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专利文献183378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甘肃理论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等; 资本循环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裴宏、吴善麟、张京祥等。

资本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83378 占比:99.89%

总计:183582篇

资本循环—发文趋势图

资本循环

-研究学者

  • 裴宏
  • 吴善麟
  • 张京祥
  • 吕雅菲
  • 周述实
  • 国福丽
  • 延涛
  • 李伟
  • 毛赣鸣
  • 焦跃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地; 孟磊
    • 摘要: 围绕现代金融资本概念,重新解释与构造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模型,剖析金融资本与现实资本在利润、规模等方面的内在张力,依托“双重支出双重回流”模型分析金融资本循环过程的阻滞效应及阻滞形成的原因,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贡献在于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提供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参照系。
    • 张瑞锋; 李亚娇
    • 摘要: 文章从资本循环及价值创造角度分析了在双循环中双向FDI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影响机制,采用1984~2019年对外经济贸易及相关产业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显示:OFDI、IFDI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2013年之后的样本长期协整关系不显著;OFDI冲击引起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正向的影响,IFDI冲击引起产业结构升级持续负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升级冲击则引起OFDI、IFDI持续负向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以科技创新的高质量的IFDI推动国内循环,OFDI推动国际循环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 富丽明
    • 摘要: 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后,是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的内向化回缩,这使我国面临被动断链的风险。风险源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核心环节的垄断,也暴露出我国跟随型国际产业分工模式的局限性。新形势下我国应完善国内产业链集群,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集群,高水平嵌入全球产业链集群,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防范风险,重塑我国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
    • 许红梅; 郭炎; 李志刚; 赵宁宁; 林赛南
    • 摘要: 土地等资源的确权流转开启了资本在乡村地域的循环,资本类型与农地用途之间按市场原则重新匹配.本文建构了资本循环作用于农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结合村级多源数据,实证了中国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微观空间格局及机理.在理论层面,研究揭示出不同类型资本流向不同农地用途,形成不同的资本循环模式,并通过“资金实力”或“经济附加值”影响农地流转率;在实证层面,研究发现村级农地流转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控制自然条件、区位、社会经济等因素后,资本循环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且存在空间差异.就资本类型而言,“城市工商资本”与“城乡混合资本”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对“城边村”的影响大于“远郊村”,后者反之,“乡村内生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就农地用途而言,现代农业对农地流转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平原地区的影响程度大于山地和丘陵地区,传统农业、休闲农业影响不显著.从资本循环模式来看,城市工商资本-现代农业、乡村内生资本-传统农业、城乡混合资本-传统农业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在现代农业原有基础好的地区影响程度更高,而后两者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较小.助力农地流转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应因地、因资本循环制宜.
    • 胡舒扬; 赵全厚
    • 摘要: 融资担保资本是资本微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资本在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循环.由于存在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并存的二元行业结构、担保费率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的二元机制,担保收益的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融资担保资本的循环,也影响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循环.判断担保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有两个标准,一是平均利润率,二是平均利润的分割.由于两种定价机制并存,结果是两类担保的服务价格、利润分割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平均利润率规律,收益率达不到平均利润率水平,造成市场机制部分失灵,影响了社会资本流入,同时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二元机制并存在当前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下一步应当从减少政府干预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角度出发,将平均利润率规律在担保服务定价过程中发挥作用作为基本原则,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融资担保业的同时,赋予商业性担保应有的经营灵活度,实现担保覆盖率的提高并充分发挥两类担保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探索实施分类监管"的要求,以分类监管作为改革的方向,以发挥市场在担保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为目标,根据行业属性、服务职能、经营逻辑,建立与二元性行业结构、二元性费率确定机制相适应的收益分配机制,畅通担保资本循环,提升融资担保业服务"双循环"的质量.
    • 黎贵才; 赵峰; 卢荻
    • 摘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借鉴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货币框架,构建"生产性部门—金融部门"两部门结构模型,分析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中国金融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化以金融资本实际回报率为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适度的金融化可以促进资本循环周转,提高经济增长效率;过度的金融化最终将产生消费信贷挤压效应和金融虚拟化挤压效应,削弱资本的循环周转,降低经济增长效率.就中国经验而言,2008年以前,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化提升了经济增长效率;但自2008年以来,过度金融化趋向抑制了资本的循环周转,降低了经济增长效率.
    • 安传艳; 李同昇; 翟洲燕
    • 摘要: 一个地方一旦被确定为遗产,人们就按照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展开实践.遗产话语作为一种知识、观念、制度体系与遗址区空间实践紧密相关.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中,中国文化遗产地往往因遗产话语与地方发展诉求的价值主体不同,使其空间实践徘徊于矛盾之中.文章结合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区发展状况,针对遗产话语-资本循环-空间的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遗产"话语下,殷墟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资本投入呈现逆循环的特征,与哈维提出的资本三循环过程不同;这种微观尺度的资本逆循环是宏观资本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尺度效应,与资本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遗址区空间生产与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资本逻辑下产生的空间异化与世界遗产话语在地方实践中空间效应的叠加;遗产话语作为一种遗产认知与表述体系深刻地影响着遗址区资本运作与空间实践.因此,立足于空间公平正义视角,反思"世界遗产"话语和遗产政治问题、重构遗产地方性知识、调整实践观念和行为是解决遗产区空间问题的关键.
    • 谢燕红; 李晴
    • 摘要: 信息时代的城市设计关注对象从空间组织走向复杂.从新马克思主义视角,借鉴"时间-空间修复"理论构建"资本循环回路阻断-城市设计转型"框架,探究资本循环过程中城市设计转型机制.国内资本运动下,城市建设由增量转存量,资本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存量建设用地的获利能力,城市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城市问题.发现资本循环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同样符合信息技术对城市设计范型转变的规律.今后应更加关注智慧技术对城市设计的改革.
    • 马聪; 苏醒
    • 摘要: 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运动理论,构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建立资本运动的时空架构;利用平均利润率调节资本流动;满足产业部类内部和部类间的比例平衡.实践层面,应实现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优化升级,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平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而有效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 裴宏; 游宣浩
    • 摘要: 现代货币理论以财政货币观为理论起点,以资产负债表和核算原理为分析工具,得出了富有争议的结论.从货币循环和中央银行的角度,立足于马克思货币银行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货币—资本循环模型;证明现代货币理论的理论起点和分析框架在包含合理直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代表性结论"准备金效应"的成立需要特定的前提.加深对现代货币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货币银行理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