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量存储

能量存储

能量存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89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11660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工业设计、现代材料动态、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等;能量存储的相关文献由154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洋、R.D.金、蒂姆·谢弗等。

能量存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1660 占比:99.98%

总计:711828篇

能量存储—发文趋势图

能量存储

-研究学者

  • 于洋
  • R.D.金
  • 蒂姆·谢弗
  • A·拉希里
  • E.魏森博恩
  • H·J·鲁斯特三世
  • J·D·威尔科克斯
  • K·S·马苏巴雅士
  • M·拉马苏布拉马尼亚
  • N·沙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序; 王超; 郭泰龙; 吕志鹏; 杨晓霞; 王永利
    • 摘要: 针对多种能源间存在惯性影响差异导致的能源供给与负荷需求无法匹配等问题,从热力系统出发,提出一种考虑热惯性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运行优化方法,用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及提高运行可靠性。该方法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热惯性,首先分析IES典型架构和系统能量转换模型,将IES的能源输送网络作为基础,研究热网管道输送能力的描述参数,建立供热管道的热惯性和蓄热模型;其次,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结合功率平衡约束和设备运行安全约束等,考虑供热管网热惯性和储热特性,建立相应的IES运行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基于优化模型进行算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运行优化方法能够在保障设备平稳安全运行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灵活性。
    • 摘要: 近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集团)与中科院大连物化所举行“绿色氢能与液态阳光”合作协议云签约仪式。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发电,进而电解水产氢,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从而把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存储在液体燃料甲醇中,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该技术是煤制甲醇、合成氨等煤化工领域,以及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手段。
    • 摘要: 1.智能网联汽车(包含自动驾驶环境感知技术,决策规划技术,车路云协同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技术等)2.电动汽车(包含车用电机及电力电子技术、先进电池设计与安全技术、能量管理与动力系统控制技术、车载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车网融合与智慧能源技术等)3.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故障分析。
    • 冯尤优; 陈颐清; 王政; 魏晶
    • 摘要: 介孔炭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组成和孔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被广泛用于环境、催化、能源等领域。碳源是介孔炭合成的关键。植物多酚,作为一种生物质碳源,具有低价、无毒、可再生的优点。且植物多酚具有黏附性和金属络合能力,被广泛用于合成介孔炭复合材料。尽管该领域已取得巨大进展,但关于植物多酚衍生介孔炭的综述还很少。本文综述了以植物多酚为原料制备的各种介孔炭材料,包括多孔炭泡沫、有序介孔炭、介孔炭球、杂原子掺杂炭和金属/介孔炭复合材料。总结了上述炭材料在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该综述将为植物多酚化学和纳米多孔炭材料的研究建立桥梁,促进更多的研究者利用植物多酚作为碳源制备功能介孔炭材料。
    • 马明军; 冯志超; 张小委; 孙超越; 王海青; 周伟家; 刘宏
    • 摘要: 通过电催化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化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电催化剂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共同面对的挑战。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结构、组成和代谢丰富的特点,可以成为电催化剂的模板以及碳、磷、硫等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元素的来源,而且具有无毒、生产可重复性好、易于规模化等优点,已成为电催化剂制备的新趋势。对此,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智能”引导制备电催化剂的发展及在电催化析氢(HER)、电催化析氧(OER)、氧还原反应(ORR)、二氧化碳还原(CO_(2)RR)、锂电池(LBs)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希望有助于推动微生物代谢与催化剂微纳结构关系以及与催化反应的构效关系的深入理解,最后针对这类材料的问题挑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 刘汉卿; 周锋; 师晓宇; 史全; 吴忠帅
    • 摘要: 随着小型化、可穿戴等特征的智能电子以及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发展,新型纤维状柔性化、小型化电化学储能器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对纤维材料和柔性储能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可任意弯折、可拉伸、可折叠、高储能密度等。石墨烯纤维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异的导电性、良好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质,已证明了是一种极具前景、高性能的新型纤维状柔性储能材料。目前,研究者已开发了多种石墨烯基纤维微观结构的调控策略来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石墨烯基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其性能提升的策略,然后详细讨论其在柔性化纤维状超级电容器、金属离子电池、热电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和相变材料等储能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最后,对石墨烯基纤维在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中存在的挑战和机会进行了展望。
    • 热力发电编辑部
    • 摘要: 为了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大比例接入新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期。面对工农业生产过程与生活中诸多热应用场景以及热力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升需求,热储能与多途利用技术具有建设规模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更重要的是,热储能可以实现能量存储之后直接进行热到热的应用,有效控制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大幅提升“储能-用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与热力发电系统结合间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为探索热储能与多途利用新思路,促进相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热力发电》编辑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杨荣贵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韩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胡红云副教授担任特约主编,策划“热储能与多途利用”专辑,拟定于2023年第1期出版。征稿方向及注意事项如下。
    • 张勇; 洪岩; 罗涛
    • 摘要: 一、储能技术概述(一)综述储能(storedenergy)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近年来,推动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风电、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大容量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 雷磊; 吴健; 董子晗; 卢林; 李旭; 王良; 万昊
    • 摘要: 本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无铅弛豫铁电陶瓷(1-x)[0.9BaTiO_(3)-0.1Bi(Mg_(0.25)Ta_(0.5))O_(3)]-xBi_(0.5)Na_(0.5)TiO_(3)。结果表明,较高居里温度的Bi0.5 Na0.5 TiO_(3)的引入,使得材料体系中建立了更多的以Bi—O耦合为主的极性纳米区域,弥补了因Bi(Mg_(0.25)Ta_(0.5))O_(3)的加入导致的宏观极化强度的减少,提高了材料的饱和极化强度,实现了较高储能密度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在245 kV/cm电场强度下,x=0.2样品的储能密度约为4.01 J/cm^(3),储能效率约为84.86%,同时该组分在20~170°C储能密度的变化率小于5%,储能效率的变化率小于6%,表现出优异的温度稳定性。
    • 高峰; 臧云浩; 王研; 管纯倩; 曲江英; 吴明铂
    • 摘要: 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和废弃物制备炭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研究进展.具有天然分级结构的生物质包括海产品和农业废弃物以及煤和重质油的副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炭材料的前驱体.本文介绍了多种炭材料包括零维碳量子点、一维炭纤维、二维炭纳米片以及三维炭框架结构的制备进展,并介绍了炭材料孔结构调控方法研究进展,如KOH活化法、KOH和自模板活化结合法、自活化法、自模板法以及N,O,P杂原子掺杂和共掺杂法,阐述了炭材料的孔结构和杂原子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生物质和废弃物炭在合成、结构调控、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