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螟虫

螟虫

螟虫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41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7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湖北植保、广西植保、亚热带农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2010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等;螟虫的相关文献由94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亚伟、刘博林、李晨等。

螟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65.3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45%

专利文献>

论文:137 占比:33.17%

总计:413篇

螟虫—发文趋势图

螟虫

-研究学者

  • 罗亚伟
  • 刘博林
  • 李晨
  • 章旺根
  • 覃振强
  • 马崇烈
  • 宋修鹏
  • 吴爱峰
  • 商显坤
  • 李德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柳苏; 陆温; 郑霞林
    • 摘要: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本文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Snellen)]、台湾稻螟[Chiloa uricilius(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Fabricius)]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严方明
    • 摘要: 甘蔗螟虫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且分布广,危害大,会造成甘蔗产量减少和糖分损失,影响蔗糖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对崇左蔗区甘蔗螟虫的种类、发生动态和为害特征的介绍,从气候条件、品种选择、栽培制度、防控技术及基层植保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甘蔗螟虫逐年加重危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 谭柳苏; 陆温; 郑霞林
    • 摘要: 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甘蔗螟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目前针对甘蔗螟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防治成本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推广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是实现甘蔗螟虫种群可持续治理的理想措施。本文综述了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Bjojer)]、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Snellen)]、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Snellen)]、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Dudgeon)]、甘蔗木蠹蛾(Phragmataecia sp.)、美洲条螟[Diatraea saccharalis(Fabricius)]8种主要螟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其44种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和9种病原微生物主要种类的应用现状及防效,其性诱剂有效组分、配比、应用现状及防效,RNAi技术的应用和防效,提出了甘蔗螟虫生物防治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 黄荣波
    • 摘要: 螟虫是我国最常见的害虫物种。广西发现的主要类型有二点螟、条螟、黄螟、大螟、白螟。在甘蔗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从种植到收获,所有甘蔗品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种植季节,蔗螟幼虫侵入造成死心,在为害的中后期,形成虫蛀结节,茎尖枯萎,导致萎蔫(又称死尾)。由于甘蔗秸秆被吃掉,基部组织受损,赤腐病等多种病原菌由昆虫口中带进入甘蔗蔗茎中,极易被强风破坏,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糖质。据资料显示,广西每年约有40%的甘蔗受蔗螟影响,作物损失10%~25%。为此,本文研究了广西蔗区螟虫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 韦振飞; 何燕芳; 覃艳; 闭闻文; 马秋明; 韦玉全; 梁永检
    • 摘要: 为了解广西地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和综合效益,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并促进生物防治螟虫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本试验通过放蜂区与常规防治区的对比,调查了释放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及对甘蔗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理论蔗糖分的影响,并同时分析了释放赤眼蜂的综合效益。结果显示,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释放赤眼蜂能使螟害节率降低84.04%,螟害株率降低57.21%,断尾率降低57.29%;放蜂区甘蔗株高更高,茎更粗,植株生长更好;理论产量提高了12.07%,理论蔗糖分提高了1.17%;放蜂区农药减量明显,经济收入更高,农民对放蜂防螟的满意度高。
    • 摘要: 2021年水稻病虫害主要以"两迁"害虫、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四虫二病"及稗属杂草、千金子、水苋菜属杂草为重点,强化监测、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科学防控。
    • 王社红
    • 摘要: 玉米属于重要的农业种植物,其用途广、产量高,使得玉米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种植面积比较大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始终是玉米种植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甘肃省庄浪县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技术及应用措施,希望可以为玉米种植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 罗亚伟; 覃振强; 梁阗; 李德伟; 刘璐
    • 摘要: [目的]减少甘蔗害虫杀虫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方法]选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和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等4种杀虫剂,在甘蔗种植时一次性施用防治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通过调查、计算各处理的为害株率、防效和农艺性状表现,比较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和增产增糖效果.[结果]一次性施30 kg·hm-2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甘蔗产量分别为73845、70732 kg·hm-2,比不施药(CK)分别增产14.17%、9.35%;产糖量分别为13885、1338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CK分别增糖28.13%、23.54%.750 mL·hm-2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2700 g·hm-2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的综合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对甘蔗的增产增糖效果也不明显.[结论]生产上在种植甘蔗时一次性施用30 kg·hm-2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甘蔗螟虫、绵蚜和粉蚧具有良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 宋侦东; 钟国浩; 管云; 谷小红; 钟慧谊
    • 摘要: 水稻螟虫是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害虫。为探索水稻螟虫生物防治技术,2020年7月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洋田村建立水稻螟虫生物防控技术示范区,开展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卵和使用"螟蛾诱捕器+螟虫专用诱芯"诱杀螟虫成虫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钻心虫和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为2.29%,远低于对照区的21.44%,相比于常规防控区减少螟虫打药1次和46.4%螟虫农药使用量,实现了水稻螟虫高效精准防控和农药减量增效增产。
    • 刘刚
    • 摘要: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发布2021年下半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一、粮食作物病虫1.水稻钻蛀性螟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其中三化螟发生面积70万亩次,百色、贺州等市局部稻区发生相对较重;二化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