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成形术,气囊

血管成形术,气囊

血管成形术,气囊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专利文献20028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血管成形术,气囊的相关文献由80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曦彤、徐克、吴义生等。

血管成形术,气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00283 占比:99.92%

总计:200449篇

血管成形术,气囊—发文趋势图

血管成形术,气囊

-研究学者

  • 张曦彤
  • 徐克
  • 吴义生
  • 李学东
  • 李晓强
  • 陈剑秋
  • 冯博
  • 凌坚
  • 刘昌伟
  • 史振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继冲; 宋云
    • 摘要: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支架内再狭窄是其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制约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文章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流行病学、影像学评价、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 姜麟波; 王惠; 江玥; 张安仁
    • 摘要: 目的:研究伊伐布雷定(IVB)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sTWEAK)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我院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38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美托洛尔和基础药物治疗)和IVB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IVB),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心率、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全血黏度高切(BVH)、全血黏度低切(BVL)、纤维蛋白原(Fg)、血清vWF、MMP-9、sTWEAK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IVB组6MWD[(367.16±34.68)m比(393.15±35.64)m、LVEF[(45.61±5.06)%比(48.76±4.32)%]显著升高,心率[(77.26±7.74)次/min比(71.93±7.04)次/min]、LVEDV[(136.83±13.44) ml比(129.79±13.71) ml]、LVESV [(80.65±10.15) ml比(77.53±7.06) ml]、EAI [(2.26±0.27)比(2.14±0.24)]、BVH[(4.36±0.47) mPa·s比(4.15±0.44) mPa·s]、BVL[(10.80±1.09) mPa·s比(10.15±0.98)mPa·s]、Fg [(4.37±0.54) g/L比(4.15±0.38) g/L]、血清vWF [(95.08±9.53) mU/ml比(88.18±9.31) mU/ml]、MMP-9[(86.60±8.58) ng/L比(82.40±9.91) ng/L]、sTWEAK[(37.00±3.61) pg/ml比(34.74±3.58)pg/m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716.结论:伊伐布雷定可显著减慢PCI患者术后心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减轻内皮损伤,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吴巧; 黄蕾; 康忠俊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Ⅰ期、Ⅱ期运动康复对冠心病(CHD) 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行PCI治疗出院的120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护理、术后12周的健康宣教以及6个月的常规随访)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心脏康复Ⅰ期、Ⅱ期运动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入院时、术后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分和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的6min步行距离(6MWD)[(395.32±14.49)m比(418.75±18.14) m]显著升高,P=0.001;术后6个月LVEF[(52.77±6.60)%比(66.42±7.85)%]、6MWD[(416.39±19.85)m比(431.47±23.90) m]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42±0.79) cm比(4.77±0.83) cm]显著降低,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术后6个月运动康复组SAQ 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296.46±37.14)分比(378.68±42.66)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清和肽素水平[1个月:(7.64±1.42) pmol/L比(6.75±1.22) pmol/L,6个月:(5.11±1.18) pmol/L比(3.65±1.05) pmol/L]均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Ⅰ期、Ⅱ期运动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血清和肽素水平.
    • 杨希孟; 陆军; 祁鹏; 王俊杰; 胡深; 陈鲲鹏; 王大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应用DCB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63.1±9.2)岁(范围:48~77岁).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共有19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患者术前狭窄程度为75%(20%) [M(QR)],所有DCB均成功置入并实施扩张,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穿支血管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术后平均影像随访时间5.5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平均临床随访时间6.3个月,均无新发症状.结论 对于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DCB血管成形术相对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 柳艳丽; 韩凤珍; 庄建; 黄焕雷; 张曹进; 董豪坚; 周成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的手术、介入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妊娠期心脏病且经手术及介入治疗孕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及介入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 39例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的年龄为(30±6)岁(21~43岁);其中,单胎37例,双胎2例;心血管疾病修正的世界卫生组织(mWHO)妊娠风险分级均为Ⅳ级.治疗:妊娠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开放性手术22例;介入治疗17例,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14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术中及术后的妊娠期无孕产妇死亡.共获新生儿33例,其中2例新生儿因颅内出血死亡;难免流产1例,胎死宫内4例,引产3例.39例孕妇及31例存活新生儿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 对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mWHO妊娠风险分级为Ⅳ级的部分高危孕妇,妊娠期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可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 卢思
