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解剖性肝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4050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腹部外科、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等;解剖性肝切除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相成、付必莽、唐波等。

解剖性肝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0502 占比:99.99%

总计:1040612篇

解剖性肝切除—发文趋势图

解剖性肝切除

-研究学者

  • 李相成
  • 付必莽
  • 唐波
  • 唐继红
  • 张捷
  • 王宏光
  • 王峰杰
  • 蔡守旺
  • 陈焕伟
  • 陈继业

解剖性肝切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师恒鑫; 安斌斌; 朱晓颖; 任秋洋; 齐攀; 寇文豪; 李淑文; 王粟; 樊海宁
    • 摘要: 目的:选择接受肝切除的肝细胞癌,评价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关于肝细胞癌接受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切除的文章,对患者一般特征、肿瘤特征、手术特征和远期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项病例对照研究,2471例患者,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1252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1219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组基线特征为吲哚青绿15分钟滞留率数值更小、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长期预后方面,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相比,解剖性肝切除组获得了更好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比值比(OR) = 1.40,95% CI:1.06~1.84,P = 0.016],而在5年总体生存率方面,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OR = 1.23, 95% CI: 0.96~1.59, P = 0.106]。结论:解剖性肝切除对于降低肝细胞癌患者远期复发显著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
    • 任仰科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山东省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切除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 单文刚; 曹宽; 刘志毅; 王人颢; 张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大量腹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后根据腹腔引流量分为大量腹水组和非大量腹水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8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大量腹水18例,发生率为22.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发生大量腹水与前白蛋白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术前门静脉高压、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标准化剩余肝体积及术中出血量有关(P15%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15%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发生大量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肖建生
    •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类型,被列为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和第四大常见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肝切除术是H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的方法。肝切除术的发展最早要追溯到1888年Langerbuch教授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手术,随后肝切除手术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围术期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20%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的3%以下,5年生存率从16%提高到40%~50%[2-4]。但由于肝脏结构复杂,肝门胆管的血管分布和解剖结构容易发生变化,传统肝切除术在操作上精确度较低,容易出现原发病灶切除不完全(阳性切缘)或切除时不能将肝脏内已有的肿瘤全部切除(隐匿性、多灶性)的情况,导致多达70%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肿瘤复发[5-7]。因此,在术前实现肝癌的准确定位,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肝组织成为外科医师面临的新挑战。
    • 梁霄; 郑俊浩
    • 摘要: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目前肝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1].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的进步,微创与精准已逐渐成为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对于肝癌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虽然解剖性肝切除同时切除癌灶及其荷瘤肝段,从理论上讲可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并提高无瘤生存率,但是相关文献均没有明确定论.尽管不少研究指出解剖性肝切除在远期预后方面要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2],但仍有一部分的文献表示这两种术式的疗效相当[3].作者认为,可能是因肝脏肿瘤大小部位不同及解剖变异较大导致肝脏手术很难标准化,及不同中心对于解剖性肝切除的理解不同所导致.
    • 余伟; 雷斌
    •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安全且有效的术式,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便为该类结石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接受肝组织切开取石术(肝组织切开组,77例)和解剖性肝切除(解剖学组,91例)治疗的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及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解剖学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肝组织切开组(P<0.01),术后切面感染、胆漏、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肝组织切开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胆道狭窄(OR:2.782,95%CI:0.895~4.251)、结石呈双侧分布(OR:2.309,95%CI:1.527~5.377)及肝组织切开治疗(OR:1.986,95%CI:0.902~12.746)是影响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合并胆道狭窄(OR:8.611,95%CI:6.974~27.483)、结石呈双侧分布(OR:4.315,95%CI:1.527~8.377)、肝组织切开治疗(OR:2.930,95%CI:1.102~7.255)和术后结石残留(OR:6.026,95%CI:1.102~7.255)是影响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解剖学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安全且有效,可作为该类胆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术前合并胆道狭窄、结石呈双侧分布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均会增加区域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留及复发风险.
    • 陆昌友; 蒲邦明; 郭勇; 喻淋淋; 方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139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患者中127例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12例.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48例,左半肝切除术34例,右半肝切除术14例,右肝后叶切除术6例,中肝切除术13例,肝尾叶切除术4例,病变局部切除术20例.手术时间(217.8±75.2)min,术中出血量(320.4±94.8)mL,平均住院时间(9.1±3.6)d.1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胆漏3例,腹腔感染3例,出血2例,反应性胸腔积液6例,腹水5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选择合适工具离断肝实质,以此方式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纪任; 朱洪涛; 洪晓明; 刘春红; 邱思远; 张丹图; 卢宠茂
    • 摘要: 目的 探讨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半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2±15)岁.全程显露并保留肝中静脉纳入精准手术组(n = 26),未能全程显露肝中静脉或者损伤肝中静脉纳入对照组(n=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肝衰竭患者,术后90 d无死亡患者.精准手术组的手术时间(5.2±1.8)h、术中出血量(620.5±450.8)ml,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9±2.3)h、术中出血量(760.5±540.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9例(40.4%)患者(精准手术组7例,对照组12例)出现各类并发症3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47.6%(10/21)比19.2%(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远期并发症对照组5例患者分别出现残留结石、胆道感染、肝脓肿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精准手术组仅2例分别发现残留结石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23.8%(5/21)比7.7%(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能够较为彻底去除结石和病灶,降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
    • 陈焕伟; 罗发; 刘颖; 王峰杰; 邓斐文; 胡健垣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中央部位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12例肿瘤位于肝中央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实施了腹腔镜肝切除;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5.5±6.8)岁,平均肿瘤直径(3.7±2.5)cm,术前肝脏储备功能ICG-R15 (3.9 ±2.8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实施肝Ⅳ~Ⅷ段切除5例、肝V~Ⅷ段切除6例、肝Ⅳ段切除1例.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切缘、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398.8±11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0.8 ±279.2)ml,有1例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2.2)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肝断面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平均手术切缘(1.2±0.6)cm.结论 对位于肝中央部位的肝细胞癌,行解剖性肝Ⅳ~Ⅷ段切除、肝V~Ⅷ段切除以及肝Ⅳ段切除是安全、可行的.采取肝内Glissonian鞘外的方法预先控制肝蒂有利于掌握断肝平面,术前精准的评估,术中有效的控制出血以及娴熟的腔镜外科技术能有效帮助术者安全实施手术.
    • 熊元刚
    •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医院完成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7d测定两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比较;比较两组复发、存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BIL、AST、ALT、ALB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TBIL、AST、ALT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LB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相较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延长了手术时间,但不会延长住院时间,且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复发,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