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解剖重建

解剖重建

解剖重建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28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骨伤、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等;解剖重建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勇、雷俊虎、周敬滨等。

解剖重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288 占比:99.36%

总计:19412篇

解剖重建—发文趋势图

解剖重建

-研究学者

  • 胡勇
  • 雷俊虎
  • 周敬滨
  • 张涛
  • 张鹏
  • 朱伟民
  • 李伟
  • A.梅斯乔恩
  • F.马斯萨瓦
  • 丁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明展; 买合木提·亚库甫; 陈洪涛; 刘建疆; 阿布都苏甫·库万; 艾尔肯·阿木冬
    • 摘要: 背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成形、外侧髌股韧带松解、臀肌挛缩松解与胫骨结节移位手术,目前多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法.目的:在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前提下,比较髌骨内缘使用带线锚钉与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固定肌腱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单侧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57例,男19例,女38例,年龄16-26岁,均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移植物为患者自体半腱肌,其中26例采用带线锚钉进行移植物内固定,31例采用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进行移植物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骨折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髌骨倾斜角与患侧膝关节功能Kujala评分.结果 与结论:①术后36个月随访中,57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不愈合、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带线锚钉组出现4例股骨止点疼痛、1例韧带与股骨止点处持续疼痛,聚醚醚酮锚钉组出现5例股骨止点的疼痛,两组间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18,3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Kuja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带线锚钉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髌骨倾斜角大于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组(P<0.05);④结果表明,髌骨带线锚钉和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改善患膝功能,但半隧道聚醚醚酮锚钉对髌骨倾斜角的改善更明显.
    • 赵珊笛; 周昊
    • 摘要: 颞下颌关节重建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对受损颞下颌关节进行解剖重建及功能恢复。目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自体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及牵张成骨颞下颌关节重建。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颞下颌关节重建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现有颞下颌关节重建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赵青松; 李欢; 徐鹏; 周鹏; 靳小雅
    • 摘要: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损伤后前交叉韧带(ACL)手术重建是膝关节重获稳定性的重要手段,ACL重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移植物隧道的选择,特别是股骨侧隧道的选择对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康复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目前逐渐成为主流的韧带重建技术。单束ACL重建时,股骨侧隧道内口定位点的选择是随着ACL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技术的提升不断变化的,每种技术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优势与不足,最佳的股骨隧道内口位置的选择一直有不同观点。本文就单束ACL重建技术中股骨侧隧道内口定位点的演变及进展做一综述,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朱君旭; 沈阳; 刘松波; 刘欣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移植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0例患者(20踝)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解剖重建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Karlsson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的踝关节外侧不稳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体育活动。19例患者(95.0%)恢复到伤前同一水平,1例患者(5.0%)恢复到较低水平。本组20例患者,术后AOFAS评分为(90.5±5.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3.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rlsson评分为(90.3±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7.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
    • 邬俊夫; 朱伟民
    • 摘要: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人体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首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ACLR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健患侧肢体步态异常,然而术后异常的步态与重建韧带再次断裂率及晚期继发骨关节炎关系密切,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及日常生活的恢复。本文综述ACLR术后两侧肢体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研究进展,总结ACLR后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测量、评估相关技术,分析患者性别、ACLR术前损伤机制、术中移植物选择、术后心理因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全身其余关节控制代偿、康复方案等影响因素,尤其是手术方式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的不同对术后下肢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变化的影响。
    • 陆叶; 蒋仕林; 袁锋
    • 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3例ACL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18~45岁,平均(26.8±5.86)岁;左侧47例,右侧56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打股骨骨隧道,ACL双束八股解剖重建。按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和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8.18)个月;手术前、末次随访评分比较,Lysholm评分分别为(48.41±4.44)分和(95.34±1.9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KDC评分分别为(44.05±4.36)分和(95.66±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ner评分分别为(2.84±0.95)分和(6.15±0.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K-SES量表(3.10±0.83)分和(7.12±1.1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103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轴移试验阴性。98例(95.1%)Lachman试验阴性,5例(4.9%)Lachman试验1°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经胫骨隧道双束八股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恢复伤前活动水平的有效方法。
    • 张帅; 马明阳; 刘宇博; 曹正; 孔祥朋; 柴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4例(84髋)行机器人辅助THA的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23~75岁,平均(56.3±12.7)岁。按解剖重建理念进行术前规划,术后对患者生物力学指标髋臼偏心距(AO)、股骨偏心距(FO)、联合偏心距(CO)、旋转中心高度、下肢长度差(LLD)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遗忘关节评分(FJS)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随访。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平均20.7°±2.3°,外展角平均41.1°±2.9°,其中3髋(3.6%)位于“Lewinnek安全区”外,81髋(96.4%)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术侧AO、FO、CO及旋转中心高度均得到比较好的重建,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较好地恢复了L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偏股骨柄(127°颈干角)使用率为71.4%,高偏股骨柄与标准股骨柄(132°颈干角)均可以较好地重建FO,两组FO、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xFO与健侧FO的比值(sdFO)及L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HHS评分及FJ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THA中,按照解剖重建理念设计的术前计划可以被精准实施,有望实现重建原生髋关节并恢复髋关节生物力学的目标。高偏股骨柄在机器人辅助THA中应用增多的现象仍需进一步研究。
    • 雷鸣; 王敏; 雷昱; 张催; 刘丙根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重建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主客观指标.结果 两组KT-1000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Lysholm评分为(94.25±4.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3±2.79)分,实验组ACL角为(51.4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7±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轴移试验阴性率(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直接止点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效果显著,可促进膝关节旋转、前向稳定性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峰; 赵惠钰; 王馨悦; 李洪秋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及对膝关节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评分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经自体腘绳肌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Rigidfix系统固定,对照组给予Endobutto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评分及P1、P2、P3、P4骨道直径.结果 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KT-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1位置的骨道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gidfix系统与Endobutton系统应用于股骨侧固定中均具有较为显著效果,其中前者的骨髓道内口扩张较小,但两种固定方法均不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 石慧生;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张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 1 月至2018 年12 月行单隧道悬吊固定踝外侧韧带复合体解剖重建的23 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例,女16 例;年龄17~33(26.0±4.3)岁;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 级16 例,Ⅰ 级7 例;扭伤2~15(5.7±2.9)次;受伤至手术时间4~18(9.0±3.3)个月.记录患者术后24 个月术侧和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并采用X线K-L分级和踝关节核磁评分(MRI scoring of osteoarthritis of ankle,MSOA)评估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程度.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8(33.4±6.7)个月.所有患者行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单隧道悬吊固定解剖重建术.术后24 个月术侧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范围较健侧均减小,其中术侧踝关节背屈和外翻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和内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5.19±6.94)分提高至术后24个月的(93.77±3.42)分(P<0.05),23例均为优.VAS评分由术前的(5.30±1.12)分降低至术后24 个月的(1.10±0.81)分(P<0.05).术后24 个月K-L 分级:0 级14 例,Ⅰ 级8例,Ⅱ级1例.手术前后K-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OA评分由术前的(3.74±2.54)分提高至术后24个月的(7.04±2.51)分(P<0.05).结论:单隧道悬吊固定术式解剖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创造了更好的腱骨愈合条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