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蒙古王公

蒙古王公

蒙古王公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1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专利文献642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满族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 蒙古王公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汪炳明、王龙胜、田志和等。

蒙古王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20.74%

专利文献>

论文:642 占比:79.26%

总计:810篇

蒙古王公—发文趋势图

蒙古王公

-研究学者

  • 汪炳明
  • 王龙胜
  • 田志和
  • 早川正雄
  • 武国骥
  • 王玉海
  • 苏红彦
  • 赵云田
  • 邢亦尘
  • 何晓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军
    • 摘要: 1931年东北沦陷后,国民政府为安抚流亡北平的一批蒙古王公和青年,成立蒙古救济委员会,并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承担该机构的经费运转,还出台相关组织规程,在相当程度上巩固了蒙古士人与中央政权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决心。蒙古救济委员会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对日政策调整,与日签订《塘沽协定》,成立针对接收原为日占区的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蒙古救济委员会改隶其下。实际上,国民政府此时已无心继续供养这一机构的群体,遂于1933年年底提出解散该组织。因经费问题一时难得解决,蒙古救济委员会的真正结束日期已拖至1934年11月。该机构的取消,并未在驻平蒙古王公中产生较大的震荡,因此间绝大多数成员都以边事顾问等名义重新安置。蒙古救济委员会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 王巍
    • 摘要: 清朝末年,满清统治者推行了一场广泛的新政,这次改革对内蒙古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内蒙古地区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是教育事业的改革.由于满清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一贯实行文化封锁政策,导致内蒙古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但在清末新政期间,开明的蒙古上层统治者开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教育事业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内蒙古地区的教育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清末新政的实行是促进内蒙古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 王巍
    • 摘要: 本文从教育和经济两方面对清末贡王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内蒙古地区近代化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获得对这场改革运动更加全面的认识.
    • 朴婕
    • 摘要: 1950年1月,内蒙古文艺工作团陈清漳、鹏飞、孟和巴特、达木林、军力、美丽其格、松来扎木苏、塞西雅拉图八人整理并翻译的蒙古族叙事诗《嘎达梅林》在《人民文学》发表,成为建国后首先翻译为汉语的少数民族作品之一。该作围绕20世纪20年代在东蒙古科尔沁旗发生的一场真实起义事件展开,歌颂“嘎达梅林”那达木德举兵抵抗蒙古王公和奉系军阀对草原利益的侵害、最终牺牲的事迹。
    • 或兰1
    • 摘要: 羊肉,草原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古籍《朴通事·柳蒸羊》记载:“元代有柳蒸羊,于地作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枝盖覆土封,以熟为度。”可见,元代蒙古人已经使用专门的烤炉烹调羊肉了,到了清代,蒙古王公的府第几乎都用烤全羊招待贵宾。
    • 梁晓婷
    • 摘要: 自后金始,位于边疆地带的蒙古各部势力一直被清朝所争取。至康熙初年,中国的北部边防形势更为严峻。东有沙俄南侵,西有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割据,严重威胁民族统一。为解决边疆问题,康熙皇帝曾于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次东巡考察。出巡途中接见并赏赐了大量来自科尔沁、敖汉、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等部的蒙古王公,体现了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重视。但是各部在接见人数、爵位与赏赐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其中科尔沁蒙古最受重视,敖汉部、翁牛特、喀喇沁等部次之。实行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是由于各部的军事实力不同,清廷从中所获取的军事利益也就不同;二是同各蒙古部族与清朝联姻多寡有关系,联姻政策的改变也取决于清廷对蒙古各部势力的依赖程度。康熙帝通过东巡不仅可以实现其绥服蒙古部落,平叛噶尔丹的政治目的,同时,三次东巡时期也成为了康熙帝“以蒙古防御沙俄“战略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
    • 武云霞
    • 摘要: 清末民初,与满清皇室联姻的蒙古王公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多有机会接触为清廷统治者所喜爱的京剧.返回本旗后,他们纷纷修建豪华的戏台戏楼,或邀请内地戏班前来演出,或兴办自己的王府戏班,并着力培养出一批本土蒙古族优秀表演人才,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民初京剧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更为京剧在蒙地的生根发芽、 繁荣兴盛带来不可多得的契机.
    • 摘要: @呼延云:清军入关后,蒙古王公贵族进京朝见时,常有不幸感染天花而死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一月,康熙下令,即将来京朝贺元旦的蒙古王、贝勒、贝子等已出痘者许其来朝,未出痘者则俱令停止,避免他们感染。梁章钜在笔记《归田琐记》中记载和被嘉庆赐死前,曾给他定下所谓的二十大罪,其中就包括"故违谕旨,(蒙古王公)无论已未出痘,俱不令来"。
    • 张宏杰
    • 摘要: 乾隆四十一年初,六十六岁的乾隆第四次东巡山东。与前几次东巡明显不同,这一次,沿途前来接驾的王公大臣特别的多:以前只是河北山东的地方大员全数到来,而这一次附近的蒙古王公,几处盐政织造,甚至远在湖广、四川、广东的封疆大吏也麇集于此。一路之上黼黻相接,仪仗塞路,闹得小小的山东翻天覆地。并不是皇帝在途中要开什么“扩大会议”,也不是山东省政府举行什么重大活动邀请大家参加。大员们争先恐后来到山东,只是为了满足老皇帝愈演愈烈的一个喜好:收受贡品。皇帝的此次山东之行,也成了各地大臣们的赛宝大会。每位大员的车队都是珠光隐隐,宝气四射。这些大臣老早就瞄准这个机会,上穷碧落下黄泉,开始搜罗皇帝喜欢的“玩艺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