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7003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现代医用影像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等;乳腺超声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明跃、倪举鹏、周延等。

乳腺超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003 占比:99.80%

总计:127257篇

乳腺超声—发文趋势图

乳腺超声

-研究学者

  • 丁明跃
  • 倪举鹏
  • 周延
  • 尉迟明
  • 刘伟国
  • 李元伟
  • 谈继勇
  • 李德来
  • 蔡泽杭
  • 陆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丽萍; 吴秀丽; 刘晓霞; 黄宝生
    • 摘要: 探讨超声、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叶状肿瘤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MRI影像表现,并将3种检查方法分别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各自优势。32例乳腺叶状肿瘤中病理良性19例,交界性10例,恶性3例。X线钼靶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5例,准确率46.88%;X线表现:以不规则形>10 cm的高密度肿块为主47.87%,肿块边缘光整见分叶,部分见晕环征为主要表现。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3例,准确率40.62%;超声表现:肿块周围见丰富的供血血管93.75%,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动脉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明显升高。MRI诊断:乳腺叶状肿瘤27例,准确率84.38%;MRI表现:以囊变、坏死及出血为主84.38%,以裂隙性囊变及压脂T2WI分隔不强化为主要特征。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叶状肿瘤诊断中MRI更具有特征性,掌握其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柯钢; 白鸽; 吴成志; 李思进; 轩辕韵佳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乳腺癌已成为卫生部重点筛查疾病,目前乳腺癌检查手段主要有三种:乳腺X射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核磁检查,其中乳腺超声以其无辐射、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等特点被推荐为常规筛查首选方式,但同时也存在成像范围小、特异性低、依赖医生经验等问题。文章通过探讨国内外乳腺三维超声成像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优势与发展情况,和与新技术相适应的乳腺三维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分析与发展,展望了国产乳腺三维超声成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 周艺默; 张立娜
    • 摘要: 保留乳头乳房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因较高的肿瘤学安全性以及较好的美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或高患癌风险女性预防性切除的首选。而在术前评价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受累情况,选择适合NSM的患者则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影像学手段术前预测NAC受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为外科医生后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 轩辕韵佳; 柯钢; 白鸽; 徐扬; 李思进
    • 摘要: 概述乳腺癌筛查的三种方法,提出了利用乳腺三维超声容积成像系统解决乳腺癌早期发现率低的方案。文章结合乳腺三维超声容积成像系统的出现背景及其特点,并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针对其与传统超声的区别从注册审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审评关注重点,主要涵盖适用和可参考的注册审评指导原则及相关标准、产品的结构组成、独立软件/软件组件的研究、有效期和包装研究主要风险分析,为此类产品的技术审评搭建了框架,并供注册申请人编写注册申报资料参考。
    • 陈俏利; 区文财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的诊断效能。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集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单一乳腺超声检查或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癌时,两种检查平行使用,其共同的诊断准确度为89.2%,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88.6%,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93.9%。乳腺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癌时,两种检查以系列检查方式使用,其诊断准确度为88.1%,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4.1%。结论:乳腺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是可信赖的诊断工具。临床医师在选择乳腺癌的诊断工具时,可考虑使用三合一检查(医师体格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进而选择治疗的方式。
    • 符平; 吴文萃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组化分子亚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二维数字乳腺X线成像(DM)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将153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包括Luminal A型33例,Luminal B型67例,Her-2型29例,三阴型24例)纳入研究。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双侧乳腺超声检查和患侧乳腺DM、DBT检查。观察、分析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乳腺超声、DM和DBT征象,评价乳腺超声、DM和DBT在诊断不同分子亚型中应用价值。结果乳腺超声检查显示,Luminal A型、Her-2型和三阴型患者多见单纯肿块,Luminal B型多见肿块伴钙化;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Her-2型患者的肿块形态多见不规则,肿块边缘模糊或呈微分叶状或毛刺状,三阴型患者的肿块形态多为规则形态,肿块边缘清晰;不同免疫组化分子亚型患者病变类型、肿块形态和肿块边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类型、肿块形态、肿块边缘、钙化、钙化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部分乳腺超声、DM和DBT征象与免疫组化分子亚型有关。借助乳腺超声、DM联合DBT检查能够为老年乳腺癌免疫组化分子亚型的早期诊断和特异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许晓萍; 曾祥卫; 刘婷
    • 摘要: 人工智能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超声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乳腺疾病检查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介绍和讨论人工智能乳腺超声的发展现状以及上市前评价的相关政策,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 沈洁; 张妍; 高丽丽; 张月; 韩历丽
    • 摘要: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适龄妇女接受乳腺癌免费筛查的结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在北京市接受乳腺癌免费筛查妇女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自2011年以来历经6个筛查周期,共筛查适龄妇女2447517人次,期间筛查策略不断完善.乳腺X线摄影检查转诊率为12.8%,异常检出率为2.9%;乳腺超声异常检出率为9.7%.异常检出率逐年提升,原位癌及癌检出率从39.5/10万提高到88.5/10万.结论:北京市适龄妇女免费乳腺癌筛查工作策略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在筛查人群覆盖和筛查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
    • 周丽敏; 陈婕; 汤茜; 李景珊; 陈兵勇
    • 摘要: 目的研究性早熟女童乳腺tanner分期超声检查与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纳入的具有乳房发育症状的117例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将女童划分为性早熟组(n=58)与非性早熟组(n=59)。两组分别进行乳腺tanner分期超声检查、骨龄(BA)检查与性激素检测,比较两组性激素、BA、乳房体积、tanner分期,对比治疗前后tanner分期变化,tanner分期与乳房体积、BA、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性早熟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乳房体积、BA均高于非性早熟组,雌二醇(E2)低于非性早熟组(P<0.05)。性早熟组Ⅰ、Ⅱ期比例低于非性早熟组,但Ⅲ、Ⅳ、Ⅴ期比例高于非性早熟组,两组tanne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性早熟组的Ⅰ、Ⅱ期比例高于治疗前,Ⅲ、Ⅳ、Ⅴ期比例低于治疗前,性早熟组治疗前后的tanne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体积、BA、FSH、LH、P与tanner分期呈现正相关性,E2与其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tanner分期可成为诊断性早熟的重要方式,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出新的可靠指标。
    • 摘要: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病率为59/10万,患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积极有效的乳腺癌筛查可以提高早诊率、降低病死率。目前,乳腺癌筛查缺乏适应国人的规范和指南,主要争论点在于推荐乳腺超声还是乳腺钼靶(X线检查)为主要手段。欧美国家普遍接受X线进行乳腺癌筛查,欧美国家指南也主要推荐X线为筛查手段。我国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国女性的乳腺癌患病特点与欧美女性存在很大差别:乳腺生理特点为密度更高、体积较小;患病高峰年龄更小,致密性乳腺的比例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