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我伤害

自我伤害

自我伤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54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探新、大众心理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等;自我伤害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艺、孔祥军、王三菊等。

自我伤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2.4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542 占比:97.49%

总计:4659篇

自我伤害—发文趋势图

自我伤害

-研究学者

  • 刘艺
  • 孔祥军
  • 王三菊
  • 肖仁军
  • 乔毅娟
  • 何昭红
  • 吴婷婷
  • 姚金慧
  • 张晓明
  • 星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玉韵
    • 摘要: 小浩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学生。身为班干部的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学的要求也很严格。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事情,一旦结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小浩就会沮丧痛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进行自我伤害……在笔者看来,小浩的情况比较符合“完美主义者”的特征。完美主义者的画像完美主义者会经常不受控地想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时常对自己不满、对他人挑剔,觉得学习无力、生活无趣,同时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压力来源大多和“完美主义倾向”有关。而实际上,这种“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不好”“不允许问题存在”的想法会导致心理能量的一再消耗,让人处于一种非常糟糕且低落的自我感受里。
    • 莫旺平
    • 摘要: 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常态化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特别关注和跟进因高考压力、小学初中问题延续等因素导致日趋增长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从这个工作理念出发,提出“高中生自我伤害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旨在全方位构建密实的学生心理防护网,以减少甚至避免学生自我伤害等心理危机极端事件的发生。主要围绕“高中生自我伤害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实施路径两大内容,从完善一机制、组建三梯队和启动五模式三大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 冰宇奇
    • 摘要: 这两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的现象越来越低龄化,这让我们都感到了一丝紧张。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些孩子甚至会用自我伤害来威胁自己的父母。马源文(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刚从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出院,就来到了我的咨询室。他不太爱说话,时常都是沉默的状态。妈妈解释说是因为他做了两个疗程的物理治疗,目前对过去的事情记不清楚。
    • 黄颖; 王小平
    •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自我伤害与攻击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同一个体既有自我伤害又有攻击行为的现象称为“双重伤害”。双重伤害不是自我伤害与攻击的简单共存,它可能代表一种不同于任何单一伤害行为的独立行为。了解双重伤害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这一人群的干预至关重要。双重伤害在精神障碍患者及刑事司法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实施双重伤害的个体发生伤害行为的时间更早、频率更高、范围更广、方式更加严重;双重伤害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童年逆境、情绪失调、人格特征、精神障碍及生物学因素等;关于双重伤害的理论模型解释十分缺乏,目前主要有力量抵消的两阶段模型及认知情绪模型。深入探讨双重伤害的特征、影响因素及理论对该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 娄思思
    • 摘要: 引言: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校也频频发生学生霸凌、自我伤害等安全事件,一些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要深入学生群体,精准识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把握心理障碍的成因,熟练运用应对措施,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和维护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良环境。
    • 付英华
    • 摘要: 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以自我伤害的极端方式去否定与抛弃生命健康的现象,是一个世界性顽疾,是各国青少年教育普遍面临的严峻现实。人的生命是精神和物质存在的前提,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其他价值的重要基础,珍爱和守护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要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现象的分析研究,力求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倡导,提出有效化解其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防范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心理和行为的学校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社会健康环境营造等新路径,为杜绝青少年学生群体伤害自我与他人生命安全等现象提出有效建议和科学对策。
    • 夏晓鸥
    • 摘要: 一、自我伤害的小叶小叶,14岁,八年级女生。进入八年级下学期后,小叶对上学流露出畏难情绪,不想去学校,并伴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如胃痛、肚子痛等。家长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都显示身体无器质性病变。小叶在班级里基本没有朋友,上室外课或者去食堂吃饭时常常落单,课间也常一个人呆坐着。渐渐地,小叶越来越不肯去上学,小叶妈妈每次都要连哄带骗地要求她去学校。小叶的状态越来越糟糕,长时间情绪低落,并开始用刀划伤自己的手臂。家长感到问题严重,带小叶来心理咨询。
    • 刘丽
    • 摘要: 调研背景自杀日趋低龄化,是目前全世界各国关注的严峻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15-18岁人员的第二大死因是自杀。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学校因为人员密集、互动频繁的特殊性,成为未成年人自我伤害问题发生的高危地带。根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调查显示,我国9.57%的学生有过自我伤害行为,潜在的自杀风险很高。
    • 杨元魁(编译)
    • 摘要: 《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y)●2021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把14岁时报告自我伤害的青少年人群分为2个不同的亚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虽然这2个亚组在14岁时都报告了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和低自尊水平,但是这2个亚组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风险因素。研究人员认为,提高年幼儿童的自尊心,确保学校实施反欺凌措施,以及提供睡眠训练建议,都有助于降低多年后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水平。
    • 徐梦
    • 摘要: 当班级中出现学生自我伤害的现象时,班主任往往会将注意力聚焦在当事学生身上,身处同一教室内的其他同学虽是目睹整个自伤事件的“被动观众”,却鲜少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危机干预的视角来看,这些“观众”正被动经历着一次心理危机事件,而危机既可能会给原本心理脆弱的学生造成心理创伤,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同学的模仿行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