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补肾方药

补肾方药

补肾方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287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研讨会暨山东省第十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等;补肾方药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恩、金国琴、武密山等。

补肾方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4287 占比:97.92%

总计:4378篇

补肾方药—发文趋势图

补肾方药

-研究学者

  • 李恩
  • 金国琴
  • 武密山
  • 戴薇薇
  • 徐品初
  • 赵素芝
  • 康湘萍
  • 张学礼
  • 白霞
  • 李爱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发明; 徐王兵; 李勇; 汤敏予; 张法慈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对OPG、IGF-Ⅰ、E_(2)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接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120例采用补肾方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PG(血清骨保护素)、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E_(2)(血清雌二醇)以及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PG、IGF-Ⅰ、E_(2)、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OPG低于对照组,IGF-Ⅰ、E_(2)、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N端骨钙素以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OPG指标,提高IGF-Ⅰ、E_(2)指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缪梦琦; 石高峰; 卢燕; 王佩娟; 张健
    • 摘要: 目的 比较补肾活血方、左归丸和右归丸3种补肾方药干预皮质酮所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效果.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皮质酮建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3周后取大鼠卵巢组织,检测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抗苗勒管激素浓度,评价卵巢功能.左侧卵巢组织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镜下进行卵泡计数;Western blot检测右侧卵巢组织Angptl4和Np4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血清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浓度降低,卵泡刺激素浓度升高;卵巢颗粒细胞排列紊乱,闭锁卵泡增多,其他各级卵泡减少,Angptl4和Np4蛋白表达升高.经补肾方药干预后上述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补肾活血方效果最优.结论 3种补肾方药均能治疗皮质酮所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卵巢组织Angptl4和Np4的表达相关.
    • 林坚真; 叶国平; 赖君哲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及其对OPG及IGF-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1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观察组给予补肾生骨颗粒,两组均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PG(血清骨保护素)、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E2(血清雌二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OPG明显降低,IGF-Ⅰ、E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ALP、N-MI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ALP、N-MID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药可有效降低OPG,提升IGF-Ⅰ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有着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彭孟凡; 刘保松; 朱正望; 刘丹丹; 魏珍珍; 李孟艳; 苗明三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的题目中含有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疾病种类、中药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5篇,文献包含25种疾病,以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月经失调居多;181种中药,以当归、菟丝子和熟地黄居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以甘、辛、苦,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1个,因子分析提取得到11个公因子。结论: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以补虚药为主,与中医对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认识相符。
    • 陈云志; 陈家旭; 李文; 高洁; 秦忠; 柴艺汇; 陈伟; 管连城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维生素 D缺乏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密切相关性.中医药补肾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作用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补肾方药能调节维生素 D轴,为此,提出补肾方药可能通过调节维生素 D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 王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应用补肾方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方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PRL以及E2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应用补肾方药的效果明显,有助于妊娠,值得应用.
    • 王转丽
    •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方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到两组,补肾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4例患者,补肾治疗组采用补肾方药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排卵情况、妊娠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检查。结果补肾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55.88%(19/34)和67.65%(23/3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1.74%(21/34)和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52,P〈0.05)。在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方面,补肾治疗组患者的LH(9.77±2.33)IU/L、LH/FSH(1.11±1.02)、T(1.04±1.02)nmol/L、PRL(0.96±1.23)nmol/L和INS(96.87±77.24)nmol/L值的降低情况和FSH(8.79±1.69)IU/L、E2(198.34±97.22)ng/L的提高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妊娠率,患者各项激素水平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
    • 王转丽
    • 摘要: 目的 探究补肾方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到两组,补肾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4例患者,补肾治疗组采用补肾方药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排卵情况、 妊娠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补肾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55.88%(19/34)和67.65%(23/3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1.74%(21/34)和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7.52,P<0.05).在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方面,补肾治疗组患者的LH(9.77±2.33)IU/L、LH/FSH(1.11±1.02)、T(1.04±1.02)nmol/L、PRL(0.96±1.23)nmol/L和INS(96.87±77.24)nmol/L值的降低情况和FSH(8.79±1.69)IU/L、E2(198.34±97.22)ng/L的提高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肾方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妊娠率,患者各项激素水平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