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879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国针灸、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第十二届中南六省暨2010年海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会议、中国现代功能神经外科新进展论坛等;舌咽神经痛的相关文献由73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黎、于炎冰、种衍军等。

舌咽神经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8796 占比:99.67%

总计:79057篇

舌咽神经痛—发文趋势图

舌咽神经痛

-研究学者

  • 张黎
  • 于炎冰
  • 种衍军
  • 刘学宽
  • 梁维邦
  • 段德义
  • 程启龙
  • 聂振明
  • 赵长地
  • 吕福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鑫; 邹冬蕾; 庄礼兴
    • 摘要: 文章通过详细剖析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例,介绍庄教授治疗舌咽神经痛从调神入手,于合谷穴行导气同精法,以达通经活络,气畅神和的独到思路。其能在减少西药服用量的同时,镇痛效果明显,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痛苦,对于舌咽神经痛的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王小强; 尹文杰; 田川; 韩彦明; 李强; 张新定
    •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20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小骨窗行MVD,特氟隆垫片解除神经血管接触,均未行神经根切断。随访1年以上。结果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18例,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2例。舌咽神经受压部位为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oot entr/exit zoon,REZ)16例,REZ区和远端3例,远端1例。3例合并三叉神经痛,均同时行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减压术。术中暂时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死亡。随访13~90个月,平均38.5月。19例术后立即无症状,均无复发,1例偶尔有不需要药物治疗的疼痛。结论未行神经根切断的MVD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
    • 王家栋; 杜垣锋; 王昊; 沈永峰; 王鼎; 江力; 曹阳; 鲁张帆; 俞文华
    • 摘要: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PN)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小脑绒球下入路MVD治疗的GPN患者107例,完成随访89例,分析手术探查结果、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探查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66例,小脑前下动脉4例,椎动脉(VA)4例,VA推挤PICA 10例,岩下静脉2例,多个动脉或静脉16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5例。术后即刻疗效极高99例(92.5%),疗效良好6例(5.6%),疗效一般2例(1.9%);末次随访疗效极高85例(95.5%),疗效良好1例(1.1%),疗效不佳3例(3.4%)。至随访结束,有3例患者复发。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经小脑绒球下入路MVD治疗GPN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少。
    • 周璐; 王晶; 徐武; 梁维邦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PN)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显著,随访时间为1~9年,平均为4.9年.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舌咽神经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术后1.5年舌咽神经痛症状部分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患者4例、脑脊液漏患者1例,均在随访过程中恢复.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良好的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责任血管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关小雪; 杨军
    • 摘要: cqvip: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2019年4月17日因“发作性意识障碍1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晚饮酒过程中突发左侧舌后部、咽喉处疼痛,呈刀割样,随即出现剧烈眩晕,双眼黒蒙,“昏死过去”,呼之无反应,持续2 min左右恢复,醒后如常,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肢体抽搐及活动障碍,无心悸、胸闷胸痛。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既往史:10余天前出现饮水稍呛咳,无明显吞咽困难,未予以重视及处理;2年前行右下肢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颈软,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侧咽反射消失,软腭低垂,左侧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颈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对称,未引出病理征,共济试验结果阴性。
    • 黄冰; 吴丹; 杜鑫丹; 林慧丹; 占恭豪; 姚明
    •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与单针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针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针组(n=10)和双针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针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针组穿刺至患侧茎突中点后缘,双针组则用两根射频针分别穿刺至茎突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 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C、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针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针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针组和双针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结论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针单极射频治疗,双针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荆洲; 付旭东
    • 摘要: 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egal neuralgia,GN)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难治性神经痛,其年发病率约为0.7/10万[1],大多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局限于一侧,左侧比右侧多见,双侧疼痛仅占2%.舌咽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常发生在吞咽和讲话时,可向舌根、耳后、下颌角等处放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舌咽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射频热凝、封闭疗法、伽马刀手术、微血管减压术等.本文就舌咽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黄冰; 吴丹; 杜鑫丹; 林慧丹; 占恭豪; 姚明
    •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与单针射频热凝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丽水中心医院疼痛科、杭州市红会医院疼痛科、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共19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入单针单极射频治疗组即单针组(n=10)和双针双极射频治疗组即双针组(n=9).全部患者均于CT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术前设计的治疗靶点,单针组穿刺至患侧茎突中点后缘,双针组则用两根射频针分别穿刺至茎突中内、中外1/3交界处后缘.随后用50Hz、2 Hz频率电流(0.5~1)mA进行测试,咽部有异感而无迷走神经、副神经受激惹征象时,给予90°C、180~300 s射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深度与角度、治疗操作时间和首次治疗的有效率,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靶点,两组患者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针组治疗操作时间[65.5(58.5,114.7)]min较双针组治疗操作时间[55.9(43.6,84.3)]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8,P<0.05);首次治疗后单针组和双针双极射频组疗效优良率[50%(5/10例)]比[77.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4,P<0.05).结论 CT引导下茎突后双针双极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效果优于单针单极射频治疗,双针双极射频能缩短操作时间,还能提高对舌咽神经痛射频治疗的有效率.
    • 徐澄; 王文娟; 姚婷; 黄亮; 覃超; 赵振兴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毁损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毁损治疗的7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与治疗后SF-MPQ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患者SF-MPQ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1个月最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毁损治疗舌咽神经痛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持久、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董烜玮; 王晓松; 王林; 王宁; 陈国强
    • 摘要: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性疼痛,占颅面部疼痛综合征的0.2%~1.3%,以舌根部、咽喉部、扁桃体窝、下颌角、耳深部及乳突等部位出现的阵发性剧痛为特点,疼痛剧烈时可能会伴有心动过缓、低血压、晕厥、抽搐或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对舌咽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如扳机点的触发、疼痛的部位及性质等,临床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对舌咽神经痛的全面认知有助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本文就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