    • 摘要: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CAS)是儿童时期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该文总结了CAS治疗方法的发展历程,首次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瓣膜切开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包括经导管及超声),2种治疗方法均作为姑息性治疗方式.目前国际上认为,其即刻及中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AS作为进展性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及病情的进展,最终均需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包括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和机械瓣置换术).
    • 曹莉明; 梁志会; 何景良; 陈静; 谢永伟; 崔进国; 张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10例,其中9例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给予顺行开通治疗;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合并腹腔动脉闭塞,给予逆行开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体重变化情况,记录腹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均植入支架1枚,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开通良好,血流通畅,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完全解除,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成功率100%,且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8例术后1周腹痛消失,2例术后1个月腹痛消失,且随访期间均无肠坏死、病死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血管狭窄未复发.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够迅速恢复血流,改善肠道缺血症状,安全有效,且当肠系膜上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无法进行常规顺行开通治疗时,可考虑经侧支循环进行逆行开通治疗.
    • 张军; 林瑞敏; 刘军; 陈占; 张在兴; 欧云崧
    • 摘要: 目的 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8例采用美敦力公司DCB球囊扩张,必要时给予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以DSA随访,比较2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再狭窄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恶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病变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远期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时的病变血管管腔丢失、再狭窄率.
    • 孙立伶
    • 摘要: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远期后遗症,即便DVT早期给予规范化抗凝治疗,仍然有较高的PTS发病率.深静脉瓣膜受损反流、静脉压增高、静脉血回流受阻被认为是PTS的主要形成机制.传统PTS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弹力袜、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专用静脉支架治疗PTS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被广泛接受.本文对PTS的病理生理、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何永春; 蒋华; 张萍; 雷欣; 陈涧扬; 杨浩; 陈江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CVD)再置透析导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例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及导管嵌顿拔管失败原因.选择大小合适球囊扩张原导管腔内或狭窄部位腔内血管,并再置带涤纶套的透析导管.随访6个月观察PTA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13例患者中有4例在更换导管时发现导管嵌顿,经腔内球囊扩张术(HONG技术)后顺利拔管.13例患者PTA术后狭窄段血管内径均符合效果良好评价标准,并再置管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导管血流量﹥250 ml/min.术后随访6个月,4例面部水肿患者中有3例面部水肿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10例患者导管血流量保持250 ml/min以上,3例患者需口服华法令才可保持血流量﹥250 ml/min.结论PTA术治疗CVD致导管嵌顿拔管失败及再置管困难的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拔管及再置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缓解中心静脉狭窄引起的临床症状.%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dilatation (PTA) in catheter replacement within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central vein disease (CVD). Methods Thirteen cases of CVD patients from Jan 2015 to Mar 2018 admitted in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of them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o clarify problem origin. Suitable balloons were chosen to dilate the original catheters or the occlusive veins, and then the original catheters were replaced. PTA was used to help catheter replacement an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Results Four of the 13 patients were found stuck when replacing catheters. All of them successfully had catheters removed with PTA (Hong's techniques). All patients had successfully catheter replacement with blood flow volume>250 ml/min. Among 4 patients with edema, 3 patients showed better within 6 months. Only 3 patients needed warfarin to keep blood flow volume>250 ml/min within 6 months. Conclusions PTA shows advantages of lesser trauma, better tolerance and higher success rate in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CVD. It can also relieve symptoms resulting from occlusive central vein.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