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船舶交通流

船舶交通流

船舶交通流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8000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域研究与开发、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船舶安全管理研讨会、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等;船舶交通流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肖英杰、张玮、刘敬贤等。

船舶交通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000 占比:99.94%

总计:118071篇

船舶交通流—发文趋势图

船舶交通流

-研究学者

  • 肖英杰
  • 张玮
  • 刘敬贤
  • 杨小军
  • 冯宏祥
  • 刘怀汉
  • 刘文
  • 刘轶华
  • 初秀民
  • 孔凡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鹏; 杨文章; 褚明生; 张玮; 王昊
    • 摘要: 为准确掌握内河航道上船舶交通流的运行特征与规律,考虑船舶正常航行时为保持舵效所需的最低航速与最小安全间距,引入最低航速和最大密度2个特征变量,对经典的GM跟驰模型进行局部修正,然后根据锡澄运河现场实船跟驰实验数据,回归拟合了内河船舶交通流的3种速度间距关系,从而构建了新的内河限制性航道船舶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船舶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符合实际,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检验的MAPE值小于5%,RMSE值小于0.4,R^(2)值大于0.93.该基本图模型是对经典车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的局部拓展,使之既有交通流的普遍规律,又符合内河船舶的航行特点,建议采用指数模型或对数模型描述内河限制性航道船舶交通流基本图.
    • 高广旭; 刘敬贤; 刘奕; 李宗志
    • 摘要: 针对船舶交通流具有非线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同时在传统交通流预测方法中对于交通流时空特征考虑不足,而造成预测结果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低秩稀疏矩阵分解(low rank and sparse decomposition,LRSD)与贝叶斯概率矩阵分解(Bayesian probabilistic matrix factorization,BPMF)结合的船舶交通流预测方法,将一维船舶交通流时序数列转换为二维船舶交通流矩阵,通过LRSD对二维船舶交通流矩阵中平稳性数据和波动性数据分解为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对于分解后的低秩稀疏矩阵运用BPMF模型进行预测,将两个预测后的矩阵进行恢复,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同时与GM,ARIMA,WNN,BPNN,LSTM,BPMF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LRSD与BPMF组合的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为2.62,标准差平均值为0.034,预测精度及结果可信度高于各对比预测模型.
    • 李振福; 彭世杰; 刘坤; 石雨萌
    • 摘要: 基于2020年北极东北航线AIS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平台,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对东北航线船舶交通流的日、月和季节等时间特征和船舶密度、速度等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捕捞船占船舶总量的71.5%,是北极东北航线的主要船型。各类船型集中分布在巴伦支海和挪威海东北部的近岸海域,呈团聚状分布,整体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②各类船型以中小型尺寸为主,占74.4%,船舶速度以中低速为主,高速船舶主要为油轮。③各类船型交通量的月、季节变化特征显著,货船、客船和油轮日变化不明显,捕捞船活动受昼夜更替影响较大。④各类船型航迹除分布在摩尔曼斯克港口海域外,货船和油轮航迹跨越整个北极东北航线,捕捞船航迹复杂多变,客船以摩尔曼斯克港至北极点运输路线为主。⑤影响船舶交通流时空特征的因素包含北极环境条件、北极资源分布、港口建设水平和海上交通管制等,其中,北极环境条件中的海冰密度、厚度是最重要因素。
    • 蒋楠隽; 崔志华; 汝志轩; 邱慧
    • 摘要: 南通狼山港区是长江江苏段中较为靠近长江口的重要区域,狼山港的船舶流量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江苏段流量的情况。为了对港口和航道的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基于2013~2019年84个月的实测流量数据,从船舶交通流船舶交通流量、时间分布、交通流组成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狼山港区交通流的特征及规律。
    • 王震; 李伟峰; 高邈
    • 摘要: 为提高船舶进出交通流密集区域的安全性、解决数据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基于AIS数据,将多种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多元化的船舶交通流框架提取方法.利用Douglas-Peucker压缩算法和航迹交会算法分别提取交通流中的船舶转向点和航迹交会点.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对包括船位点在内的3种特征点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出更有代表性的特征点.将3种特征点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新的多元特征点,以点的大小表示其重要程度,最终生成某水域的船舶交通流框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方法能够获得老铁山水道附近水域船舶交通流框架.该框架融合了多种航迹特征点,能够显示附近水域的重要航迹分布,充分体现船舶交通流的总体态势和密集区域;该框架从统计学角度凝结了该水域船舶行驶的习惯航线,这些航线具有较好的适航度,既可用于航路规划,还能为海事部门选取推荐航道提供参考.
    • 杨雁南; 刘伟; 宋兵兵
    • 摘要: 通过研究航经吴淞口警戒区进出黄浦江船舶交通流客观规律,梳理吴淞警戒区内事故数量和种类,并对其中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结合海事管理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挖矛盾根源,以"保峰控流、错峰分流"的船舶交通流管控理念为指导,以"人防、技防、机防"为管控路径,从"陆、海、空"多维度发力,为提高吴淞口警戒区进出黄浦江船舶的通航安全度提出可行建议.
    • 李宾郎; 段建丽; 柴昱含
    • 摘要: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历史数据保存着海量船舶航迹数据,其中蕴涵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等待挖掘.简单介绍了AIS系统主要数据内容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对AIS船舶航行数据在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船舶行为特征分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AIS数据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为基于AIS的船舶航行数据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 刘钊; 崔珑献; 李岩; 刘文; 刘敬贤
    • 摘要: 为克服船舶交通流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点造成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二维经验模式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和时序正则化矩阵分解(Temporal regularized matrix fac-torization,TRMF)的船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将传统一维船舶交通流时序数据重整为二维交通流量时序矩阵(天×时段),再利用BEMD将二维交通流量数据分解为高频矩阵和低频矩阵,其中高频矩阵体现突变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低频矩阵体现稳定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接着,采用引入正则时序项的TRMF,分别对高频与低频矩阵进行预测,进而融合得到最终的交通流量预测结果;最后,对比分析BEMD-TRMF、GM(1,1)、ARIMA、BPNN、WNN、LSTM和TRMF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EMD-TRMF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约为3%,优于对比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精度.
    • 李振福; 段伟; 李肇坤; 邓昭
    • 摘要: 为探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船舶交通流规律,?基于2018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AIS(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别对货船、油轮和货船?油轮这3种情形下的船舶交通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船舶交通流变化规律可以用ARIMA模型(Auto-regressive?Intergrated?Moving?Average?Model,即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拟合并预测;?货船、油轮和货船?油轮这3种情形有相同的最优选择模型ARIMA(1,?1,?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船舶交通流可由前两个时间周期内的交通流数据拟合预测,?并且ARIMA(1,?1,?2)模型对单一船型交通流的预测效果优于对混合船型交通流的预测.
    • 李瑞斌; 孙永强; 刘佳; 安熠明
    • 摘要: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 m的公铁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所处长江河段为长江黄金水道中最繁忙的水域,航道宽度有限(主墩间宽约700m),船舶交通流密集、复杂,日均船舶流量超2 000艘次.大桥计划架梁吊装49次,施工周期531 d,水上架梁施工对长江主航道船舶通航影响明显.为保障大、小型船舶安全通航的水域宽度,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水上交通组织方案初步设计,49次架梁作业中有34次需采取不同形式的封航措施.为尽可能减少主航道桥架梁施工对该水域交通组织的影响,优化水上交通组织初步设计方案,将主航道宽度由700m拓宽到800m,交通组织需临时封航次数减少至18次;针对航道拓宽条件下18次需临时封航的情况,通过采用“限大船、疏小船”的方案实现了零封航水上交通组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