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补强支护

补强支护

补强支护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6287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7年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补强支护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博、刘玉磊、周伟等。

补强支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287 占比:99.84%

总计:86427篇

补强支护—发文趋势图

补强支护

-研究学者

  • 李博
  • 刘玉磊
  • 周伟
  • 孙中光
  • 崔瑞军
  • 崔进孝
  • 左明辉
  • 张兴国
  • 张强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少慧
    • 摘要: 新元矿回采面以往采用留设区段煤柱布置,煤炭损失较大;3405接替工作面拟改用沿空留巷技术,即选用C30混凝土进行巷旁充填支护的方式,充填体宽度设计1 000 mm,在充填体内布置3根Φ20 mm×1 0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1 000 mm×1 000 mm,在距离巷道上帮300 mm位置补打1根Φ17.8 mm×6 500 mm的锚索,排距为2 000 mm;对留巷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现场验证,留巷支护效果良好,能满足现场要求。
    • 管亚伟
    • 摘要: 为了减小沿空巷道顶板变形,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对两次采动下巷道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两次采动过程中,沿空巷道的两帮应力分布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第二次采动下顶板的下沉量由184.7 mm升高至734.7 mm,巷道的底鼓量由64.8 mm增大至171.0 mm,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增大。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给出了巷道围岩薄弱环节的补强支护方案,为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
    • 崔瑞军
    • 摘要: 针对某矿2102工作面回风巷在强应力扰动下的支护难题,在现场调研工程概况及支护难点的基础上,对巷道围岩失稳的原因及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巷道修复工作,对巷道支护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锚索组合系统的巷道修复及补强支护方案,并在巷道掘进修复及工作面回采两个阶段进行了工程实践,成功实施了巷道修复,并保障了后期使用,实现了预期的安全及技术目的。
    • 黄衡
    • 摘要: 针对万家庄煤业北翼区段回风巷处于断层影响的强构造应力影响区,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分析了万家庄煤业北翼区段回风巷现有巷道支护情况以及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初步提出了采用“超高强锚-管-注一体化协同支护+U型钢棚(可选)”的补强技术方案与参数,通过对井下巷道变形量监测可知,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顾以春; 钱秀; 李岗
    • 摘要: 为研究断层对巷道围岩稳定性,本文以某矿201和203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受采动和断层共同影响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分布特征和应力场分布特征,揭示受采动和断层共同影响下201和203工作面回风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过断层段的围岩塑性区形态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分布特征,且巷道浅部围岩发生破坏,出现“卸荷”现象,围岩深部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域;煤柱过断层段围岩塑性区破坏形态较为均匀,其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分布范围近似呈对称分布。针对过断层段围岩破坏较为严重,在现有支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补强支护方案,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
    • 高鹏
    • 摘要: 巷道作为保证工作面生产的基础,其完整性至关重要。本文以黄陵二号煤矿41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赋存条件调查、现场监测、矿压显现等分析影响深部工作面原巷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造成巷道变形的主要因素是深部高应力工作面正常推采的形成的二次扰动。通过现场监测发现,双重扰动下的巷道影响范围约120 m,尤其是40 m处、60 m处、80 m处出现台阶式变形,超前20 m处的巷道变形影响最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巷道分区式补强支护方案,在煤柱侧由锚索代替锚杆支护,巷道两边底角施工压边锚杆,顶部采用“一梁两索”施工方案,可以达到增加巷道稳定性的目的,对补强支护具有重大意义。
    • 贺淼鑫; 赵利安
    • 摘要: 为解决综采面间留设煤柱而导致的采掘接续紧张、资源回收率低、采空区易形成应力集中等问题,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寺河煤矿二号井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进行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基于实验给出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炮孔间距和补强支护等主要参数,最后在现场实践中将97214沿空留巷划分为四个区,不同区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和措施。巷道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效果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切顶卸压留巷技术后,97307工作面切顶侧的支撑压力不仅低于未切顶侧巷,更远低于中部支架压力,巷道表面变形和离层分别在滞后工作面170 m和200 m处基本恒定不变,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在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的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王峰
    • 摘要: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的成功率,以及对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本文以金谷矿109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将10901运输巷保留下来,作为10903工作面的回风巷道,通过理论分析,将基本顶简化为板结构,对其回转下沉力学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板在受纵向压应力时更容易破坏,对采空区顶板实施预裂切顶有利提高沿空留巷的成功率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资料,详细设计了沿空留巷预裂切顶方案和锚索补强支护方案,并运用于工程实践。通过对现场监测发现,采用预裂切顶和锚索补强支护后成巷比较完整,巷道顶底板位移和两帮位移较小,能够满足下区段工作面的生产要求。
    • 李志强
    • 摘要: 为解决近距离下煤层围岩变形严重的技术难题,以辽源矿81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上煤层巷道底板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底板应力分为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原岩应力区,同时对下煤层巷道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在原有锚索支护的基础上加固5根锚索,形成3×2×3结构,锚索的间排距为1.6 m×0.8 m和2.4 m×0.8 m两种,同时,采用一梁二柱进行辅助加强的支护方案,有效降低了巷道的围岩变形,为下煤层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 张文伟
    • 摘要: 为解决当前矿井采掘衔接紧张问题,以西铭矿42206工作面现场条件为基础,对坚硬顶板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承载机理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切顶卸压方法对坚硬顶板载荷进行卸压,并设计了沿空留巷与巷内补强支护方案。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采用该方案后成功留巷700 m,42206工作面回采后,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稳定,未出现剧烈矿压现象,表明该方案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