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功能网络

脑功能网络

脑功能网络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358844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届学术会议等;脑功能网络的相关文献由69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桂芝、罗志增、尹宁等。

脑功能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58844 占比:99.99%

总计:1358982篇

脑功能网络—发文趋势图

脑功能网络

-研究学者

  • 徐桂芝
  • 罗志增
  • 尹宁
  • 于洪丽
  • 席旭刚
  • 郭浩
  • 郭磊
  • 佘青山
  • 孟明
  • 杜宇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曹迎新; 葛曼玲; 陈盛华; 宋子博; 谢冲; 杨泽坤; 王磊; 张其锐
    • 摘要: 癫痫是世界常见的典型脑内异常神经放电导致中枢认知功能网络失调的神经疾病。作为当今先进技术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其功能连接(fMRI-FC)可为评估脑功能提供科学的检测指标。在此提出参照健康人的癫痫脑功能网络多节点指标融合的特异性模型,提取致痫侧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试图在高阶计算fMRI-FC,以提高其检测精准性,并在机器学习中验证特异性模型的分类性能。首先,取20例结构像海马阳性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左、右致痫侧各10例)和139例健康人的rfMRI数据;其次,以FC为边搭建脑功能网络,分别计算患者和健康人的4个局部节点指标;再次,以健康人为参照,构建脑功能网络的特异性模型。通过差值统计和ROC曲线分析,提取4组对致痫侧敏感性高的单一节点指标和1组其指标融合作为特征,分别采用留一法和随机验证分析其分类效果;又基于脑功能网络多节点指标融合,构建非特异性模型同上述操作并比较,以强调特异性模型的优势。结果表明,脑功能网络特异性模型在多节点指标融合的特征向量上表现出更好的分类性能,留一法和随机验证平均分类精度达100%和95.0%±8.7%。脑功能网络多节点指标融合的特异性模型能有效地提取致痫侧脑功能网络特征,为机器学习方法辅助fMRI-FC定位癫痫脑致痫侧提供一种新思路。
    • 李玉爽; 敖亚雯; 赵益林; 杨华光; 查云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差异。材料与方法 从国际自闭症脑成像交换数据库的4个站点中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ASD儿童(ASD组)及65例TD儿童(TD组)的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及T1加权结构像数据。应用图论分析研究大脑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全局和局部拓扑参数。结果 在阈值范围内,ASD在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和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Lp)低于TD组(P1和标准化的特征路径长度(λ)≈1,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但两组间的γ和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节点水平分析结果显示ASD组在双侧前扣带回、双侧尾状核、双侧海马、右侧顶下小叶等脑区的节点效率较TD组减低(P<0.05)。结论 与TD组相比,ASD组大脑拓扑学改变仍符合小世界网络属性,但有向随机网络转变的趋势,其功能整合能力增强,功能分化能力降低,某些脑区的节点效率降低,为探讨ASD的发病机制以及解释ASD临床症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 黄梓苓; 赵宁
    • 摘要: 卒中是危害中老年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多伴随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及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其预后及生活质量。ICA作为一种盲源分离技术,近年来常用于脑血管病的脑网络分析,通过分析多维观测数据间的高阶相关性,在源信号和混合矩阵均未知的情况下,找出相互独立的隐含信息成分,完成独立源信号的提取,为卒中患者的脑网络损伤提供了更有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ICA在卒中后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而卒中患者功能异常往往有着脑网络水平的损伤的致病原因,后续康复和临床研究需要多加考虑相应的因素。
    • 李抒懊; 吕东升; 姚红芳
    • 摘要: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DMN)和显著性网络(SN)中表现出异常的连通性,这与主观睡眠障碍、过度唤醒、适应不良情绪调节和情绪状态的紊乱整合有关。边缘电路在增强负经验的回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张馨; 任洁钏; 暴军香
    • 摘要: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一种从青春期开始的终生疾病。JME患者的认知水平下降,异常的网络连接被认为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研究对揭示JME患者脑功能网络异常及认知功能障碍已取得显著成果,在阐明JME生理病理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功能网络连接研究阐明了JME患者脑网络的改变并帮助理解JME的神经机制。非传统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elec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联合研究EEG的动态网络相关联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活动,从新的角度揭示JME神经机制。JME内表型的fMRI研究可帮助提供临床特征和潜在遗传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将对fMRI在JME脑网络、EEG的动态网络相关联的BOLD活动及内表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明爱; 张圆圆
