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阴虚

脾阴虚

脾阴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71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健康管理学术论坛、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名老中医辩证思维路径研讨会暨临床经验高峰论坛等;脾阴虚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战丽彬、汤一新、熊维美等。

脾阴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12.7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1071 占比:85.96%

总计:1246篇

脾阴虚—发文趋势图

脾阴虚

-研究学者

  • 战丽彬
  • 汤一新
  • 熊维美
  • 魏睦新
  • 毛炯
  • 丁树栋
  • 刘莉
  • 宫晓洋
  • 李艳嫦
  • 梁丽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蕾晶; 姚雨风; 李晶
    • 摘要: 脾阴在中医临床中被各医家提及的相对较少,脾阴虚之证常常被忽略,甚则误治,然脾阴之说自古便有,脾阴具有助脾运化、濡养脏腑、制约脾阳之用,脾阴亏虚时伴气虚、阴虚、夹湿的特点,临床上较多的脾胃病皆与脾阴虚密切相关,如痞满、口疮、便秘、泄泻、小儿厌食等,该文则阐述了脾阴的源流、生成与作用、脾阴虚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临床表现,并以痞满、口疮、便秘、泄泻为例,从脾阴虚的角度论治脾胃病,为医家治疗脾胃病提供不同的临床思路。
    • 姚娓; 杨琦; 李选; 牛鑫; 刘勇; 白长川
    •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开启,名老中医传承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此文以白长川教授组织的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小儿脾阴虚便秘案讨论为例,展示白长川教授以互联网+线上微课病例讨论形式指导弟子进行学习、交流,传承名医思想的经验,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线上教学,传播名医思想,传承中医思维开辟了新的方式,为当前新形势下的中医传承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杨九天; 刘喜明
    • 摘要: 脾阴虚证型在临床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其内涵及方证尚缺乏系统阐释.本文立足于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理论的散在记载,明确脾阴即为脾中所藏之营,脾阴虚本质为营气和营阴两虚,进一步根据病因病机特点的不同将脾阴虚分为虚损伤脾阴、胃热伤脾阴以及湿热伤脾阴三种临床常见证型,从具体用药及煎煮方法两个角度阐释甘淡平和的脾阴虚治疗大法,归纳出白芍"敛津液而益荣"的功效特点,明晰其为治疗脾阴虚的要药,以期为临床医家临证应用提供借鉴.
    • 余万冰; 李瑞洁; 崔璨; 刘雅琳; 冯静; 李玲玲; 崔瑛
    • 摘要: 目的:观察茯苓对焦虑小鼠、脾阳虚焦虑大鼠、脾阴虚焦虑大鼠的抗焦虑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焦虑模型、脾阳虚大鼠焦虑模型、脾阴虚大鼠焦虑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大鼠的OE%、OT%以及穿梭次数.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GABA、GLU、5-HT、DA的含量及脾阳虚焦虑大鼠、脾阴虚焦虑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GLU的含量及GABA-T、GAD、GS的活性;HE染色法观察脾阳虚焦虑大鼠、脾阴虚焦虑大鼠海马组织DG、CA1、CA3区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海马组织中GABAARα1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大鼠脑内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GLU、5-HT、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GAD、GS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GABA-T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海马DG区、CA1区GABAARα1受体的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水煎液4 g/kg~15 g/kg能够明显提高焦虑小鼠/大鼠的OE%、OT%以及穿梭次数(P<0.05或P<0.01),能够不同程度改善上述小鼠/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上调GABAARα1受体的阳性表达(P<0.05或P<0.01).结论: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作用机制为:通过增强GAD、GS活性、抑制GABA-T活性,从而保持GABA与GLU含量的动态平衡;还能够改善海马的病理损伤、增加DG区GABAARα1受体的阳性表达.
    • 周玲仙; 金军; 余锡贺
    • 摘要: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一种主观的、持久的、痛苦的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惫感,其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金军教授临证30余载,对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及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脾阴学说正式确立于明清时期,运用养脾阴法治疗虚劳疾病历史久远。金军教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癌因性疲乏当从脾阴虚立论,提出该病的病机主要为脾阴亏虚,津气耗损,机体失于濡养,在治疗上注重顾护脾阴,治以甘淡养阴、阴阳并补、兼顾他脏、攻补兼施,以恢复脾胃运化之功。
    • 邓家肴; 李世杰; 吕尚斌
    • 摘要: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脾阴学说是脾胃学说的一个分支,在指导中医"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脾阴学说"探讨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脾阴亏损,健运失司,痰浊内生"是单纯性肥胖不容忽视的病机,临证则以滋脾助运,化浊祛湿为治疗原则,从"脾阴"的角度为该病的临床干预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 郭妍男; 吕冠华
    • 摘要: 脾脏的论治应该遵从中医阴阳学说的原则,分清脾阴、 脾阳的生理功能及其各自所具有的临床表现.由于历代医家甚少对脾阴学说进行论述,导致此理论在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内容有所缺失,同时对疾病辨证论治的发展有所阻碍.文章通过对文献进行挖掘和梳理,对脾阴学说的源流、 生理功能、 临床表现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脾阴学说的发展及指导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 陈松鹤; 陈烨; 俞鸿晖
    • 摘要: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老年胃肠道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章根据老年人体质特点,认为其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阴亏虚,脏腑失养,津枯肠燥,而出现大便干结难下,乏力等症状.治疗上以滋养脾阴、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并且以慎柔养真汤为基础方,灵活配伍理气、消食、疏肝、安神、软泻之品,临床疗效颇佳.
    • 陈颖
    • 摘要: 历代医家对于腹痛虚证多论及虚寒,但较少提及脾阴虚.临床中脾阴虚并不鲜见,但误治较多.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即桂枝汤倍芍药,有和营养血、滋养脾阴、缓急止痛之功,对于脾阴虚腹痛有良好疗效.
    • 侯圣林; 战丽彬; 孙晓霞
    • 摘要: 目的 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大鼠空肠组织黏蛋白(MU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采用复合方法建立脾阴虚证动物模型,连续38 d,滋补脾阴方药组于造模第25~38日予滋补脾阴方药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空肠组织MUC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组织MUC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MUC3和MUC5A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MUC2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MU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MUC5AC蛋白表达有下调趋势.结论 滋补脾阴方药可改善脾阴虚模型大鼠MUC的表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