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2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75968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冷藏技术、制冷技术、制冷学报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15届全国干燥技术交流会、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等;蒸发温度的相关文献由96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一梅、张春路、张蕾等。

蒸发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5968 占比:99.84%

总计:176255篇

蒸发温度—发文趋势图

蒸发温度

-研究学者

  • 吴一梅
  • 张春路
  • 张蕾
  • 曹祥
  • 任挪颖
  • 屈国伦
  • 晏刚
  • 荆莹
  • 谭海阳
  • 颜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世聪; 刘清江; 邵阳
    • 摘要: 对以R245fa为制冷剂的中高温热泵在不同过冷度下进行了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给定节流后干度和蒸发温度时不同冷凝温度和过冷度下制热性能系数和制热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为45°C、冷凝温度为75~90°C时,过冷度每增大2°C,制热量增大约1.0%~3.3%,制热性能系数增大约0.3%~6.5%;节流后干度为0.15和蒸发温度为45°C时,冷凝温度从65°C升高到95°C,制热量增大约8.86%,过冷段制热量占比从3.4%增大到22.5%。在较高冷凝温度下,适当增大过冷度能明显提高系统性能。
    • 刘啸东; 赵广浩
    • 摘要: 为降低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损失,提高系统?效率,使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以100~150°C热水为热源,以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选用9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工质,探究高、低压段蒸发温度及过热度对系统热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对于R600a,在150°C热源条件下,高压段和低压段存在最佳蒸发温度与最佳过热度匹配,使系统?效率最大达到54.97%。过热度的提高对系统?效率具有不利影响,过热度由0上升至20°C,最大可使系统?效率下降17%。高、低压段蒸发温度和过热度的改变对系统?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吸热过程。热源温度在100.0~127.0°C、127.7~135.7°C、135.7~150.0°C之间时,R227ea、R236ea、R600a分别具有最大的系统净输出功。
    • 苏瑶; 高军; 苏曼
    • 摘要: 为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机械蒸汽再压缩(MVR)蒸发浓缩系统蒸汽消耗量,通过提高MVR压缩机功率来提高蒸发系统内温度,分析了蒸发系统内真空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蒸发量的影响,研究MVR压缩机功率对蒸汽消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真空度和温度范围内,真空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蒸发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降低系统内真空度和提高蒸发温度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系统的蒸发量;通过将MVR压缩机功率由120 kW提高至151 kW,二次蒸汽温差由0.6°C升至1.6°C,蒸汽消耗量由267 kg/h降至0 kg/h,压缩机功率增加较使用蒸汽更具有经济性,可以降低蒸汽消耗量,年节约标煤160 t,节能效果显著。
    • 昝世超; 袁旭东; 吴俊峰; 胡继孙
    • 摘要: 吸气喷液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制冷系统热力循环计算模型,研究基于吸气喷液的制冷系统热力学状态,以制冷剂R410A为工质,分析在不同工况下热力性能随喷液流量比例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当喷液流量比例增加到5%时,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9°C,功率、制冷量和COP值分别平均下降0.4%、0.6%和0.3%;若蒸发温度增加,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蒸发温度每增加5°C,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4.5°C,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17.6%、16.9%;冷凝温度每降低5°C,排气温度平均降低幅度为8°C,功率平均下降11.3%,制冷量、COP值分别平均增加6%、17.9%。
    • 闫闯; 李华新; 廖欣德; 吴峰
    • 摘要: 通过理论推导蒸发器在改变冷水供回水温差情况下蒸发温度的变化,分析了冷水供回水温差变化导致水流量减小引起的冷水泵功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供水温度不变,增大冷水回水温度,蒸发器的蒸发温度略有升高,这是因为冷水进出水温差增大,冷水流量减小,导致冷水侧的热阻增大;但同时供回水温差增大,对数平均传热温差增大,并且对数平均传热温差增加值大于冷水侧热阻增加值,因此蒸发温度略有升高。冷水大温差系统能够减少水管初投资和冷水泵运行费用。
    • 王祥达; 范满; 徐建伟; 桑文虎; 左瑞旺