    • 摘要: 为有效利用运动想象脑电信号(Motor Imagery Electroencephalogram,MI-EEG)的频域信息并精确反映脑电极之间的非线性因果交互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符号传递熵的脑功能网络构建方法.首先,对每导MI-EEG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求得其时-频-能量矩阵;然后,将与运动想象密切相关的频带内各频率所对应的时间-能量序列依次拼接,得到各导联的一维时频能量序列;最后,基于任意两电极时频能量序列间的符号传递熵计算连接矩阵,构建脑功能网络.实验结果表明,以电极时频能量序列间的符号传递熵构建的脑功能网络,能够有效反映MIEEG的时频特征和非线性特征信息传递,相比于传统脑网络构建方法,更有利于增强不同运动想象任务的可分性.
    • 谢丽萍; 卢炽华; 刘志恩; 朱亚伟; 徐韬
    • 摘要: 鉴于脑电信号(EGG)能够反映人心理变化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基于脑功能网络的内燃机汽车声品质评价方法.通过图论的脑网络分析构建δ、θ、α、β和γ共5个频带下电极通道间的相位锁值、相位延迟和包络系数的邻接矩阵,计算对应的聚类系数和路径特征长度,提取了30个脑电特征信号;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聚类与汽车运动感声品质强相关的最佳脑电特征信号;最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映射最佳脑电特征信号与运动感主观评价结果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客观脑电生理声学指标能够反映在运动感汽车声音刺激下评价者的主观感受.
    • 毛笔; 李尤君; 姚楠; 李晨曦; 黄子罡
    • 摘要: 为深入探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对患者大脑功能网络之间因果性连接的具体损伤情况,采用非线性的因果性分析方法——收敛交叉映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基于线性模型的脑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在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症对默认模式网络(DMN)、中央执行网络(CEN)和显著网络(SN)中各个脑区之间因果性连接的影响,以及这种变化与临床认知水平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DMN、CEN和SN网络脑区之间的因果性连接普遍降低,而DMN和CEN网络中的因果性连接变化与认知行为相关性较强。本文研究从动力学角度探索了阿尔茨海默症对大脑3个重要功能网络因果性连接的损伤情况,可为深入理解静息态下AD大脑内在的动力学变化特征提供帮助。
    • 王钊雅; 姚尧; 尹宁; 冯珂珂; 徐桂芝; 尹绍雅
    • 摘要: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常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仍然缺乏公认的特异生化诊断指标。为了探索帕金森患者和健康受试的脑电差异,对26名帕金森患者和2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闭眼静息态EEG的采集,利用MMSE和MoCA量表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主观评定,利用UPDRS和H&Y分级对受试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首先采用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层析成像对两组受试者脑电信号进行了溯源分析,而后采用滞后相位同步方法对脑功能网络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特性。溯源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组存在差异的脑区是枕叶和顶叶,α2频段楔前叶(BA7)电流密度显著降低;β1频段额叶与枕叶之间脑功能连接降低,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C、全局效率E和节点度D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患者:C=0.54±0.14,Eg=0.71±0.09,D=26.88±9.88;健康对照组:C=0.75±0.13,Eg=0.83±0.09,D=42.21±11.19),患者组平均特征路径长度L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患者:L=1.61±0.2;健康对照组:L=1.34±0.19,P<0.01)。本研究α2频段楔前叶电流密度显著降低以及β1频段脑功能连接效率降低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郭晋瑜; 赵娅蓉; 闵国文; 许斐; 李阳
    • 摘要: 认知障碍疾病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减退,伴或不伴行为改变的综合征。目前临床尚无有效药物治愈该疾病,有研究发现人脑具有一定的神经可塑性和功能网络间的代偿,因此通过认知训练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影像和神经生理学技术的发展,无创获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脑网络成为可能。基于图论的研究表明,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网络在大尺度上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拓扑属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网络属性介于痴呆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而通过干预后其拓扑属性会有所改善。本文回顾了认知训练可能的神经机制和基于复杂网络的认知障碍疾病患者脑结构功能连接的最新研究,提出可以通过脑网络研究进一步阐释认知训练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期为该疾病的早期干预和疗效评价及调整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