矿、铌铁矿、铌锰矿、黑紫色萤石、方钍石、富钇易解石;(2)34种矿物中,22种矿物钪含量高于电子探针检出限,钪呈稀散分布;(3)钪的赋存与钛、钇及钍有关,钪与钛、钇、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0.835、0.720。主要分布在铌、铁、钍稀有氧化物、黑紫色萤石、钛铌酸盐的复杂氧化物和链状硅酸盐中,进入矿物时与矿物晶体结构可能有相关性;(4)钪与铌铁矿、铌钙矿、铌锰矿、富钇易解石等铌矿物关系密切,可考虑将钪资源与铌资源同时综合利用。
    • 高燕; 张凝凝
    • 摘要: 煤中存在的微量有害元素会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对属优质直接加氢液化用煤的淖毛湖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迁移特性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揭示加氢液化过程中的迁移机理并对淖毛湖煤的直接转化利用提供指导。为探明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As、Cr、Cd、Pd、Hg在直接加氢液化工艺中的迁移行为,采用逐级提取试验为主要手段,研究原样和液化残渣样中各种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规律。淖毛湖煤中5种元素整体含量不高,但Hg和Cd元素含量远超过全国均值。加氢液化工艺之后对水样、油样和液化残渣样进行元素含量测试,发现5种元素几乎不在水样和油样中分布,迁移程度按挥发性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硫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是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最主要的赋存状态,但在各元素中占比有所差异,Pb、Cr和Hg元素的残渣态占比较高。经过加氢液化之后,几乎不迁移的Cr元素的赋存状态变化不大,其他元素的不稳定状态发生迁移,含量大幅度下降。有机质的反应使得与其赋存的As和Cd也发生大量挥发,导致残渣态在液化残渣中的占比变高;Hg的所有赋存状态均降低,在液化残渣的剩余量中与微量有机质和硫化物共存的Hg含量相对较高。
    • 马宏宇; 杜江民; 王佩佩; 龙鹏宇; 侯施睿; 崔子豪
    • 摘要: 石英的矿物学研究是含煤岩系中矿物及微量元素富集分异机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石英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石英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对含煤岩系中石英的赋存特征及成因进行论述。石英常见赋存形态包括:棱状、次圆状或圆状石英;熔蚀状石英;胞腔状石英;浸染状石英;石英次生加大边;裂隙充填状石英等,主要是富矿热液侵入煤层后沉淀结晶或热液进入煤层后与煤层中原有物质发生交代蚀变形成。晚二叠世含煤岩系中石英赋存与成煤第一阶段和后生热液作用有关。发现含煤岩系中石英的微量元素含量受温度影响存在规律性变化,该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 龙鹏宇; 赵艳军; 胡宇飞; 杜江民; 何继辉; 王朝旭
    • 摘要: 马海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赛什腾凹陷内,其矿区北部矿段全新统固体钾矿大规模固液转化开采已稳定运行近十年,为钾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本文拟查明马海矿区北部矿段现阶段低品位固体钾盐矿物的类型和赋存特征,开展了矿物薄片鉴定、能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测试工作,为水溶开采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杂卤石集中分布在70-79勘探线,以原生和后生交代成因赋存,且以前者为主。原生杂卤石呈片状、纤维状、粒状、纤维放射状和花瓣状集合体;后生交代成因的杂卤石呈浸染状和具石膏假象的毛毡状。(2)光卤石多分布在67-70勘探线,呈熔融状、他形粒状、裂纹状,与石盐、杂卤石、钾石盐等矿物共生。(3)钾石盐仅在72勘探线集中分布,呈自形-半自形立方单体,与光卤石、杂卤石、水氯镁石等矿物共生。(4)根据马海盐湖杂卤石赋存特征分析其成因可能为在气候干冷,流域补给水量减少,湖水大面积收缩和浓缩,矿区东南部富K^(+)、Mg^(2+)的硫酸镁亚型卤水与牛郎织女湖富Ca^(2+)的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发生混合掺杂作用,形成了含钾镁钙硫酸盐型杂卤石钾盐矿物。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在向东南部浓缩中心迁移渗透过程中,受蒸发和浓缩,便在研究区西北部形成了氯化物型光卤石、钾石盐等矿物。(5)需要根据杂卤石的赋存特征,制定相应的固液转化方案。
    • 刘文艳; 齐福辉; 郭帅; 刘佳
    • 摘要: 伊金霍洛旗南部规划的矿区范围内煤炭资源丰富,煤层赋存条件好,煤层厚度大,埋藏适中,东部的矿区具备露头开采条件,为特低-低灰、特低-中硫、特低-低磷、高发热量的不黏煤。矿区以裂隙-孔隙充水为主,煤层的顶底板以软弱岩石-半坚硬岩石为主,矿区生态环境脆弱。矿区煤质好,市场经济意义佳,具有保供需求,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