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用)效率

(火用)效率

(火用)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8068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低温与特气、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格力—华中科技大学第六届制冷空调研究生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二届制冷空调研究生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等;(火用)效率的相关文献由120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丰瑞、陈林根、杨勇平等。

(火用)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8068 占比:99.37%

总计:68497篇

(火用)效率—发文趋势图

(火用)效率

-研究学者

  • 孙丰瑞
  • 陈林根
  • 杨勇平
  • 杨博
  • 刘辉
  • 王华
  • 王建军
  • 丁静
  • 付红春
  • 何雅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永安; 孙浩迪
    • 摘要: 针对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运行特性及能量分析,采用常规[火用]分析方法计算了各组成部件及整个系统的[火用]损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分别增大高温级和低温级压缩机频率,系统的制冷量均增大,系统制冷系数COP均先增大后减小,低温蒸发器、低温压缩机和高温压缩机的[火用]损均较高,是系统薄弱部位所在。当高低温级压缩机频率高于200 Hz时,继续增大压缩机频率,[火用]损增加速率变大,[火用]效率降低,系统制冷系数COP开始下降。相比于高温级压缩机频率,低温级压缩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更大。
    • 石宏岩
    • 摘要: 文章研究赤峰学院现有换热站的供热系统能量平衡及可继续扩容的潜能。基于调研和测试供暖期的主要相关数据,采用两个换热站一二次网流量、换热器面积、火用效率和火积耗散等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现有换热能力再扩容量做出合理预测。得到学院北站的火用效率高于南站,火积耗散小于南站,学院南站可以继续扩容约8.06万m^(2),采用吸收式热泵供热可降低火积耗散,提高火用效率10%。学院北站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后,估算整个采暖季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0.134万t。文章研究结果可为赤峰学院的新建楼宇面积给出建议,二次网的合理调节给出指导性意见,也可以供其他新建楼宇运行调试作为参考依据。
    • 夏少军; 金晴龙; 吴志祥
    • 摘要: 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燃气轮机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对其开展性能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存在有限温差传热、不可逆压缩、不可逆膨胀等不可逆因素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模型,分析了工质质量流率、压缩机与透平效率、总热导率对循环[火用]效率与循环压比特性关系的影响,然后在总热导率一定的条件下以[火用]效率最大为目标,对加热器、冷却器和回热器的热导率分配比以及循环压比、工质质量流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文中取值范围内,经优化后的[火用]效率可比初始设计点提高37.96%。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工质质量流率下[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设计参数。
    • 曾维鹏; 王晴东; 王光华; 李文兵; 王国成; 张彤; 蔡文轩
    • 摘要: 在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强力推进的背景下,焦化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来源,迫切需要进行节能减碳技术优化。以工业数据为基础,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了300万t/a焦化厂全流程模型,对传统焦化化产回收工艺和能量流焦化化产回收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工艺,能量流工艺循环冷却水、低温冷却水、低压蒸汽、管式炉煤气消耗分别减少了11.55%、9.35%、56.12%、12.97%;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提升了1.41个百分点、0.66个百分点,CO_(2)排放减少101868.29 t/a,若焦化行业全部进行能量流工艺优化,年可减少CO_(2)排放1600万t,整个焦化行业碳排放降低8.60%。
    • 赵昕力; 秦勤; 于庆波; 李钰
    • 摘要: 为了实现转底炉系统的节能降耗,对某企业转底炉系统生产流程进行了测试,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计算了[火用]效率、[火用]损系数、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分析了各工序[火用]损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在本文测试的工况下,转底炉系统的[火用]效率为23%;还原工序的[火用]损系数和影响因子最大,是整个转底炉系统节能的关键.
    • 王文焕; 王炯铭; 左绍俊; 殷戈; 谭锐; 郭良丹; 戴晓业; 史琳
    • 摘要: 面向汽轮机组高参数供热的实际需求,基于改进弗留格尔公式和"ASME PTC6-2004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建立了高参数供热机组变工况迭代计算模型,可实现多种供热方案的变工况计算,计算准确度高。针对多种热用户,提出"一抽、热再热、冷再热三汽源供热"协调供热方案,并探究了用户参数变化对机组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通过调整热再热蒸汽和冷再热蒸汽的抽汽比例,可以实现高压用户300°C~440°C、中压用户230°C~350°C的供热需求,符合"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能量综合利用原则,同时汽轮机组的发电功率受影响程度较小,仅下降3MW左右。随着抽汽供热流量的增加,汽轮机的热力性能显著提高,相比于纯凝工况,额定供热工况可提升机组发电热效率6.7%,(火用)效率1.8%,机组总热效率24.4%;随着热用户参数的提高,机组的(火用)效率、总热效率均提高,而发电热效率变化不大;在较大的热用户参数范围内,机组(火用)效率保持在46.7%以上,总热效率保持在64%以上。所述的供热改造方案和协调供热模式,可为高参数供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 符永正; 梁明珊
    • 摘要: 发电环节按燃煤电厂考虑,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了一次能源热效率和[火用]效率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热泵机组COP分别为3和4时,其一次能源热效率均大于100%,但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都远小于100%。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表征了热泵供热系统对一次能源[火用]价值的利用程度,可称为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而热泵机组的COP及其一次能源热效率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次能源价值的利用程度,但它们都与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呈正比关系,所以也都可以用于对热泵供热系统进行能效比较和评价。合理降低热泵机组输出水温可以提高机组的COP,从而提高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火用]效率,实现相同供暖目标的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
    • 种道坤; 周海珠; 李晓萍; 李以通
    • 摘要: 采用清洁燃料水煤浆的热电联产系统被视为传统燃煤系统的高效替代,目前缺乏针对此类系统环境性能的定量评价研究,且现有研究大多建立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某实际运行的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系统为例,采用[火用]环境分析方法,对其热力学性能和环境学性能进行了量化评估。从系统和设备2个层面,确定了其性能水平和提升潜力。结果表明:该系统热力和电力的单位[火用]环境学影响值分别为5 434 mPts/GJ和3 617 mPts/GJ,环境学影响的主要来源为设备内部[火用]损失,改善措施主要为提高设备[火用]效率;水煤浆锅炉和汽水换热器具有较大的环境学性能提升潜力。
    • 吕科磊; 吕福俊; 杨文钧; 张永刚
    • 摘要: 通过分析印度当地ISEER能效标准确定设计目标。对换热器不可逆损失、火用效率和压缩机性能系数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换热器大小和压缩机选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得出:增加冷凝器换热面积,可减少温差引起的不可逆损失和提高火用效率,但会降低中间制冷能力能效,不利于整体ISEER的计算。换热能力充足时小压机更有利于印度能效ISEER的提升,单缸压机相对于双缸压机实际耗工更小。
    • 顾旭波; 廖传华; 王常青
    • 摘要: 超临界水氧化(SCWO)工艺非常适用于高浓度废液的处理。针对目前SCWO处理系统能耗大、能量回用方式单一的问题,介绍了传统工艺流程的能量回收方式,分析了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创新性地采用透平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串联的方式分别对压力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利用Aspen Plus建立SCWO系统能量回收模型,研究不同工艺流程对系统能效、(火用)效及输出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透平的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ORC的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反应产物依次进行压力能和热能回收为系统最佳能量回收方式;提高透平的入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均可提高系统的性能,并同时提高透平输出功率的稳定性;降低ORC的蒸发温度会提高系统蒸汽产量,但同时也减少了可直接利用电能的产生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