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0413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当代世界、瞭望、阿拉伯世界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等;能源外交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运、许倬恺、庞中鹏等。

能源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0413 占比:99.64%

总计:80705篇

能源外交—发文趋势图

能源外交

-研究学者

  • 王海运
  • 许倬恺
  • 庞中鹏
  • 李兴
  • 王焕丽
  • 冯玉军
  • 周海洋
  • 唐彦林
  • 汪巍
  • 秦宣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庞中鹏
    • 摘要: 安倍晋三第二次内阁期间是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非常“显著”的时期。安倍在第二次首相任内,经常出访中东,特别是重点加强与中东海湾重要能源出产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对中东能源外交主要涵盖了石油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领域。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是各种因素合力推动下进行的。日本深化对中东能源外交,首要目标是要绝对维系与确保日本中东能源进口安全,以为日本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提供绝对支撑与保障,同时适时乘机扩展和彰显日本在中东地区能够发挥出的独特外交影响力。日本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面临着不少挑战与问题。未来日本能源消费结构还是相当程度上要依赖油气等化石能源,所以,未来日本客观上无法避免地还要继续深化与拓展对中东能源外交。而是否能够有效深化对中东能源外交,将是检验日本能源安全战略与日本整体外交智慧的“观察窗口”。
    • 曾文革; 任婷玉
    • 摘要: 实现双碳目标,亟须完善以促进新能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制度保障。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多种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规范,但仍存在现行能源法律制度与具体实践错位,现行技术与管理规则难以满足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政府推动新能源利用的有效性不足,国际合作面临挑战等问题。我国应理性认识双碳目标对新能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出台《能源法》,完善支持新能源电力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法律制度方面探索煤炭与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联动的发展模式,制定技术、标准等基础规范保障新能源入网,制定智能电网的法律规范,优化新能源的运营配置,强化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政府责任和激励机制,构建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合作和多边标准互认的法律机制。
    • 张锐
    • 摘要: 全球碳中和趋势加速能源体系转型,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与碳排放脱钩。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治理在实践范式上出现两大实质性变化,即在治理客体上表现为从资源治理升级为“资源—环境”复合型治理,在治理方法上表现为从“行业切割”式治理转变为“跨界整合”式治理。全球能源治理议题出现新的着力点,包括能源系统的减碳规划、煤电的减少与淘汰、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建构、氢能的全面开发和跨国电力互联等议题,且均呈现出兼顾资源环境、实现跨行业整合的范式转换特征。目前全球能源治理合作仍面临诸多阻碍,包括复合治理背景下的目标错位、跨界整合趋势下的治理碎片化和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逻辑。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能源治理的引领者,应紧跟碳中和趋势,加强能源外交的整体规划,协调大国之间的竞合博弈,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
    • 刘思伟
    • 摘要: 过去10年,印度的能源外交经历了从“重视油气资源”到“推动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多元议题齐头并进”的转型。在此进程中印度采取若干新策略,包括结网策略及善用国际议程设置功能策略等。这些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印度在全球能源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增强印度的话语权,利用网络的连通效应和互惠效应拓展“朋友圈”以提升能源外交的效能,确保国内能源供给安全,以及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转型。此外,印度还希望借机获取更多额外非物质回报。在当前能源议题正嵌入“发展与安全”联结情境之下,印度能源外交新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些策略大概率会在印度能源外交的未来实践中进一步得到运用。印度能源外交新策略可能给中印在能源领域的互动关系带来复杂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 孔令蕾
    • 摘要: 当今国际社会,能源安全问题关乎着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日本是能源贫困国,每年的一次能源进口量达到了消费量的九成。日本作为工业生产大国,保证能源的稳定供给与进口价格低廉,是其最为重视的课题之一。通过外交手段与能源输入国之间维持良好的关系、在海外进行能源开发投资、政府为海外开发公司提供经济政策支持等成为其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式。日本的最新能源外交政策如何,近年来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进展情况如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是本文的要探讨的内容。
    • 华佳丽; 庞中鹏
    • 摘要: 新自由主义大师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通过对现实主义假设的批驳,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假说。鉴于日本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多渠道的交往、问题的无等级之分以及军事力量次重要作用的特征,可尝试运用不对称的复合相互依赖解释日沙关系的逻辑。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可通过“敏感性”和“脆弱性”这两个变量在能源、经贸和政治领域的强弱加以衡量。这有助于理解日沙关系的现状、分析未来日本对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外交战略的走向。
    • 陈沫
    • 摘要: 日本与中东的早期接触可以回溯到7世纪,但这些接触具有分散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在近代,日本开始与中东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后,中东对于日本的战略意义才逐渐显现出来。中东成为日本能源安全的关键,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舞台。在这两大战略利益的推动下,日本与中东国家关系实现了快速发展。日本把在中东的合作领域扩大到能源安全、经贸合作、调解冲突、参加军事干预和反恐等诸多领域,而且借助中东地区冲突的机会,在突破和平宪法方面取得了进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大战略利益仍将是推动日本中东政策的基本动力,中东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将继续使日本有可乘之机。日本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趋势仍会延续。
    • 曹峰毓
    • 摘要: 俄罗斯在参与“欧佩克+”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政策反差.在该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俄罗斯在与沙特的外交博弈中逐渐掌握了议题设定的主导权,通过对沙特与伊朗矛盾的直接介入为“欧佩克+”的诞生扫清了障碍,并最终促成了“欧佩克+”的长期化与机制化,是建立“欧佩克+”的重要推动者.在该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该国又竭力规避“欧佩克+”的减产义务,并在减产份额的制订上先后与沙特爆发了多轮冲突.“页岩革命”背景下国际石油供应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俄罗斯与沙特竞合关系的有限转变与该国利益关注点的改变,是这一政策反差出现的主要原因.伴随着美国加入减产联盟与市场新格局的形成,俄罗斯的能源外交环境在短期内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长远角度看,缺少增产空间将成为困扰该国能源话语权提升的主要阻碍.加强在中东等石油产区的政治存在,使用非市场手段提升自身在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或许将成为该国未来能源外交的突破方向.
    • 李晴
    • 摘要: 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权力理论,以"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中的能源角力为研究对象,从生产结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出发考察俄罗斯在该项目中的结构性权力,揭示天然气管道运输领域的政治与经济互动机制.俄罗斯在能源外交过程中的结构性权力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尽管生产结构优势尽显,但在安全、金融和知识结构方面受到政治性因素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