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裂缝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183624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海相油气地质、物探与化探、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岩溶资源与油藏岩溶储层研究学术研讨会等;裂缝型储层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国忱、张广智、潘新朋等。

裂缝型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3624 占比:99.99%

总计:1183714篇

裂缝型储层—发文趋势图

裂缝型储层

-研究学者

  • 吴国忱
  • 张广智
  • 潘新朋
  • 李振春
  • 司文朋
  • 司马立强
  • 时秀朋
  • 李林
  • 柳建新
  • 王仁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洪学; 印兴耀; 李坤; 姜曼
    • 摘要: 裂缝型储层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有效压力预测在此类油气藏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压力可由有效压力参数计算得到,具有丰富方位及偏移距等信息的五维地震数据为裂缝型储层有效压力参数预测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各向异性Gassmann方程和线性滑动理论,结合Smith有效压力参数函数和临界孔隙度模型,推导出由有效压力参数、流体体积模量和裂缝法向及切向裂缝弱度参数直接表征的正交各向异性(OA)介质纵波反射系数弱各向异性近似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维地震时频域分步反演方法,即在分步反演策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时间域地震反演的抗噪性和频率域反演的高分辨率优势,提高预测精度。基于五维地震频率和振幅信息及岩石、测井和地质资料,实现了裂缝型储层有效压力参数及流体参数和裂缝法向及切向裂缝弱度参数的直接预测。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井上实际数值吻合程度较高,为裂缝型储层五维地震有效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 黄仕林; 杨博文; 张娟; 汪周华; 张明迪; 易枫
    • 摘要: 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产水气藏气水渗流规律的重要基础参数,但是采用水驱气方法还是气驱水方法来确定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仍存在较大争议。以元坝气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实验测试方法,系统开展了孔隙型、裂缝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储层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推荐产水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法。结果表明:裂缝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现出凹形曲线特征,与常规的X形曲线特征差异较大;与裂缝型岩心比较,孔隙型岩心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整体右移,两相流动饱和度区间范围更宽、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更慢。与气驱水方法相比,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束缚水饱和度更接近储层实际情况、水相渗流能力弱、气相渗流能力大于水相,实验设计符合产水气藏气水渗流过程。因此,针对产水气藏的产能评价、开发方案编制等,建议采用水驱气法测试的气驱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开展模拟计算。
    • 郝志伟; 卢贞; 时秀朋
    • 摘要: 火成岩裂缝型储层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规律复杂,地震反射特征规律性差。针对利用地震资料开展裂缝空间预测存在的裂缝空间分布、地震资料品质等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对裂缝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地震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影响火成岩裂缝地震预测可靠程度的因素,建立“三度”裂缝可预测性评价模式。
    • 王宇飞; 方涛; 陈华兴; 李越; 赵顺超
    • 摘要: 裂缝发育会加剧储层应力敏感及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因此对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开展研究及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C油田奥陶系裂缝性储层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不同产状模拟裂缝在地应力作用下闭合规律的数值模型,评价应力敏感程度,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应力敏感程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目标油田,裂缝倾角越小、长度越长、宽度越小,则应力敏感程度越强;裂缝倾角对应力敏感的影响与所处地应力场有关,当水平应力小于垂向应力时,裂缝倾角越小应力敏感程度越强,敏感系数达0.67;裂缝倾角对裂缝应力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侧压力系数、裂缝长度、裂缝宽度;基于XGBoost方法建立的应力敏感程度预测模型,其实测值与预测值间的相关性达0.87,具有便捷性、实用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对于裂缝型储层的渗流特征和生产动态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田涛; 李少轩; 高阳; 韦红
