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

膜下滴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25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3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426318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新疆农垦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东北三省水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等;膜下滴灌的相关文献由471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林、银永安、吕新等。

膜下滴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3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26318 占比:99.45%

总计:428665篇

膜下滴灌—发文趋势图

膜下滴灌

-研究学者

  • 陈林
  • 银永安
  • 吕新
  • 赵双玲
  • 王永强
  • 田军仓
  • 马富裕
  • 张金珠
  • 刘小武
  • 李高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江柱; 张江辉; 白云岗; 刘洪波; 肖军; 潘雄凯; 蒋磊
    • 摘要: 【目的】探索南疆地区膜下咸水滴灌条件下水肥盐调控管理模式。【方法】设置不同淡咸水混合比例(1∶0、4∶1和2∶3)和不同施氮量(400、300 kg/hm^(2)和200 kg/hm^(2))组合方案,其中淡咸水混合比例1∶0、施氮量3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膜下咸水滴灌水肥盐调控对棉花盐离子、养分吸收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棉株体内盐离子(Na^(+)、Cl^(-)与Ca^(2+))量呈增加趋势,其中Na^(+)与Cl^(-)量显著增加;吸收的盐离子主要积累在茎和叶,在叶中积累量最高。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对棉株N、P和K量及积累量均呈降低趋势。增施氮肥可以有效促进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植株对养分与盐离子的吸收,植株体内N和K量显著性增加,有效促进了棉花的生长;同时,增施氮肥也促进了棉株对Na^(+)与Cl^(-)的吸收,淡咸比例4∶1混合灌溉(微咸水)茎和叶中适量的Na^(+)与Cl^(-)积累量有利于抑制高施氮量(400 kg/hm^(2))营养器官(茎和叶)“徒长”,将高施氮量吸收的更多养分向生殖器官(蕾铃)分配,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而淡咸比例2∶3混合灌溉(咸水)Na^(+)与Cl^(-)在棉株体内积累量显著增加,抑制了营养生长及养分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不利于产量的形成。C_(4:1)N_(H)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蕾铃占比较对照提高1.5%,产量(6829.80 kg/hm^(2))达到了接近对照的水平;而C_(2:3)N_(H)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蕾铃占比较对照提升了0.8%,但由于盐离子在棉株体内的大量积累,单株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较多,因此产量增加不显著。【结论】淡咸比例4∶1混合灌溉(微咸水)适当的盐分胁迫以及合理的增施氮肥能有效地促进棉花的生长及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在减少20%淡水使用的情况下保障了棉花产量。
    • 肖姚; 王珂; 赵强; 毛俊; 伍靖伟
    • 摘要: 针对季节性冻融区膜下滴灌农田因水盐空间分布极度不均匀且受冻融影响显著而无法有效确定秋浇定额这一问题,基于田间试验数据,采用HYDRUS-2D和SHAW模型联合模拟,进行引黄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农田不同秋浇定额下土壤水盐运移动态模拟,研究其单年际和多年际秋浇定额。结果显示:(1)单年际秋浇时,轻度盐渍化土壤,推荐秋浇定额为1 100 m^(3)/hm^(2);中度盐渍化土壤,推荐秋浇定额为2 100 m^(3)/hm^(2);重度盐渍化土壤,仅以改良土质为目的时推荐秋浇定额为2 500 m^(3)/hm^(2)。(2)多年际秋浇时,非盐土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秋浇,3年1灌时推荐秋浇定额为2 000 m^(3)/hm^(2),2年1灌时推荐秋浇定额为1 350 m^(3)/hm^(2),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土必须每年秋浇。
    • 杨月; 魏征
    • 摘要: 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在保护基本农田不减少,确保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环境下,合理的安排设施蔬菜作物茬口和间作套种,对于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温室利用率、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卢龙县四季青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温室黄瓜夏季休闲期套种苦瓜,能够恰好利用两茬黄瓜收、种之间的温室闲置期,采取水肥一体化、物理防虫、膜下滴灌等措施,使苦瓜亩产在6000公斤以上。
    • 李明宇
    • 摘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本文研究了自然降雨、膜下滴灌和喷灌三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优于喷灌和自然降雨,与自然降雨相比,膜下滴灌的最终株高比自然降雨高56%,喷灌和膜下滴灌可分别增加最终茎粗11%和42%;在玉米播种时期、出苗时期膜下滴灌土壤含水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与自然降雨相比,膜下滴灌和喷灌可分别增加玉米产量43.05%、23.32%。综合来看,膜下滴灌在本地区的效果最好。
    • 董思琼; 田军仓; 沈晖; 闫新房; 陈海银
