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

调水调沙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65990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科技信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海事科学技术研讨会、第十九届世界疏浚大会、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等;调水调沙的相关文献由8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英、马怀宝、张俊华等。

调水调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5990 占比:99.34%

总计:66430篇

调水调沙—发文趋势图

调水调沙

-研究学者

  • 李国英
  • 马怀宝
  • 张俊华
  • 陈书奎
  • 张金良
  • 徐丛亮
  • 王婷
  • 韩其为
  • 江恩惠
  • 曲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柳明; 张东锋; 徐梓斐; 刘勇进
    • 摘要: 根据2014年黄河调水调沙实测资料,本文结合小浪底水库的水沙条件和运行情况,分析异重流排沙效果和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2014年,黄河调水调沙成功塑造了异重流,但此次异重流排沙比偏低,原因是小浪底水库保持高水位,异重流运行时间较短,并且潜入点距大坝较远,不利于异重流的运行。
    • 宋朝(文/图); 黄红立(文/图)
    • 摘要: 大寒之后,小浪底一直下雪。2001年,黄河干流上的水控工程小浪底大坝横空出世,彻底终结了黄河之水的“喜怒无常”,“小浪底”也像“三门峡”“葛洲坝”一样,变成了一个地理标志、专用词条。“但人们一说起小浪底,想到的往往是那近300平方公里的浩瀚水面、汹涌而下的调水调沙场景,甚至想要去黄河北岸的济源吃喝玩乐,很少有人知道并关注我们孟津区的小浪底村、小浪底镇。”李欣说。
    • 孙龙飞; 郭秀吉; 王婷; 颜小飞; 王子路; 王远见
    • 摘要: 为实现小浪底水库出库泥沙组分的准确估算,基于2002—2019年调水调沙期水沙系列数据,分别采用XGBoost、KNN、GPR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出库泥沙各组分估算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出库泥沙组分估算是有效的,各模型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关性良好;针对不同出库泥沙组分,KNN算法建立的估算模型的评估指标决定系数最大、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表明KNN算法模型在出库泥沙组分估算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 王远见; 王婷; 王强
    • 摘要: 以分析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以及小浪底4座典型水库不同运行时段径流与泥沙变化为基础,从单个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群组两个维度对黄河水沙过程的调控效应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单个水库的调节作用使年际间径流变化更加均匀,且龙羊峡的出库流量频率向低流量过程单极化发展,小浪底的出库流量频率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发挥了“拦粗排细”作用,在拦沙后期该效果有所减弱;相比单一水库,水库群组使得下游河道年际间来水量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大了水库排沙比,但水库“拦粗排细”的级配调整功能因三门峡运用方式的特殊性而有所减弱。研究结果对丰富黄河流域水沙调控理论,指导黄河水沙调控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 刘欣欣; 陈沈良; 李鹏; 伏玉涛; 张晨宇
    • 摘要: 海岸线演变及其动态监测对沿海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受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本文基于1996—2020年黄河口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利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探讨了近25年来黄河口海岸线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黄河输沙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现行河口地区海岸线平均向海淤进速率为260m/a,老河口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167 m/a。调水调沙前,河口岸线整体处于蚀退阶段;调水调沙后,现行河口岸线初期快速淤进,后速率逐渐减缓,老河口始终处于蚀退状态。年内尺度上,现行河口岸线在调水调沙年份汛期前后淤进明显,非调水调沙年份汛期前后淤进缓慢,老河口岸线变化基本与年际变化一致。调水调沙前后,黄河入海泥沙量对岸线演变的影响程度加大,在年内尺度上对汛期前后现行河口岸线变化作用显著(R^(2)=0.93)。
    • 摘要: 截至7月8日,历时20天的2021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水库调度结束,再一次实现既定各项目标,取得良好效果。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535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萎缩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
    • 李庆余; 王爱美; 吴晓; 涂德耀; 王厚杰
    • 摘要: 利用黄河干流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在短期内将大量沉积物快速输送入海,是河口泥沙异重流触发的重要窗口期。根据2010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沉积动力现场观测资料,建立覆盖整个渤海海域的ROMS数学模型,以黄河利津站逐日水沙数据和海域潮汐、风场数据作为模型驱动条件,模拟调水调沙期间的河口泥沙异重流发育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没有大风扰动的情况下,河流入海悬沙浓度>29.0 kg/m3时会在河口产生高密度泥沙异重流。黄河冲淡水携带大量悬浮物从河口流出后,与海水迅速混合,在潮流影响下,冲淡水舌随时间由西北向东南偏转,输运至莱州湾西侧。淡水和沉积物主要以表层羽状流和底层异重流形式输运:表层羽状流扩展范围较大,输运路径为河口西北方向-远岸(河口东北区域)-莱州湾西侧;底层异重流扩散范围较小,输运路径为河口西北方向-河口沿岸(东)-莱州湾西侧。河口泥沙异重流生消和水体垂向结构存在周期性变化特征:落潮时段异重流发育较好,水体层化增强;涨潮时段异重流逐渐消亡,水体混合增强。估算出黄河口清水沟清8叉流路主泓区内水体由河口径流、潮汐应变和潮汐搅动引起的势能变化率,其中潮汐应变和潮汐搅动起主导作用,比河口径流引起的势能变化率高出2~3个数量级(102~103)。
    • 宋劼; 易雨君; 周扬; 贾文飞; 高艳宁; 李军华
    • 摘要: 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广泛分布于河流生态系统,发挥着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对于环境条件的波动较为敏感.本文于2018-201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下游河流进行了调查采样,得出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与细菌群落的定量结果,以明确在不同调水调沙阶段下游河流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和细菌群落的演变规律及相互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分别明确了调水调沙影响下浮游生物以及细菌群落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 表明,调水调沙不同阶段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溶解氧(在调水调沙前影响系数最大,为0.86)、温度(在调水调沙期间影响系数最大,为0.76),以及电导率(调水调沙后影响系数最大,为0.82)等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影响最明显,而溶解氧(在调水调沙前)和叶绿素a(调水调沙期间至调水调沙后)对于细菌群落的影响最大.此外,调水调沙过程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内部关系,削弱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同时也使得悬浮和沉积状态的细菌群落在样点之间的差异性增大.本研究明确了浮游生物及细菌群落在水沙调控不同阶段下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对下游河流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曾宪平
    • 摘要: 近两年,黄河中游降水量较大,防洪形势比较严峻。为了防洪预泄,提前腾空库容。2019、2020年夏小浪底调水调沙持续时间较长。经过长时间的调水调沙,黄河小浪底库区河道内水位下降较大,河床大面积露出,水流的痕迹在黄河河床上形成许多造型各异的图案。此组图为2019年6月10日和2020年7月26日在黄河小浪底库区大坝至黄河三峡景区段黄河河道沿线拍摄到的景象。这些天然形成的图案不仅造型逼真、线条流畅,而且面积很大,十分壮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