    • 摘要: 渤海海域A油田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主要目的层为太古界变质岩潜山。钻井揭示太古界潜山储层为裂缝型储层,储层纵、横向变化较快,优质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性的叠后多属性裂缝检测技术。首先,通过区域地质认识及钻遇情况,将裂缝储层段在垂向上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建立地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从而明确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的地震响应及识别特征;最后,在正演模拟结果的指导下开展叠后地震属性及裂缝检测研究并利用绕射波技术对储层进行进一步精细描述。研究成果与已钻井资料的吻合度较高,为下一步的井位部署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 李松; 张华礼; 王萌; 张曦; 周长林; 胡秋筠
    • 摘要: 四川盆地茅口组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非均质性强,均匀布酸困难,导致储层目标层段改造不均匀,影响单井储层改造效果.为提升强非均质裂缝型储层的整体改造效果,基于3D打印裂缝岩板模拟技术,模拟研究了不同完井方式下非机械方式暂堵转向工艺,优选了耐温、承压能力的暂堵转向材料,评价了不同裂缝下暂堵转向材料含量、粒径组合等设计参数及其封堵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暂堵材料承压达15 MPa,150°C降解率>98%,适用于四川盆地茅口组裂缝型储层条件;针对射孔完井的暂堵球投球总数需为炮眼数的1.1~1.3倍,暂堵纤维和2 mm暂堵颗粒组合可有效封堵3 mm裂缝,并明确了暂堵纤维及暂堵颗粒设计加量.暂堵转向实验评价丰富了强非均质裂缝型储层非机械方式均匀改造技术,为提高单井储层改造效率及现场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志刚; 马文杰; 赵宏忠; 许凤; 崔全章; 马辉; 孙星
    • 摘要: 基于曲率类属性,本文提出预测“裂缝发育带—裂缝发育方向—开启裂缝”的—套流程,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曲率运算预测裂缝型储层发育带;然后对曲率数据体计算玫瑰图属性,用成像测井的玫瑰图与曲率体计算的玫瑰图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根据裂缝发育方向优选2个主要裂缝发育的主方向,然后根据裂缝发育的主方向对曲率数据体计算2个主方向方位强度属性;将2个方位强度属性分别与产能交会,其中相关性较好的方位为裂缝的开启方位.上述方法在哈萨克K油田应用,预测了K油田区东部地区为缝洞型储层发育带,西部地区为裂缝型储层发育带;主要发育NE向和NW向两组裂缝,其中NE向裂缝北部地区开启性好,NW向裂缝南部地区开启性好;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2口钻井获得了商业油流.
    • 刘良刚
    • 摘要: 桩海潜山演化历史长、地层结构破碎、埋藏深,加之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自身的特点,岩石物理性质呈跳跃性变化,储集体形态变化也较剧烈,地震以杂乱发射为主,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在混合型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方向因子发展成新的矢量自相关函数,使产生的随机介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阈值截取法,结合研究区实际钻井、地震资料及测井解释结果来给定缝洞发育的长、短半轴及局部发育密度构造,建立符合研究区实际地层结构的叠加型双孔介质模型,采用非均匀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参数情况下潜山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裂缝储层发育尺度越大、发育密度越高、充填速度及发育角度越小,对应地震剖面上异强反射能量越强,这为潜山裂缝储层的波场特征识别及预测提供了依据.基于此,融合研究区裂缝储层敏感的倾角及能量类属性,有效预测了桩海潜山下古生界裂缝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研究区潜山油气的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 曹耐; 雷刚; 董平川; 李虹; 沈茂丁; 吴亚红
    • 摘要: 针对裂缝型储层的不同裂缝类型,分别设计和进行了5种裂缝贯穿程度和4种裂缝充填模式的致密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并分析了各种裂缝贯穿程度和裂缝充填模式的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差异.结合一维产能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贯穿程度和裂缝充填模式对裂缝型油藏产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贯穿程度较小时,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主要体现为基质压缩,而随着裂缝贯穿程度增大,岩石应力敏感过程主要包括裂缝闭合和基质压缩2个阶段;岩心流量并不一定随着实验压差增大而简单增大,而是生产压差和岩心渗透率的综合函数.
    • 方俊伟; 苏晓明; 熊汉桥; 牛晓; 吴若宁; 朱杰
    • 摘要: 塔中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气侵严重、溢流频发、循环排气时间长和井控难度大等问题长期以来阻碍了该区块的顺利钻探和高效开发,而气侵是导致诸多钻井事故的根本原因。为了有效防治和减缓气侵,通过塔中区块奥陶系储层的地质特征分析和室内砂床实验、静态承压实验、电镜扫描(SEM)实验、配伍性实验和动态污染评价实验,研制出了一套封缝堵气效果好、承压能力强的成膜封缝堵气钻井液体系,体系配方为井浆+2%~3%CY-1+3%~4%木质纤维素+3%~4%GZD,该体系的正向承压能力高达8 MPa,反向承压能力高达1 MPa,抗温性高达180°C以上,在8 MPa的驱替压力下漏失量小于10 mL。除此之外,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配伍性、滤失性和流变性,为塔中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的安全钻井提供了技术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