    • 摘要: 为探究滴灌辣椒不同再生水比例和不同追肥量的最优组合。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水质(W3为再生水,W2为再生水:自来水=1∶1,W1为自来水)和不同追肥定额(F1为60 kg/(hm^(2)·次),F2为90 kg/(hm^(2)·次),F3为120 kg/(hm^(2)·次))对辣椒生长、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肥量一定条件下,随着灌溉水中再生水比例的增大,辣椒株高、茎粗、光合指标(Pn、Gs、Ci、Tr及WUE)、产量、肥料偏生产力均值增大;在灌溉水质一定条件下,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辣椒株高和茎粗均值增大,光合指标、产量均值先增加后减少,肥料偏生产力均值减少。低追肥量(F1)和中追肥量(F2)水平,再生水灌溉辣椒产量显著高于自来水灌溉。W3F2比对照W1F1处理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分别大29.73%、13.39%、36.18%、49.6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W3F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即在降雨量为174.30 mm、灌溉定额为2820 m³/hm^(2)(灌水次数为15次)条件下,当灌溉水质为再生水,追肥量为900 kg/hm^(2)(追肥次数为10次)时辣椒生长优良,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
    • 王晓颖; 周宇浩; 邹晓霞; 张晓军; 于晓娜; 王月福; 司彤
    • 摘要: 为明确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高产栽培适宜的施肥方式,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为对照,在花生生育期间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7个追肥处理,开展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分次施肥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追施1次肥以花针期追施效果最好,其次为结荚期,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追施2次肥则以花针期和结荚期追施效果最好;分次追肥较只追施1次肥的效果好,但追施3次肥的效果不是最好的。不同时期追肥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花生单株结果数和荚果质量而增产,在追施1次肥的情况下,追肥时期早的主要是依靠增加单株结果数而增加产量,追肥时期晚的主要依靠增加荚果质量而增加产量;分次追肥则既能保证较多的单株结果数,又能确保提高荚果质量而增产,但追施3次肥处理对花生单株结果数和荚果质量的提高效果不是最好的。因而,本试验在基施一定量复合肥的基础上,以花针期和结荚期各追施1次肥的效果为最佳。
    • 夏桂敏; 王宇佳; 王淑君; 杨情峰; 迟道才
    • 摘要: 为确定花生最佳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于2018—2019年连续2年在辽西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验站开展大田试验。以小白沙1016花生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沟灌(F)、滴灌(D)和膜下滴灌(M)3种灌溉方式,副区设置0 t/hm^(2)(B0)、10 t/hm^(2)(B10)、20 t/hm^(2)(B20)、40 t/hm^(2)(B40)4个生物炭用量水平,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互作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花生根系形态及磷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10 t/hm^(2)生物炭处理在膜下滴灌下获得最高产量,2年平均增产14.2%。生物炭能够有效促进花生根系形态的优化,且在膜下滴灌下施用10 t/hm^(2)生物炭可明显增加花生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不施生物炭相比,10 t/hm^(2)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株磷素积累量,其中以膜下滴灌与10 t/hm^(2)生物炭耦合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因此,MB10处理为本试验最佳耦合模式,此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互作效应,通过创造良好花生根系形态,增强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积累,最终实现花生增产。
    • 戚云霞
    • 摘要: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既可以发挥地膜覆盖栽培的优势,又能够结合施肥与灌溉环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此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向作物根际附近土壤输送水与养分,能够对灌水量、施肥量等进行精准控制,不仅水资源、肥料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提高,玉米作物的水分、养分需求也可得到充分满足。胶州市大力推广应用此技术,通过播前准备、播种管理、覆膜与铺设滴管、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收获等要点,实现该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当地玉米产业的发展。
    • 张喜生; 董淑芳
    • 摘要: 在裕民县井灌区种植籽用西葫芦具有产量高、效益好、适应性强、管理简单等特点。为确保裕民县籽用西葫芦高产稳产,能持续为种植户带来高收益,本文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等方面总结裕民县井灌区籽用西葫芦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 樊晓康
    • 摘要: 通过覆膜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覆膜不同灌溉定额处理4800 m^(3)/hm^(2)(T1)、4200 m^(3)/hm^(2)(T2)、3600 m^(3)/hm^(2)(T3)春下玉米全生育株高、茎粗以及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密切相关。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在灌水定额分别为4200 m^(3)/hm^(2)、4800 m^(3)/hm^(2)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土壤蓄水量,CK处理水分浪费明显。灌浆期之后,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时间推移都逐渐减小,T2处理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吐丝扬花期玉米覆膜滴灌灌溉定额控制在300 m^(3)/hm^(2)左右较为合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