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盐率

脱盐率

脱盐率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85913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新疆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五届火电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中国海洋学会第五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首届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学术研讨会等;脱盐率的相关文献由944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浩浩、申程圭、石楚道等。

脱盐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5913 占比:99.68%

总计:86187篇

脱盐率—发文趋势图

脱盐率

-研究学者

  • 曾浩浩
  • 申程圭
  • 石楚道
  • 高从堦
  • 宋根元
  • 李露
  • 薛喜东
  • 金宰弘
  • 靳少培
  • 高永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晓莉; 吴旺泽; 沈娟; 成宏斌; 贺江涛
    • 摘要: 城市绿化带土壤盐渍化成为近年来城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试验系统研究兰州新区城市绿化带植被覆盖度和不同肥力措施对盐碱地盐分的调节。结果表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花叶楸(Catalpa bungei C.)+四季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景观组合Ⅱ,在有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下,一个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高达70.06%,表土脱盐率能达到53.51%,而"裸地"对照仅分别为20.62%和5.46%。景观组合Ⅱ处理pH值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12.54%和63.83%,"裸地"仅下降了3.14%和12.28%。相关性分析(P<0.05)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盐量(r=-0.949)高度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r=0.887)和全氮(r=0.853)高度正相关。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绿化带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肥力能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盐分。
    • 曹明海; 刘洪光; 王刚; 冯进平; 徐亦彬; 雪宝
    • 摘要: 为了解决南疆干旱区盐碱地改良问题,探讨不同粉垄深度和灌水量在春灌期间对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基于新疆图木舒克市盐碱地试验田,以传统翻耕CK(20 cm)为对照,设置3个粉垄深度S1(40 cm)、S2(60 cm)、S3(80 cm)和3个灌水量W1(2400 m^(3)/hm^(2))、W2(3000 m^(3)/hm^(2)),W3(3600 m^(3)/hm^(2))共12个处理进行实验,分析春灌灌水后0~150 cm土层的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春灌可改变棉田土壤水分的分布状态,有效淋洗并降低耕作层土壤的盐分,与传统翻耕CK相比,粉垄耕作降低了土壤的容重,提高了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和总孔隙度,使得0~100 cm的土层的含盐量均小于传统翻耕下的含盐量,其中0~40 cm根层土壤效果尤其显著,粉垄处理S1、S2、S3灌后在根层0~40 cm土壤脱盐率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24.80%、39.05%、44.17%。由此得出:粉垄深度和春灌灌水定额对棉田土壤的水盐分布及含量大小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王闪; 叶文升; 胡雪菲; 尤永军
    • 摘要: 为探究真空膜蒸馏(VMD)技术淡化盐碱水工艺特性,为南疆盐碱水处理提供新思路,采用真空膜蒸馏小试,以农田排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温度(40°C、50°C、60°C)、不同冷侧真空度(0.025 MPa、0.052 MPa、0.070 MPa)和不同盐碱水浓度(5.30 g/L、7.00 g/L、9.60 g/L)对脱盐率与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操作条件下,VMD系统产水电导率均低于30μS/cm,脱盐率接近100%,说明操作条件对VMD系统脱盐率的影响不大;单因素试验结合多元线性拟合的结果发现,热侧温度、冷侧真空度与膜通量呈正相关,冷侧真空度的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盐碱水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较小。
    • 韦开; 张继红; 王全九; 丁倩; 陈勇
