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蒯因

蒯因

蒯因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逻辑学(论理学)、哲学理论、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蒯因的相关文献由8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波、夏国军、胡庭树等。

蒯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97.85%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2.15%

总计:93篇

蒯因—发文趋势图

蒯因

-研究学者

  • 陈波
  • 夏国军
  • 胡庭树
  • 陈晓平
  • 兰征
  • 刘卫花
  • 周柏乔
  • 文贵全
  • 杨朔
  • 杨红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波
    • 摘要: 自然主义是蒯因哲学的主要特征。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试图用发生学方法研究如下中心问题:我们如何从“贫乏的输入”即来自外部世界的感觉刺激,产生了“汹涌的输出”即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总体的科学理论,并由此展开了它的实质性内容,导出了它的一系列重要推论。对它的三大反驳包括取代反驳(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是对传统认识论的取代)、循环反驳(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是恶性循环的)和非规范性反驳(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缺乏规范性维度),以及威廉姆森对蒯因版的自然主义的三条责难,全都是基于误读或误释,因而是不成立的。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中的很多富于启发性的洞见有待进一步发展。
    • 胡庭树
    • 摘要: 蒯因通过批判意义与指称相混淆的指称论,以及意义与观念相统一的观念论,提出根据主体间公共可观察的言语行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行为主义意义理论。蒯因的意义理论是为他的自然主义服务的。然而,由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并非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且它忽视了语言意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语言活动中言者的主体性等因素,因而无法解释特定语境中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行为主义意义理论也因此难免被贴上机械主义、生物主义、客观主义等标签而走向式微。
    • 夏国军
    • 摘要: 蒯因将认识论自然化之后被人质疑为他只关心心理学,因此他的认识论是一种纯粹的描述论,等等。事实上,蒯因自然主义形而上学是对传统认识论的规范的重构,而非描述性的;更确切地讲,它是一种逻辑斯蒂主义的理性重构:首先,它用数理逻辑的语言框架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至于何物存在于这个世界由“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等逻辑原则决定,因此蒯因以自己建构的存在论解构了以往的存在论;其次,它构建的逻辑世界也就是认知世界,即科学活动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体系是一个纯粹的语句系统,其边缘是观察句,中心是恒久句,追求语义的精确性、一致性。这一切均属于蒯因对传统哲学的理性重构,它在本质上是规范的,而蒯因真正的哲学兴趣也就在于此。
    • 夏国军
    • 摘要: 蒯因将认识论自然化之后被人质疑为他只关心心理学,因此他的认识论是一种纯粹的描述论,等等。事实上,蒯因自然主义形而上学是对传统认识论的规范的重构,而非描述性的;更确切地讲,它是一种逻辑斯蒂主义的理性重构:首先,它用数理逻辑的语言框架构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至于何物存在于这个世界由“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等逻辑原则决定,因此前因以自己建构的存在论解构了以往的存在论;其次,它构建的逻辑世界也就是认知世界,即科学活动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体系是一个纯粹的语句系统,其边缘是观察句,中心是恒久句,追求语义的精确性、一致性。这一切均属于蒯因对传统哲学的理性重构,它在本质上是规范的,而前因真正的哲学兴趣也就在于此。
    • 赵小龙
    • 摘要: 自然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哲学中的重要思潮.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自然主义哲学,由最初以蒯因为代表的科学的自然主义,逐渐发展到开明的自然主义.开明的自然主义不同意科学的自然主义所推崇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至上地位,主张更为开放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作为一种研究态度,开明的自然主义有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空间.
    • 王力钢
    • 摘要: 词项的指称在模态语境下会发生游移,蒯因称之为"指称暧昧",具体表现为模态命题中会出现单独词项同一替换原理失效和表达式量化存在概括原则失效,并认为模态逻辑无法解决该问题,因此质疑其合法性.蒯因把指称暧昧视作无解难题,源于其秉承的经典外延主义逻辑观,只要对这种逻辑观进行有限发展,引入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其哲学解释,就可以准确刻画模态语境下的词项指称,从而无矛盾地解决指称暧昧问题.
    • 李红; 宗文奇
    • 摘要: 20世纪初,分析哲学“强纲领”以拒斥形而上学为要旨,蒯因的《论何物存在》(1948年)将存在问题重新纳入了分析哲学视域。针对蒯因提出的存在论承诺,以卡尔纳普和普特南为代表的紧缩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同时以亚布洛为代表的虚构主义者对这两种争论进行了调和。近20年来,以法因、谢弗为代表的哲学家们认为,存在问题的核心不再是“何物存在”,而是“何物基础”,奠基理论正是重构存在问题以及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 胡庭树
    • 摘要: 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不是翻译的不可能性,而是翻译存在多种可能性。彻底翻译中,当下正在发生的观察性语句的翻译是能够最先得到保证的,而理论语句与观察证据之间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经验缺口,相同的观察证据并不能唯一地确定理论语句的翻译。翻译的不确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它不仅存在于彻底翻译中,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母语中,借助分析假设、掌握两种语言、实指兼以询问,以及母语中的个体化装置等方式均无法从根本上消弭翻译的不确定性问题。
    • 双修海; 陈晓平
    • 摘要: 维也纳学派借助逻辑方法开辟了语言分析的哲学进路,但却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不当口号.卡尔纳普关于"实质的说话方式"和"形式的说话方式"的区分,实际上为语言分析的形而上学开辟了道路,尽管他本人仍然坚持拒斥形而上学.蒯因则通过"语义上溯"的逻辑分析方法重返形而上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形而上学的"语言学转向".冯友兰以"正方法"(逻辑分析法)和"负方法"(直觉顿悟法)对宋明理学加以重建,为其"新理学"奠定分析性的形而上学基础.可以说,在倡导语言分析的形而上学方面,冯友兰与蒯因是殊途同归的.
    • 顾香萍
    • 摘要: 人是如何习得并理解语言的,是语言哲学界一个不朽的话题.Quine从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语言可分析性的质疑,从而提出了意义整体论,否定了指称的确定性并同时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该文系统地梳理了Quine从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出发对语言意义的探索之路,旨在给思考相关问题的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线索,如如何系统地、全方位地思考一个哲学/语言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