    • 摘要: 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多能互补应用的新型供热模式,对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复合型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热泵系统,将PVT蒸发器与风冷式蒸发器有机结合,利用热泵对非连续的太阳能进行补偿,同时利用太阳能提高热泵蒸发温度,改善系统热力性能。对该PVT热泵冬季热电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并利用EES热力学软件分析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冷剂流量为0.015kg/s,太阳辐射照度、室外空气温度和冷凝温度分别在100~500W/m^(2)、-5~15°C和55~65°C之间变化时,该热泵相比于风冷式热泵可提高蒸发温度-2.7~7.1°C,同时光伏板发电量26.5~183.6W,可节约系统耗电量-26.7~288.6W,热泵系统性能系数(COP)提高-0.6%~38.8%,太阳辐射较强时热电联产效果显著。
    • 冯永强; 王玉; 吴秀芝; 史睿菁; 黄香玲; 邓雨恒; 储晨阳; 孙天瑜
    • 摘要: 针对目前空调冷凝余热直接排放导致环境温度升高的问题,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冷凝热,构建耦合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的冷电联供系统.冷凝剂采用纯工质R134a,有机工质采用混合工质R245fa/R123(0.5/0.5).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构建循环的热力学模型,研究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吸收全冷凝热和过热部分冷凝热2种工况下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冷凝温度增加,有机朗肯循环的净输出功由5.7 kW增加到6.4 kW,发电量由4.9 kW增加到5.5 kW;随着有机朗肯循环蒸发温度增加,净输出功由3.2 kW增加到8.4 kW,净发电量由2.5 kW增加到7.5 kW.随着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发温度和有机朗肯循的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吸收全冷凝热量方式的VCC⁃ORC的性能参数COP增加了17.9%~26.9%.当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吸收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释放的全冷凝热量时,净输出功和发电量明显优于只吸收过热部分热量的回收方式.
    • 杨文洁; 吴华林; 徐康静
    • 摘要: 为了降低热泵系统的能量消耗,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构建了单级压缩热泵、双级压缩热泵和单双级耦合压缩热泵的热力学模型,探讨太阳辐射强度、冷凝温度以及蒸发温度对单级压缩热泵、双级压缩热泵以及单双级耦合压缩热泵的性能参数COP、蒸发热负荷、制热量、压缩机耗功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3种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参数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3种系统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制热量都相同时,双级压缩系统的COP最大,单双级耦合压缩系统COP最小;在相同吸热量的条件下,单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制热量最大,其次是单级热泵系统,最后是双级热泵系统.
    • 许改云
    • 摘要: 为保证高温特种空调在恶劣的运行工况条件下能够安全平稳可靠的运行,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计算与实验验证对比验证校核,对设计工况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同制冷量下,随蒸发温度的升高,压缩机的排气量减少,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系统制冷剂的质量流量降低,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增大,制冷剂的充注量增加。在相同制冷量下,随冷凝温度的升高,压缩机的排气量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系统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增大,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减少。
    • 赵雅倩; 周峰; 马国远; 晏祥慧
    • 摘要: 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系统,可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或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建立了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及其主要部件的热力学模型,对设计工况(发生温度140°C、蒸发温度10°C、冷凝温度26°C)及非设计工况下的喷射器喷射系数、系统COP及系统制冷量进行研究。发现,发生温度由130°C升高到150°C,系统制冷量呈上升趋势,喷射系数、系统CO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二者在设计工况下达到最大值;而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三者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蒸发温度由2°C升高到22°C,喷射系数增长了约0.6倍;冷凝温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值前,喷射系数、系统COP及制冷量几乎不受冷凝温度的影响,当超过临界值时,三者会迅速下降。且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该临界值随之增大,发生温度从120°C升至140°C,其对应临界值分别从20°C升至24°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