    • 摘要: 为了探究磁化水和石膏共同作用对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未磁化和磁化微咸水两种类型的灌溉水入渗下,5个石膏施量(0、0.1、0.2、0.4、0.6kg/m^(2))对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和未磁化微咸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着石膏施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石膏施量的磁化微咸水最终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深度减小,土壤含水率比未磁化微咸水提高了11%~14%。相对于未磁化微咸水,磁化微咸水降低了土壤水的入渗速率,减缓了湿润锋运移速度。磁化微咸水入渗下,施加石膏降低了Philip入渗模型吸渗率,显著提高了脱盐率和脱盐效率。磁化微咸水入渗下,石膏施量为0.4 kg/m^(2)时,与未磁化相比,磁化微咸水的土壤储水量增加了14.9%。石膏施量为0.4 kg/m^(2)时淋洗效果最好,脱盐率提高了59%。可见,磁化微咸水入渗和石膏改良显著影响土壤的持水性和脱盐效果。研究可为灌溉水高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
    • 段小冰
    • 摘要: 介绍了反渗透系统运行参数标准化产水量、标准化脱盐率和标准化压差等3个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标准化的产水量、跨膜压差和脱盐率与实际的数据对比来反映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状况,为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 高崧; 亓波; 李靖江; 雷廷武
    • 摘要: 黄河三角洲沉积形成的盐渍土结构致密、容重大、渗透性差,导致盐分浸出困难。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了混沙量(0%、20%、50%)对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沙能够显著加快盐分淋洗速度,缩短淋洗时间,降低相同淋洗体积条件下淋出液的电导率;随着混沙量的增加,淋洗后土壤K^(+)、Mg^(2+)和Cl^(-)的脱盐率无明显变化,Na^(+)和Ca^(2+)的脱盐率增加,SO_(4)^(2-)的脱盐率降低,总盐分脱盐率升高,土壤离子组成越好;淋洗后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会发生碱化,但混沙量越多pH增加幅度越小,土壤的碱化程度越低;混沙还能显著降低淋洗后土壤SAR,且混沙量越多SAR越小。研究结果将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张衍训; 黄启灿; 张权海; 陈勋锐
    • 摘要: 对废水膜处理技术在冶炼加工企业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应用结果表明,废水膜处理技术在进水水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反渗透膜平均产水率为56.5%,水质基本达到循环水使用要求。经膜设备处理后的产水可回收利用于循环水系统,浓水用于渣缓冷,回收有价值组分,提高了该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率。
    • 李道西; 阙云龙; 刘宇航
    • 摘要: 为研究松嫩平原不同类型盐碱地泡田期适合的灌排制度,通过拟定耙地1次、共灌排水3次的方案A和耙地2次、共灌排水4次的方案B两种灌溉排水方案,分别对重度、中度和轻度盐碱地进行了泡田期灌溉排水洗盐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方案B具有更好的脱盐效果,对重度、中度和轻度盐碱地的脱盐率分别为48.68%、38.65%、30.66%;方案A相对节水14.29%。综合分析得出:重度盐碱地第一次灌水后不耙地,第二次灌水后浅耙地,第三次灌水后深耙地,土壤脱盐率40%左右;中度盐碱地第一次灌水后不耙地,第二次灌水后深耙地,土壤脱盐率30%左右;轻度盐碱地灌水后深耙地,土壤脱盐率20%左右。
    • 李桂芳; 高玉婷; 糜自栋; 李弘强; 孙韶华; 贾瑞宝
    • 摘要: 为深入了解各因素对超低压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也为工程设计时确定主次因素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超低压反渗透膜产水量、脱盐率的影响强弱程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强弱程度分别为:进水压力(0.961)>温度(0.583)>进水盐浓度(-0.475)>回收率(-0.110)>pH(-0.013);各因素对脱盐率的影响强弱程度分别为:进水盐浓度(-0.897)>回收率(-0.205)>温度(-0.098)>进水压力(-0.066)>pH(-0.020)。因此,膜产水量性能与进水压力、温度因素显著正相关,与进水盐浓度、回收率因素显著负相关,pH无显著影响;膜脱盐率性能与进水盐浓度、回收率因素显著负相关,其他因素无显著影响。
    • 王娟; 黄成真; 冯绍元; 刘春成; 李浩; 韩启彪
    • 摘要: 【目的】改善滩涂区土壤理化性质,降低耕层盐分,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滨海滩涂区盐渍土生产力,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普通生物炭(A)和酸改性生物炭(B)及其不同施量(2%、4%、8%)共6个处理,不添加生物炭作为对照(CK),研究了生物炭及其施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量的生物炭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有效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能,且施量越高正效应越强,普通生物炭改善效果略优于酸改性生物炭。适量添加生物炭可增强土壤盐分淋洗,提高脱盐率,调节土壤pH值,添加2%酸改性生物炭处理(B2)土壤脱盐率最高,为72.05%,但高施量普通生物炭(A8)不利于土壤脱盐。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SOM)和硝态氮量,试验组内以A8、B4处理有机质和硝态氮量较高。【结论】普通生物炭及酸改性生物炭均能有效降低滩涂区土壤含盐量并提高土壤肥力,综合考虑土壤水、盐、肥状况,适量的酸改性生物炭(4%)方案比较适宜研究区盐渍土改良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