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涂片

血涂片

血涂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163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西藏医药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讨会等;血涂片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建文、农柳华、向愿等。

血涂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 占比:2.5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5163 占比:97.40%

总计:15568篇

血涂片—发文趋势图

血涂片

-研究学者

  • 丁建文
  • 农柳华
  • 向愿
  • 沙泉
  • 冯东方
  • 冯云
  • 危加胜
  • 石华英
  • 石泉贵
  • 兰高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亦男
    • 摘要: 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并符合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标本220份作为实验对象,每份标本均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中性粒细胞(NE)、嗜酸粒细胞(EO)、嗜碱粒细胞(BA)以及淋巴细胞(LY)、幼稚细胞/核左移(IG)、单核细胞(MO)以及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OTHER)阳性检出率。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在NE、EO、BA、LY阳性检出率上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P>0.05;全自动细胞分析仪IG、MO与OTHER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血涂片,但是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血细胞数量的参数,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必要时可以与血涂片联合应用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质量。
    • 陈晓晓; 宋静
    • 摘要: 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宿主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感染羊时可导致羊巴贝斯虫病。通过动物发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涂片显微镜镜检即可确诊巴贝斯虫。但在动物感染早期及后期,由于染虫率较低,显微镜镜检常会出现漏检;而且在基层使用过程中常会由于血涂片质量较差、检测人员对巴贝斯虫形态不熟悉而出现误诊。PCR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病原学检测中由于敏感性不足而漏检的问题,现已成为巴贝斯虫分子生物学检测领域应用最广的技术。
    • 祁根兄; 纪丽丽; 张慧
    • 摘要: 准确识别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构造,并绘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图,是动物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在心血管系统这一章节中的实训技能课。针对此种情况,对血涂片的制作提出改进方法,尽可能减少实验失败的几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验课上来。为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 刘小宁
    • 摘要: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联合检验的价值,为血常规检验、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入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总计150例(150份)。150份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作为对照组,联合血涂片检验,作为观察组。比较单一检验、联合检验后单独血细胞分析阳性率与复检结果以及无报警血标本血涂片细胞形态学镜检结果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检验阳性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对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一检验,联合血涂片血常规检验,成功提高了血常规检验准确率,利于疾病早期治疗。
    • 王国伟; 李旺鑫; 梅茜; 董文飞
    • 摘要: 针对人工滴染血涂片出现的染色不均匀、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对血涂片进行喷染的方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瑞氏-姬姆萨染液雾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最佳喷染参数。首先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计算染液在喷头内部的流动状态,然后使用相机和喷雾激光粒度仪搭建喷头外部雾化场实验平台,喷头外部入口压力分别选取0.10、0.12、0.14、0.16、0.18、0.20、0.22、0.24 MPa,测量染液的雾化角以及喷头正下方10~50 mm的雾化区域内测量点的雾滴粒径参数(D_(v10),D_(v90)和雾滴体积中径D_(v50)),计算粒度分布跨度S,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血涂片喷染研究,并对比了人工滴染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染液在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出口处形成高速液膜,为形成雾化场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当喷头入口压力为0.20 MPa时,距离喷头正下方35 mm处喷染界面具备最优的雾化质量,此时喷头雾化角为76.13°,雾滴体积中径为75μm,雾滴粒度分布跨度为1.72。基于该参数条件进行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参数与滴染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喷染后的细胞图像背景灰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旋流雾化喷头可以应用于血涂片染色,并且喷染后的血涂片染色均匀,具备良好的染色效果,为血涂片染色提供了新的方案。
    • 朱丹
    • 摘要: 目的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并分析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检验科当中进行常规检验的血常规检验标本当中抽取1000份血液样本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对所有的抽取血液样本均常规进行血涂片检验,并同时开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总结2种检验方法联合在一起所发挥的检验作用。结果①1000份血液样本中经过复检,存在异常血液样本(阳性)992份,而经过血涂片检出异常样本971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出异常样本966份,血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出异常样本990份,和复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以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约登指数、误诊率方面的检验价值明显优于2种方法单独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常规标本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率与复检结果的相符性最低,血涂片检验的相符性次之,联合检验的相符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型的血检查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能提升检验的质量,可以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
    • 贾晓斌; 王丛
    •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8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178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及血细胞分类结果。结果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比检出WBC、RBC及PLT的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涂片镜检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比血细胞分类结果中嗜碱性粒细胞γ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镜检结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与血涂片相比在区分细胞形态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二者的优势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高倩; 黄瑶楠; 赤英民; 王晶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提示疟原虫感染的病例,探讨合理应用仪器提示的相关信息提高疟原虫感染的诊断效率,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回顾性性分析的方法对2例疟原虫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对血液分析仪性能及疟原虫感染诊断进行复习介绍。结果:血液分析仪器结果信息结合显微镜镜检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疟原虫感染诊断的准确度及效率,避免临床误诊及漏诊。结论:仪器结果信息能够协助发现疟原虫的感染病例,但不能过于依赖仪器结果信息,而忽略形态学镜检。
    • 江鸿雅; 邝美华; 陈星; 陈意珊
    • 摘要: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常用的检测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血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检测血小板的主要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科室在常规检验工作中发现1例马尔尼菲篮状菌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升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因“咳嗽、咳痰半月,皮疹1周,发热1 d”,于2021年3月20日入住本院。
    • 刘乾宇
    • 摘要: 根据WHO发布的报告,每年疟疾的新发病例超过2亿,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疟疾血涂片镜检法是疟疾检测的金标准,但由于人工评估所需的步骤繁琐,即使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手中,这种诊断方法也很耗时并且容易发生漏检和误检.此外疟原虫细胞形状、密度和颜色的变化以及某些细胞类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疟原虫检测提出了重大挑战.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对象检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最先进的模型尚未在生物图像数据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Faster R-CNN算法,用来识别疟疾血涂片细胞并检测其受感染的阶段.在原始Faster R-CNN的基础上,加入卷积滤波器层,采用提取特征更好的深度残差网络,通过优化锚点的属性以改善疟疾血涂片细胞分类与检测中存在的漏检、误检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在公开的间日疟原虫(疟疾)感染人血凃片数据集测试的平均正确率达到了79.56%,比原始Faster R-CNN模型提高了8.8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